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及磁共振表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6 15:35 2

摘要:内侧半月板较大,前角附着于前交叉韧带附着点之前,后角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和后交叉韧带附着点之间,形近C形,前后长,左右窄,其后半部与内侧副韧带相连,故后半部固定。

​​

​​

半月板是一种纤维软骨。

内侧半月板较大,前角附着于前交叉韧带附着点之前,后角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和后交叉韧带附着点之间,形近C形,前后长,左右窄,其后半部与内侧副韧带相连,故后半部固定。

外侧半月板稍小,形似O形,其前角附着在前交叉韧带附着点之前,后角附着于内侧半月板后角之前,前后角距离较近,不与外侧副韧带相连,故外侧半月板的活动度较内侧大,故容易受到损伤。

半月板功能

1、稳定膝关节

半月板拥有一定厚度,半月板边缘厚,中央薄,使股骨髁和胫骨髁相适合,可以维持关节力线,并可防止膝过度伸屈、膝内外翻及内外旋,也防止股骨过度前后滑移。

2、缓冲作用

吸收纵向冲击及震荡,保护关节软骨

3、润滑关节

半月板表面有一层滑液,其上下面分别与胫骨和股骨相接触,可以润滑关节,减少关节摩擦

4、滚珠作用

主要是内侧半月板,在膝关节伸屈活动中,在股骨内侧髁和胫骨平台之间,内侧半月板犹如滚珠,有利关节的活动,在膝关节伸直的最后阶段扣锁。

病因病机

半月板损伤可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长期磨损引起。

在正常行走时,内侧半月板较外侧半月板负重大,由于长期磨损导致内侧半月板损伤多见

在外伤情况下,内侧半月板与关节囊和内侧副韧带相连,较外侧半月板稳定,所以外伤下外侧半月板损伤多见。

病因

1、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

半月板破裂往往发生于膝关节的伸屈过程中又有膝的扭转、挤压或内外翻动作时。

在体育运动中,产生这种半月板损伤的矛盾动作很多,很容易引起半月板损伤。

2、长期磨损

以蹲位或半蹲位为主的工作人员反复的蹲立提重物,使膝关节常处于屈曲、伸直位,有时还有外翻和旋转动作,反复磨损引起外侧半月板或后角的损伤,病史中可无明显外伤史。

3、半月板自身病变

如果半月板自身存在半月板囊肿、盘状半月板等,使得轻微外力就可损伤。

病机

根据半月板的血液供应情况分为三区

​​

红区:距与关节囊、滑膜相连的边缘部分3mm以内为绝对血管区,称为红区

红-白区:3-5mm为相对有血管区,称为红-白区

白区:超过5mm为绝对无血管区,称为白区

有无血液供应决定半月板损伤后的修复能力,越是血液供应丰富越容易修复

边缘部分损伤可自行修复外,其余损伤半月板破裂后不能自行修复。

半月板切除后,可由滑膜再生一个纤维软骨性的又薄又窄的半月板。

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可发生在半月板的前角、后角、体部或边缘部。

半月板损伤的形状可分为横裂、纵裂、水平裂、或不规则形,甚至破碎称关节内游离体。

半月板撕裂形态分型

​​

1、边缘分离

大多发生在内侧半月板前、中部,有自愈的可能

2、半月板纵裂

又称为桶柄样撕裂或提篮损伤。大的撕裂容易发生交锁

3、前角损伤

可为半月板实质撕裂,也可为前角撕脱骨折

4、后角损伤

多较难诊断,表现为膝关节后侧疼痛。

5、横行损伤

多发生在体部,临床疼痛较明显,偶有关节交锁。

6、水平劈裂

大多发生在半月板体部中段呈层状部分裂开,尤其以盘状半月板多见,无论关节造影还是关节镜检查均容易漏诊,应撬起半月板内缘查看

7、内缘不规则破裂

半月板内缘有多处撕裂,可产生关节内游离体、关机绞索与疼痛

8、半月板松弛

常有膝关节不稳定感,关节间隙触诊可有凸出、压痛及滑进滑出感,半月板摇晃试验阳性。

半月板损伤后失去正常张力,产生异位活动,经常引起膝关节疼痛,关节积液、交锁,导致膝关节不稳,甚至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症状

1、疼痛

疼痛是半月板损伤后牵扯周围滑膜引起的。半月板撕裂后,其张力失常,膝关节运动时半月板的异常活动牵拉滑膜以致疼痛。疼痛特点是固定在损伤的一侧,随活动量增加疼痛加重,部分病人疼痛不明显。

