郚山镇:改革赋能循环,创新激活农脉——生态农牧旅融合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7 15:15 2

摘要:近年来,郚山镇以改革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立足山区资源禀赋与齐鲁天路核心区位优势,通过产业生态重构、三产融合破壁、机制保障革新,构建起“生态循环筑基、农牧旅融合赋能、多方共赢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范式。

近年来,郚山镇以改革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立足山区资源禀赋与齐鲁天路核心区位优势,通过产业生态重构、三产融合破壁、机制保障革新,构建起“生态循环筑基、农牧旅融合赋能、多方共赢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范式。

一、产业链革新:闭环重构激活资源价值

传统农牧业的废弃物难题,在郚山的创新实践中成为资源再生的起点。郚山镇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差异化循环链条,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集群效应”的改革跨越。

合力牧业开创性构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能源利用-生态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研学”全链条闭环,1400头荷斯坦奶牛的粪污经1000立方米沼气工程转化为清洁能源,沼渣沼液通过以色列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灌溉260亩果蔬采摘园、360亩桃树园及1400亩生态大田,有机培育的葡萄、茄子等7种果蔬获绿色食品A级认证,韭菜、白菜、生鲜乳通过“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保护”,纳入安丘农产品“双码”监管体系,完成了从“养殖废弃物”到“高端农产品”的华丽转身。

普兰特汉的“小体量、高效益”模式同样亮眼,4000只杜泊羊的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深加工为生物有机肥,实现了小众养殖的资源循环最大化。金恒现代农业则针对秸秆处理痛点,通过高温发酵、腐熟杀菌等标准化工艺加工,年产8000吨有机肥反哺农田,带动2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

二、全域化协同:机制创新织密循环网络

为了打破企业边界与区域限制,郚山镇搭建跨领域协同平台,让循环模式从“企业小循环”升级为“全域大循环”。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生物质颗粒暨有机肥与沼气配套项目与九知生物科技生物质有机肥项目落地投产后,预计年处理各类农业废弃物近32万吨,减少碳排放超1.3万吨,形成覆盖全镇的废弃物处理网络,构建起“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的循环新生态。

“政策创新的核心是破解‘推不动、用不起’的难题,我们通过机制设计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绿色发展的好处。”郚山镇镇长王福强说道。

在政策机制创新上,郚山镇建立“企业捐赠+财政补贴+农户承担”的成本分担机制,依托8个镇级专业合作社与有机肥企业签订直供协议,降低农户用肥成本。同时联合科研院所构建“专家指导+骨干学习”双向推广机制,划定千亩示范园区培育示范户,形成“一户带一片、多片连全域”的辐射效应,推动有机肥应用面积达1.2万亩,部分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9%,超越东北黑土地水平。种植的大桃、蜜薯等特色农品进入佳乐家等重点连锁商超市场,带动相关村集体收入100万元,产业农户增收2000余元,实现“企业盈利、集体增收、农户致富”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三、三产融合化:业态创新拓宽增收路径

以生态农业为根基,以齐鲁天路为纽带,郚山镇突破“种养为主”的产业局限,通过文旅融合、品牌赋能的创新举措,激活三产联动增收动能。合力牧场延伸出齐鲁奶茶馆、合力乡间牧场等新项目,拓展农耕研习体验、露营休闲等多元业态,开发动物表演、亲子游乐等10余项互动项目,承接学生实训与游客体验,实现“生产+观光+研学”三位一体发展。国庆假期期间,该项目累计吸引游客5600余人次,营收超24万元,有效带动周边食宿产业增收35%。

品牌建设的创新同样成效显著。“山外山郚山”区域品牌整合五彩鸡蛋、火山小米等18个子产品,通过“活动+展销”双驱动与五级宣传矩阵,让火山小米、酱卤驴肉等产品走进连锁商超、远销港澳市场。南逯村办企业郚香全麦坊则创新“党支部+村办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60%收益分配给种植户,年增村集体收入10万元,带动种植户增收30万元。

“接下来,我们会聚焦生态循环农牧业发展核心,进一步深化三产融合、做优特色品牌,扎实推进全域有机战略落地生效。”郚山镇文旅负责人刘利国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从粪污变沃土的资源革命,到三产融合的业态革新,郚山镇以改革创新破解生态与发展的矛盾,用循环智慧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未来,郚山镇将继续深化全域有机战略,做强特色品牌,让生态循环农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来源:安丘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