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这位吴石,福建闽侯人,保定军校毕业,后来去日本军校深造,回来一路打仗打到中将,国防部参谋次长的位子,接触核心部署,指哪打哪的机密他都摸过,他没入党,却早在1948年就跟大陆那边搭上线,用了一个代号,东海
毛人凤到死都想不通,1950年夏天,他翻舟山撤军的报告,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卡住,怎么就一句东海,能压过一整片群岛的分量?
先说这位吴石,福建闽侯人,保定军校毕业,后来去日本军校深造,回来一路打仗打到中将,国防部参谋次长的位子,接触核心部署,指哪打哪的机密他都摸过,他没入党,却早在1948年就跟大陆那边搭上线,用了一个代号,东海
他手里是什么货,舟山防务图,兵力缺口,海军补给线,空军起降点,哪段岸线薄弱,哪座岛有重炮,守军每月粮弹剩多少,连后勤船几点开几点回,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些东西,他不走明面,不撕图纸,缩成指甲盖大小的微缩胶卷,有时候塞进联络员朱枫带的胭脂盒夹层,有时候藏到香烟过滤嘴里,然后悄悄送出去
1950年初,这批情报到了解放军手里,成了判断舟山守不久的关键依据,简单说,缺口太多,补给太细,风一吹就散,继续硬扛,风险只会越来越大
那会儿的舟山,对蒋介石是命门,退到台湾后,他把舟山当屏障,又当跳板,口头上说反攻,心里更怕的是,一旦舟山失手,台湾就彻底裸露,结果呢,他往那儿压了12万兵,摆舰队,建机场,粮弹往里砸,算盘打得密
风向在1950年初变了,中共台湾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没撑几天就全招了,据称列了一长串名单,吴石在列,3月1号夜里,保密局把人拿下,谷正文亲自审,毛人凤在后头盯卷宗
一开始来软的,交网就饶命那一套,吴石不接话,后来上刑,电刑也用,鞭子也上,还是不松,直到谷正文提起一个代号,说查到国防部里有个东海,认不认识,吴石抬头,直接把身份认了,他就是东海
这话传到蒋介石耳朵里,偏偏撞上另一件事,海南岛失守的战报,时间点卡在1950年5月1号,前脚海南丢了,后脚东海曝光,你说巧不巧,蒋介石手里的笔都掉了,有人回忆他愣了半天,接着一句话,舟山部队连夜撤,全撤回台湾
为什么握着12万还撤,毛人凤也问,他觉得不值,前几天还说舟山丢不得,怎么说翻就翻,蒋介石没细讲,只丢下一句你懂什么,不过意思不难猜,东海被捅破,舟山底牌基本亮光,守就是等打靶,海南刚丢,解放军士气正猛,万一顺势打舟山,台湾那边更空,得不偿失
后来从蒋的日记能看出路数,他已经把重点挪回台湾,固守岛内,补强防线,舟山的兵安全撤出来,这才是本钱,这份心思,毛人凤没看懂,盯着情报重量,却漏了战略转向
撤退怎么撤,1950年5月13号到16号,连着几个夜里往外走,人先走,重武器丢下一堆,走得急,走得乱,但总算撤了下来,舟山一空,天都变了
吴石的结局很直,他和陈宝仓,朱枫,聂曦,一起在6月10号押到台北马场町,行前他没喊口号,只要了一支烟,据说还说了句能让两岸少流血就值了,这话朴素,听着却沉
有人会问,他为什么要把东海认了,他图什么,他知道结局吗,答案可能简单,他要把信号扔出去,告诉对面,舟山的底已经给了大陆,再守是白搭,这一认,等于帮对手做了判断,也逼着蒋介石做了选择,少打一场仗,百姓少遭殃
毛人凤后半生还在琢磨东海两个字,他把问号画在档案边上,画了又画,1956年去世,还是没想明白,这可妙了,很多时候,问号的答案,不在档案里,在人心里
回头看这一串节点,1948年搭线,1950年1月网络暴露,3月1号被捕,5月1号海南丢失,5月中旬舟山夜撤,6月10号刑场收尾,环环相扣,是偶然吗,还是必然,谁都能给出一套说法
说白了,战争里有枪炮,也有算盘,还有信任与背叛,更有取舍,一句东海,像一把闸刀,落下去,斩断的是一场死守的执念,也打开了另一条路,值不值,见仁见智
很多人只盯着权力和地盘,有人却在意人命和安宁,这两种秤,哪盘更重,谁能说死呢,故事到这,不妨留个问号,让时间作答
来源:晓辉观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