2、关节交锁

活动时突然关节卡住不能伸屈。

一般急性期绞索不多见,多在慢性期出现。

绞索后关节酸痛,不能伸屈,可自行或在术者帮助下解锁。解锁后往往会有滑膜反应肿胀,绞索特点固定于损伤侧。

3、弹响声

膝关节活动时可听到或感到半月板损伤侧有弹响声

4、关节肿胀积液

急性损伤期,多由滑膜牵扯损伤或伴有其他结构损伤,往往有关节积血、积液

慢性期关节活动后肿胀,与活动量大小有关。

关节液是黄色半透明的滑液,是慢性创伤性滑膜炎的结果,关节肿胀可用浮髌试验及膝关节积液诱发试验检查。

体征

1、股四头肌萎缩

半月板损伤有明显症状,长期未治疗,可导致股四头肌萎缩,股内侧肌更明显,但股四头肌萎缩不是特异体征。

2、关节间隙压痛及突出

半月板损伤侧的关节间隙压痛阳性,压痛点多与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相吻合。

还可触到损伤的半月板在关节间隙处呈鞭条状隆凸,往往也是压痛所在。

半月板隆凸对诊断有意义,但应与囊肿鉴别。

3、半月板摇摆试验又称为膝关节摇摆试验

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或半屈,医生一手拇指放在内(或外)侧关节隙,压住半月板,另一手握住足跟或小腿远端,并内外摇摆小腿,使关节隙开大、缩小数次的检查方法。如为阳性,示半月板损伤。

4、McMurray征(麦氏征)

对急性期病人多不能奏效,但对慢性期最常用。

​​

检查内侧半月板时:令患者仰卧、放松患膝,术者左手扶膝前,拇示两指分别置于内外膝眼,右手握患肢跟部,先使屈膝屈髋至各90度以上,然后使用小腿外展内旋,然后将膝由极度屈曲缓缓伸直,如果关节间隙有响声(听到或手感到)和(或)疼痛,即表明内侧半月板损伤

​​

若检查外侧半月板:手法如上述,但先使屈膝屈髋各至90度以上,然后小腿内收外旋,然后将膝由极度屈曲缓缓伸直,如果关节间隙有响声(听到或手感到)和(或)疼痛,即表明外侧半月板损伤

5、研磨试验

研磨试验又称“膝关节旋转提拉试验”、“旋转挤压试验”、“阿普利试验”。

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助手将大腿固定,术者双手握患侧足向下压并旋转小腿,使胫骨和股骨关节面之间发生摩擦,半月板撕裂者可产生疼痛。

如果外旋位产生疼痛,表示内侧半月板损伤

如果内旋位产生疼痛,表示外侧半月板损伤

​​

6、鸭步试验

患者全蹲位小腿分开,足外旋向前走,出现疼痛者为阳性。多说明半月板后角损伤

​​

7、半月板前角挤压试验

膝关节全屈,操作者一只手拇指按压膝关节间隙前缘(半月板前角处),另一只手握小腿由屈至伸,出现疼痛为阳性。

检查

X线检查 核磁共振 膝关节镜

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MRI)分级标准

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MRI)分级标准基于信号变化和形态异常,主要采用Stoller或Crues分级系统,将损伤分为0级至Ⅲ级,其中Ⅲ级代表明确的撕裂。

半月板在MRI各序列中呈均匀低信号(黑色),形态完整,无异常信号或结构改变,表明半月板无损伤。

0级(正常半月板)

Ⅰ级(早期退变)

信号特征:半月板内部出现点状或小球状高信号,但未延伸至关节面。

病理基础:可能为局部黏液样变性或胶原纤维轻微断裂,无明确撕裂。

处理建议:通常无需手术,建议减少负重运动并观察。

Ⅱ级(中度退变或部分撕裂)

信号特征:半月板内出现线状或片状高信号,仍局限于半月板内部,未达关节面。

与I级区别:信号范围更广,但未突破半月板表面。

处理建议:需结合症状判断,部分患者需物理治疗或关节镜探查。

Ⅲ级(完全撕裂)诊断标准:高信号贯穿半月板上下关节面(即“达边”),或半月板形态明显异常(如移位、碎片化)。分型:水平撕裂:平行于半月板长轴的撕裂,常见于老年退变。垂直撕裂:垂直于半月板长轴,多见于外伤。放射状撕裂:从半月板内缘向外周延伸,影响力学功能。桶柄样撕裂:大型纵行撕裂伴碎片移位,需紧急处理。处理建议:多数需关节镜手术修复或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属于边缘型小撕裂,可固定膝关节近乎完全伸直位6周,6个月内不准跑步、下蹲和其他强应力活动。膝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表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洪山爱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