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受关注的是,有高级政府官员告诉美国广播公司新闻,这厅可能会用特朗普自己的名字命名,叫“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宴会厅”。
最近白宫的施工队挺忙,整个东翼都开始拆了,为的是建个新宴会厅。
这项目不便宜,最初说2亿,现在预计接近3亿。
更受关注的是,有高级政府官员告诉美国广播公司新闻,这厅可能会用特朗普自己的名字命名,叫“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宴会厅”。
这事一出来,反对的声音就没断过。
要建这新厅,先得拆老的白宫东翼是1902年建的,1942年还扩建过,算下来是有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了。
这么有年头的建筑,见证过不少美国历史事件,说拆就拆,不少历史学家和民众都不乐意。
周五的时候,白宫还在X平台发了以往翻修的档案照片,配文“嗨,反对者们”,这态度挺强硬。
特朗普自己说,东翼“已到了该更换的地步”,建个“崭新、宽敞、美观的宴会厅”,能让白宫建筑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漂亮”。
他还吐槽以前的总统,办国宴得在南草坪搭帐篷,觉得太掉价,需要个正经的大娱乐空间。
可反对的人不这么想,国家历史保护信托基金急着呼吁暂停拆除,说这新宴会厅面积有9万平方英尺,而白宫整体才5.5万平方英尺,“会让白宫本身相形见绌”。
基金总裁还说,新建筑的体量和高度会破坏白宫原本平衡的古典设计,毕竟东翼、西翼原本规模小、高度低,现在突然加个大建筑,太突兀了。
更让争议升级的是“命名”这事,虽然特朗普没公开确认,但官员们已经私下这么叫这项目了。
大家都知道,特朗普爱用自己名字当品牌,旗下酒店、高尔夫球场全是“特朗普”的标,现在连白宫宴会厅都可能凑这热闹,批评者说这就是“虚荣项目”,只会激化不满。
白宫发言人戴维斯・英格尔倒是说了,“任何关于宴会厅名称的公告都将直接来自特朗普总统本人”。
可这话没平息争议,反而让大家更关注要是真命名了,这白宫里算不算是多了个“特朗普标签”?
除了拆老建筑和命名,这3亿的钱从哪来,也成了争议点。
特朗普说项目用私人捐助,包括他自己也捐了钱,没花纳税人的钱。
听起来挺好,但这里面的门道不少,上周白宫就给部分捐助者办了晚宴,《华尔街日报》先曝了嘉宾名单,里面有洛克希德・马丁、苹果、微软、Meta、谷歌、亚马逊这些大公司的代表。
还有黑石集团CEO斯蒂芬・苏世民、石油大亨哈罗德・哈姆,连加密货币领域的温克莱沃斯兄弟也来了。
这么多企业大佬和富豪来参会,难免让人多想这私人捐助会不会是“敲门砖”?现在捐了钱,以后要找政府办事,是不是就能更方便接触到核心层?
有专家直接指出,这种资助模式可能等同于“通过捐款获取接触政府的机会”,利益冲突的问题一下就浮出来了。
民主党这边也没闲着,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在X上发文吐槽,“大家都在说生活成本飙升,可唐纳德・特朗普却听不到推土机拆除白宫侧翼、建造新宴会厅的声音”。
希拉里・克林顿10月23号也在X上怼,“政府都可能要停摆了,特朗普却还在推进某些工程比如非法拆除整个白宫侧翼,为自己建宴会厅。可要说为降低民众医保费用出点力?他却毫无动作”。
这话确实戳中了不少人的顾虑,现在民生问题不少,生活成本高,政府还可能停摆,这时候花3亿建个宴会厅,是不是有点不分轻重?
再看新宴会厅的设计,效果图里有水晶吊灯、镀金科林斯式柱子,还有能俯瞰南草坪的拱形窗户,看着挺豪华。
容量也从最初说的650人,上调到了999人。
特朗普说这厅能办外国领导人会议、表彰活动,可反对的人觉得,就算需要大空间,也不用这么铺张,更不用拆百年老建筑。
面对“非法拆除”的质疑,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解释,“总法律顾问认为,拆除现有东翼结构不用提交审查申请,只有垂直施工阶段才需要”。
本来想觉得这解释能服众,可不少人还是疑惑,拆历史建筑这么大的事,连个公众审查都不用?
国家历史保护信托基金还在呼吁,让国家首都规划委员会和美术委员会介入,也听听民众的意见,可目前来看,拆除工作还在推进。
说到底,这3亿的新宴会厅,从拆老建筑、拟用总统名字命名,到资金来源的争议,每一步都没绕开质疑。
支持的人觉得能提升白宫功能,让外交活动更有面子;反对的人觉得是不顾历史、不顾民生的“虚荣项目”。
至于这厅最后能不能顺利建成,名字会不会真冠上“特朗普”,还得看后续的审查和博弈,反正现在这争议,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来源:品茗阅法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