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总在凌晨3、4点醒来,一般暗示五大疾病,别忽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12:11 1

摘要:凌晨 3 点整,窗外的夜色浓得像化不开的墨,没有路灯的光晕,也没有行人的脚步声。房间里静到极致,挂在墙上的石英钟每走一步,“滴答” 声都格外清晰,顺着空气落在 60 岁的周建明(化名)耳边。他猛地睁开眼,眼前是熟悉的天花板纹路 —— 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三天在这个

凌晨 3 点整,窗外的夜色浓得像化不开的墨,没有路灯的光晕,也没有行人的脚步声。房间里静到极致,挂在墙上的石英钟每走一步,“滴答” 声都格外清晰,顺着空气落在 60 岁的周建明(化名)耳边。他猛地睁开眼,眼前是熟悉的天花板纹路 —— 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三天在这个时间准时醒来。

他没有立刻起身,只是盯着天花板发呆。被子被他无意识地攥出褶皱,手心有点发潮。前两晚他还安慰自己 “只是偶尔失眠”,可当第三天的凌晨 3 点再次到来,那种精准到分的唤醒,让他心里泛起一丝不安。他没有喝咖啡,最近也没什么烦心事,更不存在 “压力大到睡不着” 的情况 —— 身体像被按下了固定的唤醒键,倔强又执着,完全不受意志控制。

生活里,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有人说这是 “生物钟紊乱”,调整几天就好;有人调侃 “年纪大了,觉自然就少了”;也有人觉得是 “梦太浅,稍微有点动静就醒”。但很少有人会深究:这种反复在凌晨 3 点到 4 点醒来的现象,真的只是 “小问题” 吗? 从医学角度来看,若这种情况规律出现、持续超过一周,甚至伴随心悸、烦躁、头痛等症状,就绝非 “偶然”,它很可能与身体里潜藏的慢性疾病有关,是健康发出的 “预警信号”。

凌晨 3 点醒来,可能是肝脏在 “求救”

周建明的疑惑,在一次体检后有了答案。医生查看他的肝功能报告时发现,他的转氨酶指标比正常范围高出 15U/L,“你是不是经常在凌晨 3 点左右醒来?还会觉得心慌、有点烦躁?” 医生的问题正好戳中他的困扰。原来,凌晨 1 点到 3 点是肝脏代谢解毒的关键时段,3 点后虽进入 “代谢余波期”,但肝脏仍在处理体内的毒素和废物。若肝功能出现异常,比如解毒能力下降、代谢紊乱,身体就会通过 “唤醒” 的方式传递信号 —— 这种唤醒往往伴随细微的不适,比如手心出汗、胸口发闷,或是莫名的烦躁感。

周建明回想起来,自己确实有长期熬夜的习惯。退休前他在单位做财务,经常加班到凌晨 1 点,退休后也改不了 “晚睡” 的毛病,每天都要刷手机到 12 点以后。饮食上他偏爱油腻,红烧肉、炸丸子是餐桌上的常客。“我还以为醒来是‘年纪大了’,没想到是肝脏在提醒我。” 他后来遵医嘱调整作息,每天 10 点半准时睡觉,少吃油腻食物,两周后,凌晨 3 点醒来的情况就少了很多。

对经常熬夜、饮食油腻的人来说,这种 “凌晨唤醒” 更常见。肝脏不像心脏那样会 “疼”,它的不适很少以剧烈症状呈现,反而会通过睡眠、情绪等细微之处传递 —— 凌晨 3 点的醒来,就是它在 “无声抗议”。

血糖悄悄波动,也会让你在凌晨惊醒

45 岁的李娜(化名)则是被 “血糖” 绊住了。她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经常因为赶方案忘了吃晚餐,或是晚餐只啃几口沙拉。最近一个月,她总在凌晨 3 点多醒来,醒来后会觉得心慌,像心里揣了只兔子,有时还会伴随轻微的手抖。她起初以为是 “压力大”,直到有天晚上醒来后,她顺手测了指尖血糖 —— 数值只有 3.8mmol/L,低于正常空腹血糖水平。

