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区民政局:精准施策 让社会救助“兜底”有“精度”更有“温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7 12:25 1

摘要:2023年12月临时救助、2024年5月低保救助、2025年10月特困救助。这是播州区民政局对一户特殊家庭持续三年的关注,持续三年的救助,为这个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2023年12月临时救助、2024年5月低保救助、2025年10月特困救助。这是播州区民政局对一户特殊家庭持续三年的关注,持续三年的救助,为这个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2023年12月,播州区新民镇朝阳村李平(化名)乘坐他人电动三轮车发生车祸受伤,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入户核查救助。李平一家只有他和儿子两人,妻子在30年前离家出走,儿子之前长期在省外务工,最近因抑郁症回家休养。

看到民政工作人员,李平迎了出来,干净的小院后面是快修建完工的房子,墙皮泛着灰,家里陈设简单,干净整洁,窗玻璃拭得一尘不染。李平不是很善谈,干瘦的脸上表情不明显,却也对工作人员的问题有问必答,条理清晰。

“你身体怎么样,还要做手术吗?伤残鉴定出来了吗?”这种特殊家庭,他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的身体状况,是家庭后续发展的关键。

“肋骨断了,后面还要手术,还没有进行伤残鉴定”。

“医疗费用有保障吗?”他内伤严重,后续的治疗费用较高,医疗费有无保障,谁来保障,直接影响民政救助金额。

“驾驶员走了保险,目前治疗费用主要是保险公司在支付,其他有些费用是驾驶员在支付。”

“孩子情况转好了吗?住院期间能去照顾你吗?”

“孩子情绪好点了,去照顾了我几天,后面不去了,30好几的人了,也没女朋友,他姑才借钱给我们翻修房子,希望孩子能把婚结了。”说到孩子,李平的话多了,言语中满是对孩子的心疼和担忧。

儿子是李平的希望,是这个家庭走出贫困的关键。面对其病情,工作人员总会引导家人重视患者的病情,知晓一些简单的照护知识,尽可能减少不当照护对其造成二次伤害。

救助中心对李平户进行了4000元的临时救助,指导镇、村对李平的后续治疗与康复情况、责任方赔偿情况和其儿子病情进行持续关注,确保家庭不因事故和疾病陷入困境。

2024年5月,李平的儿子去世了,村里边第一时间知晓了其家庭变化,结合其康复情况,第一时间将其纳入了低保保障。

今年8月,新民镇再次将李平的救助资料报上来。这次,他们遇到了难题。本月,李平年满60周岁,按照政策规定,如其配偶没有抚养能力,李平可享受特困人员保障。可李平的配偶已离家出走多年,李平也不愿提供更多信息,一下无法核实其配偶的抚养能力。

这种家庭情况特殊,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政策适用错误的情形,是播州区民政局重点指导的对象,救助中心又一次入户核查。

再次走进这个干净的小院,小楼的外墙已经刷了漆,红的檐、白的墙,一尘不染,窗明几净。李平安静地坐在木板搭建的沙发上,不再主动说话。

“叔,知道你现在很伤心,你可以和我们聊一聊孩子和他妈妈吗?”工作人员主动打破沉默。在李平的回忆中,其配偶在孕前已出现精神异常,孕期病情加重,孩子一岁多时,因病情无法控制而离家出走后再也没有踪迹。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李平及配偶家人两方共同寻找无果后也没有报警。

得到基本信息后,工作人员分开行动,新民镇工作人员前往派出所寻求公安机关的业务指导与帮助,完善邻里走访问询笔录,区民政局与其配偶户籍地三合镇联系,查找其户籍变迁情况,完善其配偶兄弟的走访问询笔录。

今年10月,在完善其配偶无抚养能力的相关佐证后,李平被纳入播州区特困人员保障。工作人员再次联系李平最信任和喜爱的妹妹,邀请她多联系多探望李平,填补其情感空缺,减少儿子死亡带来的无力感和空虚。

针对特殊困难家庭,播州区民政局将持续关注、常态探访,用暖心服务对接每一份需求、回应每一个期盼,以及时有效的救助举措,为他们筑牢生活底气、点亮希望之光。

通讯员 向传燕

编辑 蒋洪飞

二审 李政林

三审 潘树涛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