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州中心商圈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整体开发城市综合体,早已成为苏州的“城市名片”——182万方超大体量涵盖40万方购物中心、52万方地下空间,还有约6000个泊位的地下停车场,节假日期间日均吸引客流超25万人次,“跨年夜”更是迎来超60万人次的流量峰值。
苏州中心商圈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整体开发城市综合体,早已成为苏州的“城市名片”——182万方超大体量涵盖40万方购物中心、52万方地下空间,还有约6000个泊位的地下停车场,节假日期间日均吸引客流超25万人次,“跨年夜”更是迎来超60万人次的流量峰值。
依托“地下+地面+空中”的立体交通网络,苏州中心商圈承载着市民居住通勤、游客购物休闲的多重需求,星融街、星港街的过街设施更是直接串联起东方之门、湖滨广场等金鸡湖景区核心节点。因此,苏州公安交管部门高度重视对行人过街设施的日常管理和优化升级。
人流量“巅峰期”存在隐患
星融街路段原设有两处5m宽人行横道,分别位于苏州中心东门南北两侧,彼此相距50m,且都没有行人信号灯管理。节假日期间,在人车流量骤增,过街需求超量的情况下,行人会与途经的机动车产生交织、相互阻挡,存在隐患。
高峰流量通行效率较差
星融街位于苏州中心商圈核心,兼具网约车上下客和行人往来功能,高峰机动车双向交通流量达1227辆/小时、行人过街流量达6258人次/小时。因过街人流零散无序,短距离内机动车需二次停车等候让行,整体路段通行效率较差。
为保障行人过街安全顺畅,分析汇总多方调研数据,现将“原星融街苏州中心东门南北相距50m的两条5m宽人行横道”整合为“正对东门的一条16m的超宽人行横道”。为防止过街人流对冲引发碰撞,专门设置了“行人按通行方向分道通行”指示,引导行人有序快速过街,过街距离缩短约20m。同时,协调市政部门优化东侧人行道的花坛通道空间,更加方便行人过街。
新增4处行人过街信号灯(含语音提示、信息发布屏),循环播放并显示“绿灯请通行”和“红灯请等待”提示信息,使安全引导更高效。
新增人行信号灯(含语音提示、信息发布屏)
为提高新设信号灯对行人和驾驶人的可视性,兼顾星融街苏州中心东门整体形象,会同多部门对信号灯、路灯杆件进行优化整合,达到交通安全和道路环境双提升。
新设信号灯采用“自适应”放行模式。通过多种检测器实时采集路段车辆、行人流量数据,汇聚互联网导航数据自动地调节信号灯的周期时长,灵活调配、尽量满足各方通行需求。
在信号灯周期内增设“全红”时段,清空“绿灯末期”人行横道范围内的车辆和行人,通过短暂的“交通静默”,避免风险隐患。
来源:看苏州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