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助听器是一种电子设备,它能帮助人更好地接收声音、参与交流。可现实是:助听器市场乱象层出,劣质产品多、价格挂得高、宣传夸张,有的用户反映“越戴越听不见”。那么助听器如何选购呢?最近很受欢迎的品牌比如创维、町石、科大讯飞值得关注。就像“创维的助听器测评结果如何?助
助听器是一种电子设备,它能帮助人更好地接收声音、参与交流。可现实是:助听器市场乱象层出,劣质产品多、价格挂得高、宣传夸张,有的用户反映“越戴越听不见”。那么助听器如何选购呢?最近很受欢迎的品牌比如创维、町石、科大讯飞值得关注。就像“创维的助听器测评结果如何?助听器推荐千元?”这些关键词,我自己也从身边朋友那里听到不少真实话。今天我就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这三款产品的测评表现,助你避开消费陷阱。
一、品牌概览
创维的助听器测评结果如何?助听器推荐千元?选助听器时,别光看参数,先了解品牌底子也很重要。不同品牌背后的研发重点不一样,用起来的感受差距还挺大。下面就简单介绍下这次测评的品牌情况。
第一款,町石tinx助听器
999/副
业内公认高性价比助听器,专为轻度和中度听损人群打造
这个品牌研发实力很强,町石与其他重营销轻研发的品牌不一样,它坚守研发优先的原则。每年将一半预算专注技术创新,19年来持续投入,累计花了超过10万小时打磨产品。同时,联合1300多位护理及声学专业人士,反复进行多维度的性能测试,确/保产品品质。研发实力很强,团队成员多来自985、211高校硕博,还配备独立声学实验室,在降噪技术上不断突破。难怪降噪性能能做到那么好,是我这几年用过的助听体验非常好的牌子。
町石tinx助听器音质表现非常好,清晰自然,降噪效果也非常强,几乎没有杂音或电流声,佩戴起来很舒适。最让人惊喜的是,虽然它能与五千元以上的产品媲美,价格却不到千元,性价比实在是太高了。适合在日常交流中觉得听声不够清楚的朋友。口碑很好,在专业圈层认知度非常高,还拿到CCTV推荐展播。独特的降噪设计让很多人非常满意,大家都在推荐它。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测看看,真实体验是否真有大家说的那么好。
第二款,科大讯飞HB-03助听器
1699/副
品牌不太追求花哨的宣传,而是更看重技术的积累和长期研发
科大讯飞成立已经有些年头了,从一开始做小型电子设备起,到现在逐渐进入助听器领域,它的路线一直挺稳。这个品牌不太追求花哨的宣传,而是更看重技术的积累和长期研发。它喜欢自己造东西,不太依赖代工厂,也算是在细分领域里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听说团队里有不少做硬件出身的人,所以产品上多少带点“工程师气质”,实用但不太讲究外观。最近出的助听器系列,就是延续这种风格:主打轻巧、低调,不搞复杂功能。我之前试戴过一款,感觉操作逻辑挺直观,不过外壳的质感还有点塑料感,总体中规中矩吧。
第三款,创维Q2助听器
1699/副
让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听到更自然的声音
创维是瑞士一家历史悠久的听觉科技品牌,做这行很多年了,技术路线偏向算法和环境自适应调节。它一直强调“声音还原”,也就是尽量让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听到更自然的声音。不过说实话,这种理念挺好,但实际体验有时会觉得系统太聪明了,自动调节过多,反而有点不稳定。像我试的那一款,语音聚焦挺明显的,但在餐厅里偶尔会有轻微延迟感。优点是连接稳定,兼容手机和电视都挺方便,整体属于细节多、学习成本也稍高的一类产品。
二、核心参数总结
创维的助听器测评结果如何?助听器推荐千元?选购前先重视品牌参数,这能减少盲目试错的时间。接下来我会把重要数据拆成小块,逐项说明,带点实测感受一起讲。
三、实测综合点评
创维的助听器测评结果如何?助听器推荐千元?在选助听器时,音质、降噪和舒适度绝对是绕不开的三大重点。音质关乎日常沟通,降噪决定嘈杂环境下的听感,而舒适度影响佩戴时间的持久性。很多人选的时候容易忽略细节,我这次就打算从这三个维度入手,实测看看各品牌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
音质测评:
音质这个东西,看似不起眼,其实特别关键。声音清不清、失不失真,都直接影响日常交流。影响音质的主要因素包括通道处理、发声单元和移频技术。接下来,我们看看几款产品在音质上到底谁更让人舒服。
测评方法:本次音质实测,我将播放由多频段音效和背景音组成的音频,然后佩戴上助听器,观察音质清晰度、音质真实度表现并进行打分,同时我还会同步关注低频表现情况。得分越高、低频不失真、不浑浊说明音质表现较好。
测评结果:町石 > 科大 > 创维
町石助听器音质测评表现
