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 年,由潘粤明主演,王伟执导,指纹编剧的《白夜追凶》上线后在各大播出平台总播放量超过 40 亿次,豆瓣评分一度高达 9.3 分(目前降至 8.9 分),成为当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剧。紧随其后上线的是秦昊、邓家佳主演的《无证之罪》,以及李现主演的《河神》
三部作品在 2017 年第三季度集中上线,其时正值网络剧初露峥嵘期,群聚效应让网络剧的地位瞬间得到提升,在以《白夜追凶》为首的口碑剧带动下,2017 年,网络剧正式从粗放式扩张期迈入精耕细作时代。
但这些不可抗力,对于好的故事来说也可以无关紧要,毕竟观众心心念念的,只有那个悬而未决的真相。毕竟在前作逐渐递进的故事走向中,主案的真相,似乎只差临门一脚,或者也该到达一个关键的推进节点了,然而,新一季却只用一个 " 关宏峰被其他案件牵连 " 的借口,就轻轻揭过了这个已经被渲染的十分紧张的高潮情节。甚至于二人双胞胎身份这个看似即将被捅破的窗户纸都还得继续沿用,断裂的故事情节,无法说服观众的自圆其说,为《白夜破晓》带来的,是与前作的 " 高智 "" 顺畅 " 全然不同的割裂观感。
《白夜破晓》的豆瓣开分为 7.0 分,随着不断更新,评分却持续下滑,如今已经掉至 6.3 分。云合、猫眼、灯塔等平台相关数据排名也长期靠后。然而白夜之殇,既与作品本身的质量有关,也离不开外部剧集市场环境的影响。时隔七年,《白夜破晓》面对的观众心智、市场环境以及悬疑类型的整体质量与审美都在发生变化,观众对高品质和创新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受到短剧和短视频的冲击,经历过 2020 年悬疑剧口碑爆发期之后,悬疑剧质量的整体下行也造成了不良预期,致使当下悬疑剧要想获得成功,面对的困难与挑战将会更加严峻。
前作《白夜追凶》故事以 "1+7" 模式展开,即一个主线大案 + 七个逐渐展开的小案,二人所破获的七个案件均与弟弟被陷害的主案相关,在紧张刺激又高能的个案推进中,《白夜追凶》的故事走到结局,然而主案的真相却始终没有被揭晓,这也为第二季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白夜破晓》延续 1+N 的故事模式,以关宏宇独白的方式回顾前情,进入故事。上一季结尾,关宏宇知道是哥哥将灭门嫌疑栽赃到自己身上,但他也大概清楚,哥哥可能是为了更方便勘破真相,因此,最后呈现出来的一幕是,关宏宇想通了哥哥有自己的苦衷,也为了帮助他,不惜自己代替他被捕。然而第二季开头,关宏宇却呈现出一副 " 不明白哥哥为什么要害我 " 的愤懑模样,甚至还需要周巡开解他 " 你要想开点。"
人物行为逻辑与思考前后颠倒又不断反复,一个看似不着调却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过人智慧的角色却会再次以 " 不理智 "" 情绪上头 "" 能力不行 " 的形象为其定调,这对于当下已经形成厌蠢审美的观众而言无疑是劝退的雷点。
除此之外,剧集的节奏也显得拖沓。一个并不复杂的案件,一名智商卓绝、经验老道的 " 神探 ",一众破案经验丰富的警察,竟然拖了四集时长才完成,并且最后的真相竟然是靠嫌疑人自己口述揭露,而非主人公勘破。唯一的亮点在于那句 " 搞得那么热闹,到头来这么简单 " 的台词,不得不说,编剧是懂得如何自嘲的。
相比之下,第一季开头既要讲兄弟二人共用一个身份的故事背景,又要刻画二人如何在警察眼皮底下白夜交替、瞒天过海,又要勘破案件,照样还是用两集就锁定了凶手。尤其是关宏峰在第二集结尾高能输出的瞬间,将之前所有的细节汇聚在一起,进行了精妙的分析,瞬间便将人物最强大脑的形象给立住了。
如果《白夜破晓》诞生于七年前,或许尚能凭借破案线无严重逻辑硬伤而取得更好的播出表现,可惜的是它生在了当下,缓慢的节奏、松散的结构,既无法调动观众的追剧兴致,也难说服观众给出高口碑。
《白夜破晓》导演刘英剑与王伟一样都是五元文化签约导演,二人都是摄影指导出身,刘英剑还是《白夜追凶》的摄影指导,对于 " 白夜 " 系列冷峻的影像风格很有把握。在接手第二部执导工作之后,刘英剑曾表示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厘清剧集的受众定位,他表示,《白夜破晓》是需要兼顾新老观众需求的作品。
且不论剧集是否通过精品质量得到了新观众的拥簇,起码在为老观众找回熟悉的感觉方面,主创团队是很用心的。比如重聚原班人马、还原服化道、用同样的镜头拍同一位演员,以及对场景的一比一还原,以十分诚恳的态度对第一季的记忆进行了复刻。
然而,纵使《白夜破晓》集合了戏骨演员潘粤明、原班人马、熟悉的场景与风格等众多商誉血缘,但播出效果并不理想,评分和播出数据均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倒也不是剧本身的质量真的有多么差劲,而是以这样的质量要在如今观众对快节奏、强情节、高质量、免说教的剧集要求中博得喝彩,实在是困难。
因此,《白夜破晓》并没有失败,它只是在长剧市场中,精品稀缺、平庸之作遍地的情况下,显得 " 泯然于众 " 罢了。
来源:百影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