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不好看财报,按摩器第一股“倍轻松”不轻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00:48 2

摘要:8月22日倍轻松发布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85亿元,同比下降36.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0.3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0.26亿元下降238.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0.37亿元,比上年

文/刘工昌

8月22日倍轻松发布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85亿元,同比下降36.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0.3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0.26亿元下降238.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0.37亿元,比上年同期的0.24亿元下降253.5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87.36万元,比上年同期的5909.7万元下降238.71%。

更具体的看,销售费用为2.1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96亿元下降27.15%,管理费用为0.3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30亿元增长2.33%,增长幅度较小。财务费用为 -54.4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95.67万元下降156.88%。研发费用为0.2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31亿元下降12.43%。②

差不多全在下降,而且是大幅度的,甚至上千的百分比。这表明,倍轻松的经营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叠加高管离职、股东减持引发股价大跌

2025年2月份,倍轻松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储清华辞职。9月中旬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郑小亚因个人原因辞职。
更让人担忧的是股东们的动作。公司董事持有5.6%股份的元老汪荞青计划减持不超过85.95万股,按当前股价能套现约2600万元。要知道他可是自公司上市以来从未减持过股份的元老。
随后的3月25日,倍轻松发布公告称,股东宁波倍松投资有限公司持股约545.5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6.35%,这笔股份在去年7月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宁波倍松因“员工个人资金需求”减持约171.89万股,减持比例不超过2%。减持期间为2025年4月17日至2025年7月16日。

从2021年7月15日倍轻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开盘股价飙升484%,市值一举突破百亿大关,此后股价主要以跌为主,截至2025年10月23日,倍轻松股价为28.80元。上市四年,股价跌去八成多。

倍轻松目前面临了哪些问题?首先是资金被占用,证明内控出现严重问题。

公告显示,实控人马学军在2021-2022年通过员工借款和预付供应商货款方式,累计占用资金1208万元(本金)及利息25.68万元,相关款项直至2025年7月才完成清偿。更严重的是,2023-2024年期间,马学军通过关联方深圳市星佳顺贸易有限公司,以转款、员工借款、预付货款等方式,累计占用资金超1.08亿元。

尽管公司称已完善《内部借款流程》并组织合规培训,但连续两次资金占用暴露出其治理体系的根本性缺陷。

其次是遭遇频繁投诉,表明产品质量存在严重问题。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倍轻松累计投诉量达819条,问题集中在产品质量缺陷、功能虚假宣传和售后推诿等方面。例如,消费者反馈京东旗舰店购买的按摩器存在电机异响、无法充电等问题,但客服以“人为损坏”为由拒绝退换。经典款Scalp 3S被曝实际按摩力度远低于宣传的“仿人手揉捏”,导致用户头皮红肿。更严重的是,部分投诉涉及医疗级设备的安全隐患,如眼部按摩仪电路故障可能引发电击风险。

再就是业绩持续恶化,可能引发退市危险。

财务数据显示,倍轻松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达1.86亿元。尽管2024年营收10.85亿元(同比-14.88%),但扣非后净利润仍亏损327.49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暴跌32.83%至1.97亿元,净亏损扩大至230.62万元。值得警惕的是,若2025年无法实现扣非盈利,可能触发科创板退市风险警示。③

综合起来,其核心危机是线上主阵地失守,因为倍轻松的收入严重依赖线上渠道。但2025年上半年,其线上直销收入大幅下降了超过40%。而线下成本刚性,利润遭挤压。尽管收入大幅下降,但线下125家直营店的租金、人工等刚性成本却很难同步压缩。这种高成本的直营模式在顺境时是体验优势,在逆境时则直接转化为巨大的盈利压力。

两者共同作用,引发其业绩大幅缩水,甚至可能导致退市危机。再加上现金流紧张,使得运营风险增加: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由正转负,大幅下降135.32%。同时,财报显示公司存在部分存货跌价风险和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这对公司的资金链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肖战代言也挽救不了?

倍轻松于‌2021年5月31日‌正式官宣著名影视演员肖战为品牌全球代言人,双方合作持续至今。但代言人超高人气似乎没转化成效益。这是因为,明星代言可能带来一时关注,但最终还是要产品本身说话。

可2025年上半年,倍轻松研发人员有113位,比2024年同期还减少了9位。有知情人士透露,它“营销费用是研发的8倍。”媒体尖锐指出其症结——2020至2022年销售费用累计超13亿元,同期研发投入不足1.5亿。重金邀请肖战、易烊千玺等顶流代言,却难掩技术护城河的薄弱。④

要知道,按摩器对技术换代的速度要求很高。如果研发跟不上,产品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可倍轻松还在砍研发人员。更让人担心的是,2月份离职的储清华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的流失,对一家科技企业来说往往意味着研发连续性的中断。⑤

倍轻松这么砍研发,钱都用到哪里去了,答案是搞营销了。自2021上市以来累计4年间销售费用突破22亿,是同期研发投入的4倍。相当于每卖出100块产品,54块要砸向直播间投流、电梯广告和明星代言。更讽刺的是,当品牌花天价请来顶流易烊千玺时,研发团队的人均年薪却从15万降到了14.8万。

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打法,制造了漂亮GMV的幻象——2023年新品贡献58.9%的营收,爆款肩颈仪增长439%。但揭开盖子,42%的销售增速与42.5%的销售费用增速完全同步,在财报里藏着一个矛盾数据:143家直营店贡献70%线下收入,却要吞掉74%的销售费用。