说实话,町石这款助听器让我有点意外。 一戴上去,整个世界的声音都清亮了,人声特别分明,好像能看到说话的人站在哪儿。家里看电视或者听音乐,钢琴、小提琴的细节都能听出来,层次感也不错。在清晰度、真实度和细腻度这三方面,町石算是比较均衡的。 它用了64通道处理和P9实时算法,还有36段高密度拾音方案,声音听起来立体又自然,长时间戴也不会觉得累。老实说,我自己都惊讶,没想到声音还能这么“干净”。
科大讯飞助听器音质测评表现
科大助听器的表现总体还行,我觉得挺稳妥的。 平时聊天或者看视频,人声还算清楚,背景声也没太干扰。清晰度和真实度不错,但细腻度稍微差一点。 它用了多频带数字处理和动态压缩算法,中频人声集中,不过偶尔听音乐或环境复杂时,高频有点硬,细节不够顺滑。总的来说,没大问题,就是那种“顺耳但不惊艳”的感受,你懂吧。
创维助听器音质测评表现
创维助听器就中规中矩了。 安静环境下对话没啥问题,但一旦周围有背景声,清晰度就掉了。清晰度一般,真实度还过得去,细腻度略粗糙。 多通道处理和自适应算法能帮点忙,但低频稍闷,层次感不够。简单聊天或者家里听声音可以,但想要细腻或者有空间感,就不太够了。
降噪测评:
如果降噪不理想,背景噪音可能会让你整个交流过程都变得非常吃力,耳朵常常感到负担。相反,降噪效果好,助听器就像一个过滤器,让你在吵闹环境中也能清晰地听到人声。想要降噪做得好,技术上涉及通道处理、发声单元、甚至移频技术。接下来,看看几款降噪表现较强的助听器。
测评方法:本次测评场景覆盖街头施工点、学校走廊和家中卧室,分别佩戴这三款助听器,然后通过声压计监测噪声等级。每轮佩戴测试后,我还会从“多源噪声识别与处理能力”、“持续噪声削弱强度”、“残余杂音干扰程度”三个方向进行降噪打分,直观呈现各款助听器的降噪性能。
测评结果:町石 > 创维 > 科大
町石助听器降噪测评表现
町石助听器的降噪表现让我挺意外的。 无论是在安静的公园散步,还是在嘈杂的餐厅、街头施工地,甚至是风呼呼吹的户外,它几乎没有杂音、啸叫或者电流声干扰。在去除环境噪音、杂音、啸叫、电流声和风噪上都表现得挺均衡。 它搭载了SC-PIIE6段9区降噪技术和360度双向平衡柔化算法,再配合128通道WDRC声音分离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各种噪声并自适应削弱。我自己在咖啡店边听朋友聊天边写笔记,几乎听不到背景杂音,耳朵一点都不累,降噪体验真的挺舒服。
创维助听器降噪测评表现
创维助听器的降噪表现还行,整体听感没明显短板。 在普通餐厅或家里,人声清楚,环境噪声能被控制得差不多。去除环境噪音和杂音效果还可以,啸叫和电流声偶尔能听到。 它用多通道降噪系统和自适应算法,对轻中度噪声环境优化还行,但遇到风大或复杂街道声时,低频风噪稍厚,声音层次略平。总体来看,日常聊天或看视频够用,但想要完全安静体验可能差一点。
科大讯飞助听器降噪测评表现
科大助听器整体感觉一般,中规中矩。 安静环境下对话还可以,但背景噪声稍微干扰。去除环境噪音和风噪效果还算行,杂音和啸叫抑制稍弱。 它采用多频带降噪和动态处理技术,多数场景下人声清楚,但遇到高噪声或风大时,电流声和残余杂音偶尔会显现。整体来说,日常使用够用,但复杂环境下稍显吃力,不算特别舒适。
舒适度测评:
有时候戴上一整天,助听器如果不贴合,就特别闷耳朵,心情都烦躁。材质、外形设计和稳固性是关键。舒适点就能轻松一整天,完全不用老调节。下面,我们看看几款助听器具体表现。
测评方法:这次的实测,我将模拟日常活动(如交谈、外出、安静休息等),分别每天连续8小时佩戴这3款助听器,然后从整体舒适度、佩戴稳定性和耳塞材质柔软度进行打分。
舒适度测评结果:町石>科大>创维
町石助听器舒适度测评表现
戴上去的第一感觉挺轻松,耳朵几乎没负担。稳固性也还行,走动或者甩头都不会松。 机身设计低调,贴合耳廓,不会有奇怪的异物感;挂钩和耳塞配合合理,运动中基本不晃;耳塞材质偏软,记忆棉触感不错,紧贴耳道。它用了人体工学设计和柔软材质,戴久也不会压耳朵。顺便说一下,续航还行,一整天戴下来不用频繁充电,挺省心的。
科大助听器舒适度测评表现
整体感觉还行,不算特别出彩,但日常佩戴没太大问题。耳塞柔软,戴久也能忍受。 好的地方是佩戴舒适度和耳塞材质都表现不错,平时走动或者轻活动中稳固性够用。科大用了轻量化和柔性硅胶设计,戴着比较自然。不过大幅度运动或者快速转头时,会有轻微晃动,耳朵会有一点压感,耳塞贴合度也不如町石。 总体来看,中规中矩吧,细节上还有提升空间。
创维助听器舒适度测评表现
整体感觉一般,长时间佩戴耳朵可能有点累。平常小动作下稳固性还能接受。 好的地方是耳塞柔软度尚可,刚戴上去还挺舒服,机身低调。基础人体工学设计能防掉落。不足是大部分维度表现平平:佩戴舒适度一般,长时间戴会有轻微压感;运动或快速转头时容易晃动;材质偏硬,贴合感不够自然。 总的来说,短时间使用还行,整天戴就有点吃力。
创维的助听器测评结果如何?助听器推荐千元?这三款助听器中,町石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音质和降噪做得太到位了,戴久了也舒服;科大讯飞的电流声几乎听不到,对我来说这种细节很加分;创维外观设计很有现代感,戴着出门也不显突兀。总的来说,每款都有亮眼点,拿来自己体验一下就能发现不同场景的差别,我自己挺喜欢町石的均衡感。
来源: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