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思纯在直播里被问:如果能推荐一个朋友上《花儿与少年8》,你会选谁?她脱口而出:“杨紫。”
马思纯在直播里被问:如果能推荐一个朋友上《花儿与少年8》,你会选谁?她脱口而出:“杨紫。”
她说,杨紫是那种能量特别强、特别明媚的女孩,大家应该看看戏外真实的她,多可爱、多直率。
可话音刚落,主持人补了一句:“第八季可是偶数季。”
她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摆手:“那算了,我不推荐了。”
弹幕瞬间炸了。
有人秒懂,留言刷屏:“她真的太清醒了。”
也有人后知后觉,翻出《花少2》和《花少6》的“修罗场”名场面——那些被剪辑放大的争执、被调侃的隐私、被贴上标签的“人设崩塌”,才明白,那一句轻飘飘的“那算了”,其实是用十年友情写下的护盾。
她们认识快十年了。从《左耳》片场的青涩少女,到彼此人生低谷时的依靠。
马思纯抑郁最重的时候,是杨紫一次次打电话,逼她出门吃饭;杨紫拍戏压力大到崩溃,是马思纯连夜赶去片场陪她。
她们见过对方最狼狈的样子,也守护过彼此最脆弱的时刻。
所以当“上综艺”这个看似风光的提议出现时,马思纯的第一反应是骄傲地推她出去:“你看,我朋友多好。”
可下一秒,现实袭来——偶数季的《花少》,早不是旅行节目,而是一场可能被剪辑、被误读、被网暴的“真人秀刑场”。
于是她收回了手。不是不信她,而是太信她了。
她知道杨紫的直率可能被说成“没情商”,她的活泼可能被解读为“抢风头”。
她不愿用友情去赌一场流量游戏的代价。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和发小约好一起参加朗诵比赛。她替我举手报名,可老师说要穿奇装异服、还得互评打分时,她突然说:“算了,她不适合。”
后来我才懂,那不是退缩,是她比谁都清楚,有些舞台,光鲜背后是刀锋。
在这个人人都在“借势”的时代,友情常被当作资源互换的筹码。
热搜要绑,综艺要推,人设要炒。
可马思纯那一句“那算了”,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们:原来还有一种友情,是明明可以捧你,却选择在悬崖前拉你一把。
真正的支持,不是把朋友推向聚光灯,而是站在她身后,看清哪道光会灼伤她。
不消耗,不利用,不拿她的真实去换话题度。
这份克制,比一万句“我挺你”更重。
如果你也有这样一个朋友——
她不常点赞你的朋友圈,但你生病时一定在床边;
她不替你接烫手的活,但你跌倒时第一个伸手。
请一定,好好珍惜她。
毕竟这世界热闹喧嚣,可愿意为你轻轻说一句“那算了”的人,真的不多了。
来源:小川说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