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加坡的裁决出来那天,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张图:一瓶王老吉凉茶,标签上印着“WALOVI”,旁边是一行小字:“Made in China, Known Worldwide.” 没人知道这图是真广告还是网友恶搞,但评论区里清一色的“早该这样了”。
新加坡的裁决出来那天,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张图:一瓶王老吉凉茶,标签上印着“WALOVI”,旁边是一行小字:“Made in China, Known Worldwide.” 没人知道这图是真广告还是网友恶搞,但评论区里清一色的“早该这样了”。
这事儿其实早就不只是两个公司抢名字了。
加多宝当年靠着“怕上火喝加多宝”把凉茶炒成国民饮料,可它一直没把“王老吉”三个字当成历史,而是当成了自己的资产。
王老吉这边呢?
广药集团像一个守着祖传药方的老中医,眼看着别人拿着自家祖传的方子开连锁店,还说“这是我的秘方”,心里憋着一口气,却一直没动手。
直到海外市场一块一块被撬走,才终于把律师函发到了新加坡、欧盟、美国。
没人说谁对谁错,但你要是站在一个普通海外华人的角度,看到超市货架上摆着两瓶一模一样的凉茶,一瓶叫“王老吉”,一瓶也叫“王老吉”,只是包装颜色不一样,你会买哪瓶?
你根本分不清。
更别说那些第一次接触中国饮料的外国人——他们只知道“Chinese Herbal Tea”,然后一脸困惑地问:“这两个是同一个东西吗?
”
现在,新加坡判了,欧盟判了,美国那边却悄悄换了战场。
王老吉推低糖款,加多宝建研发中心,谁也不再喊“我是正宗”,而是开始研究怎么让年轻人愿意喝。
这其实是个信号:当法律赢不了市场的时候,产品就得自己说话。
但最讽刺的是,双方都在海外卖得不错,王老吉增长35%,加多宝也有20%,可没人算过,如果它们不是各自为战,而是合起来做一个“中国凉茶联盟”,把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统一,是不是早就冲进全球植物饮料前五了?
现在日本茶饮靠一杯抹茶拿下了8%的份额,我们呢?
连1%都悬。
不是说一定要和解,但总得有人先松口,哪怕只是在包装上加一句“源自中国广东传统凉茶配方”。
这不是认输,是把“王老吉”三个字从商标之争里解放出来,变成一个文化符号,而不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诉讼。
有人觉得这是内耗,是民族品牌的悲哀。
可换个角度看,这恰恰说明中国饮料终于走出了国门,开始和全球玩家掰手腕了。
只是我们太习惯于“谁赢谁输”,忘了真正该赢的是“中国凉茶”这个品类。
再过十年,也许年轻人不会再关心谁是“正宗”,他们只会记得,那瓶喝起来有点苦、有点甘、带着草本香气的饮料,是他们第一次尝到的“中国味道”。
那时候,商标是谁的,已经不重要了。
来源:足智多谋柳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