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一只黑色的钢铁巨鲸般的战舰静卧在南海的碧波之下,其艇身上那几颗红的五星的标志,在暗流的掩映下便若隐若现。这里是太平洋最深处的战略堡垒,一艘094型核潜艇正以无声巡航守护着国家的安全。艇内导弹舱中,墨绿色的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已进入待发射状态——它的射程突破8
如一只黑色的钢铁巨鲸般的战舰静卧在南海的碧波之下,其艇身上那几颗红的五星的标志,在暗流的掩映下便若隐若现。这里是太平洋最深处的战略堡垒,一艘094型核潜艇正以无声巡航守护着国家的安全。艇内导弹舱中,墨绿色的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已进入待发射状态——它的射程突破8000公里,从中国近海就能覆盖世界主要战略目标。
回望中国核潜艇的成长之路,每一步都写满了艰辛。上世纪50年代,面对赤裸裸的核讹诈,毛泽东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1970年12月,中国首艘核潜艇下水,这群被称作“36棵青松”的先锋官兵,靠着辣椒生姜提神,夜以继日攻克30多门学科。
1988年那次极限深潜试验至今让人心惊——当潜艇接近极限深度,艇体嘎嘎作响,支撑角钢弯曲,官兵们却在生死抉择中继续下潜,最终创下中国核潜艇深潜纪录。
潜射导弹技术是核威慑的终极考验。2019年国庆阅兵中,巨浪-2首次公开亮相;而到了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更先进的巨浪-3震撼登场。
这种跨越意义非凡:巨浪-3采用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配备多枚分导核弹头,打击精度大幅提升,军事专家张军社点出关键:“射程达到8000公里以上,意味着我们的核潜艇不需要前出到第二岛链,在近海就能实施核反击。”
南海成为这道水下核盾牌的最佳部署地。这片海域平均盐度和温度较高,影响声波传播,加重反潜探测难度。
094型核潜艇凭借巨浪-3的超远射程,完全可以依托南海“战略堡垒区”执行战备值班,一位退役艇长形容:“就像把保险柜藏在迷宫最深处,敌人想找都找不到。”
但大洋下的博弈从未停止。外军反潜机像猎犬般搜寻蛛丝马迹,某次“水下先锋艇”远航时,遭遇外军舰机连续跟踪。声呐操纵长段正辰回忆:“对方主动声呐持续搜索,想逼我们上浮。”全艇官兵冷静应对,一连串蛙跳、悬停、变深动作后,成功摆脱跟踪。这种贴近实战的对抗,早已是官兵们的家常便饭。
面对中国水下核力量的成长,美国《大众机械》曾断言中国核潜艇噪音大、“成活靶子”。但现实是,太平洋下的猫鼠游戏正在改写规则。美军专家提出两道防线设想:第一道靠宙斯盾舰拦截,第二道靠本土反导系统。不过这种自信遭到质疑,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指出,中国核潜艇的“远海行动自由”正在提升战略威慑效应。
今天的核潜艇部队早已告别“用辣椒提神”的草创期。模拟训练中心里,官兵们在3D虚拟海战场中驾驭“数字巨鲸”,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深海对抗在荧屏上上演。新一代艇员全是院校毕业生,甚至还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撑技术创新。
当巨浪-3导弹从南海深处冲天而起,火箭尾焰在夜空划出耀眼轨迹,这道水下核盾牌已然成为维护和平的终极保障。正如核潜艇官兵们常说的那句话:“我们潜伏得越深,祖国睡得越安稳。”
来源:科学知识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