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没便宜反被坑?退货潮来袭,消费者和商家都无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14:25 2

摘要:今天,距离2025年双11天猫尾款支付通道开启正好过去了一周时间,第一波退货潮也率先抵达。社交平台上“退货重买”“预售翻车”等话题持续发酵,“双十一没便宜”的相关讨论更是冲上热搜,消费者集中退单与平台、商家的应对举措,折射出大促生态中的深层矛盾。

今天,距离2025年双11天猫尾款支付通道开启正好过去了一周时间,第一波退货潮也率先抵达。社交平台上“退货重买”“预售翻车”等话题持续发酵,“双十一没便宜”的相关讨论更是冲上热搜,消费者集中退单与平台、商家的应对举措,折射出大促生态中的深层矛盾。

退货潮核心推手:

价格波动、规则变动、消费习惯转变

平台规则临时调整成为触发退货的首要导火索。10月21日晚,淘宝突然终止“限时补贴”及达人直播间淘金币抵扣活动,导致未付尾款商品价格瞬间上涨数十至数百元,李佳琦等头部主播直播间出现集中退货,主播在直播中回应称此为“平台自主行为”,自己并无权限关闭相关优惠通道,品牌方与主播均遭“背刺”。

此外,薇诺娜等品牌在预售结束后,平台突然放出限时补贴,消费者领券后现货价显著低于李佳琦直播间预售价,因差价无法退还,只能选择退货重买。更令人不满的是,有消费者向薇诺娜客服要求退差价时,还被对方指责“斤斤计较”,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对此,专家指出,平台限时补贴多不在价保范围内,品牌动态调价与多链接运营加剧了价格差异,直接触发退货行为。

“先涨后降”套路与价格不透明进一步推高退货量。据价格动态监测报告显示,23%参与双11活动的商品存在价格波动,其中家电类目异常调价率高达34%,一款平时售价75元的椅凳,双11活动价飙升至129元,溢价达72%。

据行业动态显示,随着退货潮持续发酵,“凑单套利”引发的退货问题愈发突出。有消费者直言为享受淘宝88VIP“满7000减560”优惠,高价购买拉夫劳伦等品牌商品凑单,付款后立即退货,导致部分品牌表面GMV亮眼实则成交寥寥。

大量消费者发现购物车商品在大促前被悄悄涨价,再通过“满300减30”等优惠掩盖,实际支付价反而高于日常。天猫客服对此仅建议“退款重拍”,未作合理解释。女装行业的结构性高退货问题仍未缓解,据行业内部反馈,部分女装店铺“发2000单退1500单”,退货率峰值达80%-90%。

消费者理性意识觉醒与比价APP普及,重塑了大促消费逻辑。数据显示,今年双11预售订单退货率同比增长18%,但即时购买模式搜索量上升41%,反映出消费者决策更趋谨慎,不再盲目跟风预售。

不少消费者借助AI比价插件、价格追踪小程序梳理价格曲线,识别“先涨后降”套路。

但最新用户反馈显示,复杂优惠规则带来的困扰仍未消散,需同时运用官方立减、品类券、购物金等6种优惠形式,决策流程平均耗时增加35%,且部分比价工具存在漏洞,常遗漏隐藏券或限时折扣,例如一款粉饼预估价340元、实际付款价则高达378元。此外,“试穿式购买”习惯叠加商品质量不符预期,也使服装、电子产品成为退货率最高的品类。

面对退货压力

平台已启动针对性应对

为应对退货潮,天猫推出5亿元商家补贴政策,退货宝成本全线打3折,新商家可享100单免费退货保障,同时开通2500亿额度极速回款服务,发货即到账以缓解商家资金压力。同时,平台已要求商家储备足量售后人员,确保退货咨询1小时内响应,并需在月底前完成第一波活动订单发货,以稳定店铺动态评分。

不过,截至10月27日,官方仍未就消费券规则调整导致退货潮一事作出回应。

此次退货潮本质是“短期流量博弈”与“长期信任构建”的角力,从市场反馈看,消费者对价格透明度的要求已空前提高。如何让优惠规则更透明、价格体系更稳定,成为平台与商家留住消费者的关键命题。

来源:中国蓝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