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庸古城的兴废,汉水中上游也曾是水上交通要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4 08:59 2

摘要:西汉水发源于甘肃天水,汉朝以前是自西向东流,为汉水的正源头。公元前186年,这一带发生了武都大地震,直接改变了地貌。西汉水被坍塌的山体挡住了东边的去路,形成了堰塞湖,湖水积累到一定高度以后,就改向南流去,最终汇入了嘉陵江,成为了嘉陵江的支流。先秦时期西汉水流向

三国时期曹刘双方反复争夺的上庸城在哪?汉水的中上游,自汉中到襄阳,在古代通航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汉水中上游的历史。

我们先对汉水来一次溯源。

有意思的是,在汉朝以前,汉水比现在还长200多公里。今天嘉陵江的源头之一的西汉水,居然曾经是汉水的源头。

西汉水发源于甘肃天水,汉朝以前是自西向东流,为汉水的正源头。公元前186年,这一带发生了武都大地震,直接改变了地貌。西汉水被坍塌的山体挡住了东边的去路,形成了堰塞湖,湖水积累到一定高度以后,就改向南流去,最终汇入了嘉陵江,成为了嘉陵江的支流。先秦时期西汉水流向汉水的古河道,现在还有迹可寻。

汉江原本流经了甘肃、陕西和湖北三省,自武都大地震之后,甘肃的源头没了,现在的源头地区为陕西宁强县。

汉水自宁强县出发,一直到武汉汇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对于汉水的历史,人们比较熟悉的是襄阳到武汉这一段,其实,这一段河流还不到汉水总长的一半。汉水的中上游,古代历史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战国时期,汉水中上游有个庸国,即“庸人自扰”这个国家。三国时期,上庸也是曹刘双方争夺的一个焦点。这一段历史,具体见我写的《庸人自扰,庸国、上庸和大庸的来龙去脉》,可直接点击阅读,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东汉时期,汉水沿线在汉中和襄阳之间,还有两个重要的城市,西城和上庸。西城位于今天的安康市,汉水之滨;上庸则位于今天竹山县的西南部,汉水支流堵河的岸边,这里今天就有一个上庸镇。

为什么上庸城不建在汉水边上,而是位于堵水岸边呢?主要是因为汉水主干道水量充沛,雨季容易被淹城,这段河道的河谷地带不够宽,堵水边上则刚好有一块台地,地势也相对平缓。

东汉和三国时期,上庸东接襄阳,西达汉中,是汉水中上游重要的据点。刘备在夺取汉中以后,立即派孟达顺汉江而下,夺取了上庸。担心孟达一个人搞不定上庸,刘备还派义子刘封前去支援。“刘备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汉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三国志.刘封传》)

《三国志》的这段记载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在那个时候,汉水的中上游是通航的,而且还能运送军队。

如果关羽没有败走麦城,而是攻下了襄樊,刘备就可以以汉水为纽带,把汉中和襄阳连接在一起,相互支援,对抗曹操的本钱就雄厚的多。只可惜关羽大败,孟达后来又投降了曹操,刘备痛失好局。

上庸城后来为何消失了呢?

南北朝的北周时期,上庸郡的郡治从上庸城今竹山县城关镇一带,上庸县也改成了孔阳县,上庸古城不再是郡治所在,人口逐渐减少。隋朝的时候,孔阳县又改回上庸县,但上庸郡却撤销了,并入了房州,上庸古城的地位就一个普通村镇了。自宋朝开始,上庸古城开始彻底湮没于农田荒野之中。上世纪60年代,下游的黄龙滩水库蓄水,上庸古城的原址彻底被水淹没。

上庸古城消失,和汉水中上游航运的衰退差不多是同步的。隋唐时期开始,南方的开发力度加大,汉中到襄阳陆路系统开始完善,而汉水自汉中到安康段滩多水急,航运有一定风险,陆路交通就慢慢替代了水运。

气候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自唐朝起,气温慢慢下降,降雨量也比以前偏少了一些,汉水的水流量也减少,航运的难度加大了,这也是汉水中上游航运慢慢衰退的重要原因。

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汉水中上游建了多座大坝,又没有建设船闸,航运就彻底中断了。

历史地理,细品是很有意思的,大家多关注我吧,一起学习历史地理。

来源:历史地理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