“很多人以为低血糖只会在白天出现,比如饿到头晕、出冷汗,其实凌晨时段的低血糖更隐蔽。” 内分泌科医生解释,夜间身体处于空腹状态,若晚餐吃得过少、过于清淡,或是胰岛素分泌异常,就可能在凌晨 3 点到 4 点出现血糖低谷。此时身体会自动分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 “升糖激素” 来救急,这些激素会刺激神经系统,让人从睡眠中惊醒,醒来后还可能带着莫名的焦虑感,“就像身体在‘喊饿’,但表达方式是‘唤醒你’而不是‘让你觉得饿’。”

李娜后来调整了晚餐习惯,不再只吃沙拉,而是搭配少量杂粮饭和优质蛋白质,比如清蒸鱼、水煮蛋。调整一周后,她凌晨醒来的次数明显减少,心慌的症状也消失了。对饮食不规律、晚餐吃得过少或过甜的人来说,要特别警惕这种 “血糖型唤醒” —— 它不像白天的低血糖那样有明显的 “饥饿感”,很容易被误认为 “失眠”。

自主神经紊乱:让睡眠变成 “乱指挥的交响乐”

32 岁的张萌(化名)的情况,则和 “自主神经” 有关。她在广告公司做策划,经常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地赶,加班到凌晨是常态。最近半年,她总在凌晨 3 点醒来,醒来后脑子特别清醒,翻来覆去要到 5 点才能再睡一会儿,白天则昏昏沉沉,喝两杯咖啡都提不起精神。她去医院检查,没有查出肝功能、血糖的问题,最后医生诊断为 “自主神经紊乱”。

“自主神经” 这个词听起来陌生,却掌管着人体最基础的功能:心跳、呼吸、体温调节,还有睡眠节律。它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白天交感神经活跃,让人保持清醒和活力;晚上副交感神经占据主导,帮助人进入深度睡眠。若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生活节奏紊乱的状态,这两种神经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就像 “交响乐没了指挥”,该活跃的时候不活跃,该安静的时候不安静。

张萌的情况就是如此:白天副交感神经 “太活跃”,让她昏昏欲睡;晚上交感神经 “退不下去”,导致她凌晨醒来后难以再入睡。除了睡眠问题,她还偶尔出现 “胃口差”“手脚发凉” 的情况 —— 这些都是自主神经紊乱的伴随症状。“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病名’,却是很多疾病的‘前奏曲’。” 医生提醒她,若长期忽视,可能会引发焦虑症、高血压等问题。

后来张萌开始调整工作节奏,每天晚上 11 点前必须放下电脑,睡前做 10 分钟冥想。坚持一个月后,她凌晨醒来的次数少了,白天也不再那么困倦。对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生活不规律的年轻人来说,自主神经紊乱是导致凌晨醒来的常见原因—— 它的症状看似 “不严重”,却会慢慢消耗身体的活力。

睡眠呼吸暂停:凌晨醒来是身体的 “自保反应”

“我以为只有胖子才会得睡眠呼吸暂停,没想到我这么瘦也会有。”38 岁的刘凯(化名)身高 180cm,体重只有 65kg,却被 “凌晨醒来” 困扰了半年。他每次醒来都觉得喉咙干得发疼,要喝半杯水才能缓解,早上起床后还会头痛,像宿醉一样。去医院做睡眠监测后,医生告诉他,他在睡眠中每小时会出现 5 次 “呼吸暂停”,最长一次停了 12 秒。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本质,是睡着时上呼吸道肌肉松弛,导致气道反复塌陷、堵塞,让身体出现间歇性缺氧。大脑察觉到缺氧后,会立刻发出 “唤醒信号”,让身体短暂醒来,恢复正常呼吸 —— 这种唤醒往往很短暂,有些人甚至不记得自己醒过,只觉得 “睡眠质量差”;有些人则会在凌晨 3 点到 4 点彻底醒来,伴随喉咙干、心跳快的症状。

“很多人以为这是‘胖人才有的病’,其实不然。” 呼吸科医生解释,除了肥胖,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长期熬夜导致的肌肉松弛,都可能引发睡眠呼吸暂停。刘凯后来做了鼻中隔矫正手术,又调整了睡姿(避免仰卧),凌晨醒来喉咙干、头痛的症状很快就消失了。若你醒来后总觉得喉咙干、白天容易犯困,甚至有人说你睡觉 “打呼噜时会突然停几秒”,一定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 这种 “唤醒” 不是 “失眠”,而是身体为了 “保命” 做出的自保反应。

