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豹纹状眼底”,到底是怎么回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7 13:38 2

摘要:体检时被医生告知有“豹纹状眼底”,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担心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其实,“豹纹状”这个名字听起来吓人,但在多数情况下,它只是眼底的一种正常表现。

体检时被医生告知有“豹纹状眼底”,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担心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其实,“豹纹状”这个名字听起来吓人,但在多数情况下,它只是眼底的一种正常表现。

医生在用眼底镜或照相机观察眼底时,会看到视网膜后的背景颜色。有的人眼底颜色均匀呈橙红色,而有些人却能看到深浅交错的网状花纹,像豹皮一样,这就是“豹纹状眼底”(tessellated fundus)。这种现象的形成,是因为眼底色素层较薄、脉络膜血管更容易透出,光线反射形成了深浅对比的图案。

换句话说,豹纹只是医生在眼底看到的光学“花纹”,并不是病变。

一、为什么会出现豹纹?

主要与个人的眼睛结构有关。

正常人的视网膜下方有一层脉络膜,里面分布着大量血管和色素细胞。当色素较少或脉络膜较薄时,光线更容易穿透,让底下的血管显露出来,于是形成了“豹纹”一样的外观。

这种情况在中、高度近视者中最常见,因为近视眼的眼球变长、脉络膜变薄,色素相对稀疏。此外,肤色较浅或虹膜颜色较浅的人群也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因此,豹纹状眼底往往是一种生理现象,反映的是结构差异,而非疾病。

二、不过,也有少数情况下,“豹纹”可能暗示眼底有病变。

如果伴有视网膜萎缩、脉络膜萎缩、出血、玻璃膜疣或黄斑区异常,就需要进一步检查。

这类情况常见于病理性近视或早期黄斑变性。判断是否正常,关键在于OCT、眼底照相、眼轴测量等检查结果:若视网膜平整、黄斑无病变、血管走行正常,多为良性表现;若合并结构异常,则需密切随访或治疗。

三、大多数豹纹状眼底不需要治疗,但一定要定期复查

对中高度近视者而言,建议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或OCT,重点关注黄斑区及视网膜周边的完整性。一旦出现视物变形、闪光感、飞蚊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排查视网膜裂孔或黄斑病变。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活动,对维护眼底健康都非常重要。

豹纹状眼底不是疾病,而是眼底的一种个性表现。就像有人皮肤白、有的人黑,是生理差异而非病变。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是否伴随结构性改变。只要定期检查、科学用眼,就无需被这个名字吓到。

来源:虫虫论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