导致的结果是,其主业---颈椎按摩仪的月销冠军宝座被OSIM用跨界联名抢走,眼部按摩仪市场又被网易严选的ODM款分食。

更危险的是渠道定位的精分。一边在Shopping Mall砸钱开体验店,摆出要当“健康界Apple Store”的架势;另一边给县城家电卖场铺货,和三角牌电饭煲挤在同一货架。高端用户嫌弃它“装得不彻底”,下沉市场吐槽“不如南极人实惠”。这种两头讨好的贪心,活生生把品牌逼成顾影自怜的中年油腻男。⑥

图源:搜狐财经

倍轻松的困境是整个健康小家电赛道的缩影:技术门槛不高导致同质化严重,只能拼命找顶流代言寻求增加流量,流量成本上涨逼得企业只能缩紧研发,到最后是饮鸩止渴。

尽管从长远看,这个市场保持着每年30%以上的增速,中国65岁以上老人突破2亿,95后养生支出年增40%,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2021年,我国按摩器市场规模由96亿元增长至1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05%。

作为风口上的行业,倍轻松似乎押注了一个不错的赛道,由此也给自己贴上了亮眼的标签。从目前按摩仪消费现状来看,按摩仪产品复购率低,尽管产品更新迭代较快,但整体消费频率低。

同时,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营业的按摩器企业数量已经超5000家,资金、流量更优的京东京造、网易严选、小米有品等互联网公司们也在争相进入,同样推出“便携、小巧、智能”的按摩仪。可见,倍轻松面临的远不止与自己并列的那几家按摩器企业,随着巨头的相继入场,留给它的时间已不多了。

客观而言,按摩仪行业进入门槛低,这就意味着按摩仪品牌较难形成技术层面的护城河,倍轻松的状况就是如此,尽管它进入的早,但并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上的护城河。

而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随着经济的持续下行,产品和品牌定位在中高端的倍轻松,对应的目标客户也是中高端人群,目前大多数中高端人群日子不好过,这无疑大大影响了倍轻松的销售。

可能的突围之路

面对业绩的持续下行,甚至可能触到退市风险,倍轻松也在寻求破局之道。首先是把体验店开进机场、高铁站和高端购物中心,曾把151家直营门店遍布全国枢纽,成为高端按摩仪的代名词。

但2022年疫情管控重创线下渠道,公司营收暴跌25%,亏损1.24亿元。次年线上流量费用激增,亏损持续扩大。曾经引以为豪的“高举高打”模式陷入僵局。

后来开始危机中的转型。2024年,倍轻松2024年推出了“轻松一刻”品牌,采用“科技产品+速效按摩”的模式。门店出现新风景,消费者不仅能购买按摩仪,还能体验“贺氏三通”肩颈舒缓套餐。这种“科技产品+速效按摩服务”的模式,让门店从销售终端升级为健康服务平台。

截至2025年上半年,倍轻松在全国建了6家“轻松一刻”门店。计划到2025年底开40家以上,明年还要拓展更多城市,2026年拟新增200-300家门店。⑦

效果似乎初现。2025年第一季度服务收入达2024年全年两倍,带动整体亏损收窄至183万元。与此同时,公司大刀阔斧收缩营销费用,毛利率回升至61%的合理水平。

产品线也在发生质变。获得美国FDA认证的激光头皮梳Scalp3、联合科研院所研发的脑电波助眠仪、面向新能源车的座椅按摩模块,曾经依赖贴牌代工的企业,开始向技术深水区迈进。

专利数据揭示转型决心:2025年上半年新获62项专利授权,同比增长21.57%。截至2024年底,863项专利筑起新的技术壁垒,其中198项为含金量最高的发明专利。

2025年7月1日,倍轻松最新获得的“按摩器”专利证书送达深圳总部。专利摘要中“扩大按摩范围”的表述,恰似这家企业转型的隐喻。从机场体验店到AI健康生态,从明星代言到FDA认证,扭亏为盈的1025万利润背后,是商业逻辑的重构。⑧

总起来说,开辟“产品+服务”新赛道是其突围之路。这不仅能利用线下门店创造额外收入,还能通过独特的服务体验强化品牌差异,增强用户粘性。

强化“健康生态”的差异化定位:面对同质化竞争,倍轻松需要持续深化其“中医×科技”的独特标签,并朝着“健康科技生态服务商”的战略方向转型。

倍轻松已提出“智能硬件+速效按摩服务+健康AI+泛健康生态”的四位一体战略,如果能将AI技术切实转化为产品力,或能筑起更高的竞争壁垒。

也许到了那天,倍轻松才可能真正摆脱危机。

[引用]

①(倍轻松: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85亿元 2025年08月22日 沈楠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②(倍轻松2025半年报解读:利润总额降226.56%经营现金流降135.32% 2025年08月22日 来源:新浪财经-鹰眼工作室)

③(倍轻松信任危机:资金占用1.08亿+质量投诉成黑洞 明励志2025-08-01)

④(从肖战代言到FDA认证,倍轻松如何打赢翻身仗? 风零落尘 2025-07-01)

⑤(高管出走、股东减持,“顶流”肖战代言的倍轻松不轻松? 2025-09-20 来源: 野马财经 )

⑥(倍轻松迷途:按摩小家电的歧路与救赎 潘轲,顺知战略定位 发布于 2025-04-24)

⑦(倍轻松上半年亏了3611万元…… 作者 方茗萱 来源 野马财经)

⑧(从肖战代言到FDA认证,倍轻松如何打赢翻身仗? 风零落尘2025-07-01)

来源:好公司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