早醒背后,可能藏着情绪的 “积压”

29 岁的陈曦(化名)的凌晨醒来,则和情绪有关。她是一名教师,去年带毕业班,压力特别大。从那以后,她就养成了 “凌晨 3 点醒” 的习惯,醒来后脑子就像 “放电影”,一会儿想学生的成绩,一会儿想自己的职业规划,越想越清醒,直到天快亮才能眯一会儿。她觉得 “自己没焦虑”,白天也能正常工作、和朋友聚会,可这种 “早醒” 却一直没改善。

心理医生指出,这种 “凌晨 3 点到 4 点醒来、难以再入睡” 的情况,是抑郁状态或焦虑倾向的典型表现之一,被称为 “早醒型睡眠障碍”。很多人像陈曦一样,觉得 “自己情绪没问题”,其实是把压力和焦虑悄悄压在了心底 —— 白天被工作、社交填满,情绪没有出口;到了凌晨,大脑放松下来,这些积压的情绪就会 “冒出来”,干扰睡眠。

“不觉得焦虑,不代表没有焦虑。” 心理医生建议陈曦每天睡前写 “情绪日记”,把当天的压力、烦恼写下来,“相当于给情绪找一个出口”。同时,她还坚持每天晚上散步 30 分钟。两个月后,她凌晨醒来的时间逐渐推迟,从 3 点变成 4 点,再后来能一觉睡到 6 点。对那些 “白天看起来很正常,晚上却早醒” 的人来说,要多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 早醒不是 “年纪大了”,而是情绪在通过睡眠 “抗议”。

这些隐藏因素,也会让你凌晨醒来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情况,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也可能导致凌晨 3 点醒来。比如血压异常 —— 部分人的血压在凌晨 3 点到 4 点会进入 “晨峰期”,若血压控制不佳,突然升高的血压会刺激血管和神经,让人从睡眠中惊醒。这类人往往白天测血压很正常,只有凌晨的 “隐匿性高血压”,需要通过 24 小时血压监测才能发现。

肠胃功能紊乱也是 “隐形推手”。55 岁的王秀兰(化名)有胃食管反流的毛病,最近总在凌晨 3 点被 “烧心” 的感觉弄醒 —— 平躺时,胃酸更容易反流到食管,刺激食道黏膜,引发胸口不适,让人不得不醒来。她之前总以为是 “心口疼”,后来做了胃镜才知道是反流的问题。医生提醒她,睡前 2 小时别吃东西,睡觉时把枕头垫高 15 厘米,症状很快就缓解了。

还有激素水平变化 ——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到了中年都会经历激素波动(比如女性的更年期、男性的 “男性更年期”)。激素的变化不仅会影响情绪和体温,还会打乱睡眠节律,让人在凌晨醒来。这种唤醒往往伴随 “潮热”“出汗” 的症状,很多人会误以为是 “天气热”,其实是激素在背后起作用。

对周建明、李娜、张萌这些经历过 “凌晨 3 点醒来” 的人来说,他们最深刻的体会是:别轻易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那些看似 “偶然” 的早醒,其实是身体在通过睡眠 “说话”—— 它可能在提醒你 “肝脏该休息了”“血糖该调整了”,也可能在告诉你 “该关注自己的情绪了”。

若你也总在凌晨 3 点左右睁开眼,不妨先从简单的调整开始:每天固定睡觉和起床时间,避免熬夜;晚餐别吃得太少或太油腻;睡前放下手机,让大脑慢慢放松。同时,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血压、肝功能,若早醒情况持续超过两周,及时去医院做检查 —— 给身体一点关注,它总会用平稳的睡眠回应你。

上周,周建明在小区散步时遇到了之前一起晨练的老张,老张说自己最近也总在凌晨 3 点醒来。周建明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老张:“别不当回事,我之前也以为是年纪大了,后来查出来是肝功能的问题,调整作息后就好了。” 老张听了,第二天就去医院做了体检 —— 对他们来说,凌晨 3 点的醒来,不再是 “困扰”,而是学会关注健康的 “契机”。

来源:一点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