湖北国资证券化:路径、合规性与全民权益的平衡之道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15:00 2

摘要:“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湖北国有“三资”改革中的这一表述,既点燃了市场对存量资产激活的期待,也引发了关于实现路径、合规边界与资产安全的深度讨论。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举措,其本质是让沉睡的国有资产流动起来,而非简单的“资本化变现”,需要从操作逻辑、风险防

“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湖北国有“三资”改革中的这一表述,既点燃了市场对存量资产激活的期待,也引发了关于实现路径、合规边界与资产安全的深度讨论。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举措,其本质是让沉睡的国有资产流动起来,而非简单的“资本化变现”,需要从操作逻辑、风险防控与政策依据等维度层层解析。

资产证券化的湖北路径:从“清查确权”到“工具创新”

湖北的资产证券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运动式推进,而是构建了“清查分类—培育提质—多元转化”的系统性路径,覆盖五类存量国有资产的全链条激活。

在底层资产梳理环节,全省已启动实物、股权、债权、特许经营权、未来收益权的全面清查,建立起权属清晰的资产台账。例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设备,通过全省调剂共享平台实现“能用则用”,对低效资产则通过委托运营注入国企,为证券化奠定基础 。这种“先确权确值再转化”的模式,避免了资产带病进入资本市场。

具体转化路径上,湖北形成了“上市融资+专项产品+权益流转”的三维矩阵。对于优质经营性资产,以战略重组推动整体上市,如东湖高新作为湖北联投旗下上市平台,正通过简易审核程序分阶段注入数据集团、产业园等资产,打造“资产注入—价值提升—再融资”的闭环。对于基础设施类资产,重点运用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与ABS(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工具,水利领域通过水域经营权出让结合ABS融资,园区资产则打包发行公募REITs回笼资金用于再投资 。而对债权类资产,明确其证券化转让不适用普通资产交易的公开挂牌要求,可直接对接专项计划,提高转化效率 。

流失风险的防控:在“开放流动”中筑牢安全底线

“全民所有的资产会不会被贱卖”,这一担忧的核心在于估值公允性与交易透明度。湖北通过制度设计与技术手段,构建了多重风险防线。

估值环节实行“专业评估+市场校验”双重机制。对数据集团等新型资产,引入行业基准指标进行价值核算,如参照同类企业1.8倍左右的市净率设定估值上限,同时附加业绩对赌条款,若实际收益未达标则启动对价调整。对自然资源类资产,建立统一的价值计量标准,如林业资源构建了林地、林木与生态服务的综合计价体系,避免估值脱离实际价值。

交易环节强化穿透式监管。所有证券化项目需通过国资监管平台全程备案,涉及重大资产注入的需经省国资委审核,敏感资产还需提前与发改委、证监会沟通国家安全审查事宜 。这种“分层审批+多部门协同”的监管模式,杜绝了暗箱操作空间。

收益分配上坚守“全民共享”原则。证券化回笼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定向使用”,主要用于化解债务、补充民生投入与再投资,而非简单纳入财政一般预算。例如水利资产证券化收益优先用于工程管护,林业碳汇交易收益反哺生态修复,确保资产增值惠及公共利益。

合规性根基:政策授权下的“依法改革”

湖北的操作并非地方自主创设,而是严格遵循中央顶层设计与法律法规框架,具备充分的合规依据。

从中央政策层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有资产证券化”,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更是将证券化作为做强做优国有资本的重要路径。湖北的改革方案明确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与中央“激活存量资产、防范化解风险”的导向完全契合 。

在具体法规适用上,省国资委已明确界定:国有企业为证券化开展的债权转让,不属于《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制范围,可按照证券化专项法规执行 。这一认定并非规避监管,而是尊重资产证券化的特殊交易属性,与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分类监管资产交易”的精神一致。同时,全省已印发《推动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证券化工作方案》,形成了“省级统筹、市州落实、企业执行”的合规管理体系 。

全民权益的实现:从“名义所有”到“实际受益”

国有资产的全民属性,最终要通过“资产增值—公共服务提升”的传导机制落地。湖北的改革正通过三种方式兑现这一属性:

其一,通过资产增值壮大国有资本实力。2024年末全国国企资产总额已达401.7万亿元,湖北通过证券化推动资产周转率从0.3提升至0.8,意味着同样规模的国有资本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其二,直接反哺民生领域。证券化收益重点投向“三保”支出与基础设施补短板,如土地盘活收益用于保障教育医疗投入。其三,拓宽全民参与渠道。公募REITs等产品向社会公众开放认购,普通投资者可通过基金份额分享国企资产的分红收益,让全民所有从“理论概念”变为“可感知权益”。

从实践来看,湖北的资产证券化是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必然选择:既回应了中央“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的要求,又通过制度创新破解了“激活与安全”的两难。只要始终坚守“确权在先、估值公允、监管到位、收益共享”的原则,就能让国有资产在资本市场中实现保值增值,真正成为保障民生、支撑发展的坚实基础。

来源:人在江湖大道至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