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深凉重,不少人发现自己的喉咙开始“闹情绪”了。办公室里咳嗽声此起彼伏,有时喉咙干得冒烟、咳不出又咽不下去,有时吃止咳药效果也不好,实在让人烦恼。
秋深凉重,不少人发现自己的喉咙开始“闹情绪”了。办公室里咳嗽声此起彼伏,有时喉咙干得冒烟、咳不出又咽不下去,有时吃止咳药效果也不好,实在让人烦恼。
为啥秋冬季咳嗽总“赖着不走”?小小咳嗽不算大问题,可总这么咳咳咳咳咳不停,白天影响工作状态,晚上还休息不好,有没有简单易操作的止咳妙招?
这个还真有。
10月23日,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时令节气与健康”(霜降)健康知识发布会上,自治区中医医院(中医研究院)肺病科主任张常喜为大家分享了中医止咳的“独门绝技”——通过按摩人体自带的止咳“开关”,可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自治区中医医院(中医研究院)肺病科主任张常喜。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凹陷处。用指腹轻轻按压或打圈揉动,持续2至3分钟,力度以微酸胀为宜。
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他人协助用掌根或拇指按揉,以局部温热感为佳,每次3至5分钟。
列缺穴:位于手腕桡侧,腕横纹上1.5寸。拇指垂直按压并快速松开,重复10至15次,或持续揉按1分钟。
太渊穴:位于腕横纹桡侧端凹陷处。拇指指腹缓慢按压,配合深呼吸,每次2分钟。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第1、2掌骨之间。拇指与食指捏住穴位,适度掐揉,每次1至2分钟。
张常喜表示,秋冬季节,天气寒凉,燥邪当令,寒燥之邪容易伤肺,肺气肺阴容易受损,肺气不利,宣发肃降功能失常,从而出现干咳、咽干、感冒等症状。但从中医角度来讲,这类干咳,咽部不适临床诊疗较为复杂,最好到医院接受专科诊治。
发布会上,张常喜建议,出现干咳、咽部不适症状,生活方面也需要注意:
一是保暖防寒,避免受凉。护好颈胸及四肢部位不要受凉,霜降后气温骤降,需重点保护这些部位。建议穿高领衣、厚袜等,关节冷时可热敷。同时建议减少早晚外出——由于清晨和夜晚寒气较重,尤其是老年人及体弱者,建议推迟晨练时间,外出时戴围巾、帽子以防风。
二是饮食以润燥温补为主。要多吃滋阴润肺食物,如白萝卜、百合、莲藕、娃娃菜、银耳、蜂蜜等,推荐萝卜排骨汤、百合莲子粥、豆腐娃娃菜汤等家常菜;适当进补健脾饮食,霜降宜平补,可食用山药、南瓜、红枣、板栗等健脾胃的食材;避免过量食用辛辣、油炸食品,以防加重秋燥。少食生冷,西瓜、冷饮等寒凉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尤其体质虚寒者需忌口。
三是适度运动,早睡晚起。建议选择温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运动后及时擦汗并更换衣物;注意运动时间,建议在阳光充足、气温回升的上午或下午运动,避开阴冷潮湿环境。要注意调整作息,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能舒展肺气。(宁夏日报记者 尚陵彬 付杨 文/图/视频)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