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辆没有前轮的自行车,一个在车流中穿梭的身影,一段点击量超百万的视频,造就了名震网络的“单车帝”。
一辆没有前轮的自行车,一个在车流中穿梭的身影,一段点击量超百万的视频,造就了名震网络的“单车帝”。
一辆拆掉前轮的自行车,一个在闹市街头仰身骑行的小伙,一段拍摄于2011年的视频,让“单车帝”的称号传遍网络。
视频中,他抬高车把,以后轮着地,单车与地面呈60度角,在珠海金湾区红旗大街的车流中自如穿梭。这段仅有1分05秒的视频在优酷网的点击量在当年就突破了18万次,相关视频总点击量近60万人次。
他就是李勤友(亦作李友勤),一个从云南昭通大山里走出的农村小伙,用他独特的骑行方式,诠释着对自行车的痴迷与执着。
---
李勤友出生在云南昭通一个四面环山的农村。初中时,他要到很远的地方上学,父母花光积蓄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
从家到学校的路漫长而艰难,出村的陡峭山路没法骑车,他必须先把自行车扛到几公里以外,才能骑行到学校。
家境贫寒的李勤友非常珍惜这辆自行车。然而,满布石子的盘山公路经常将自行车胎扎破。
“一破胎就得扛着车子到很远的地方补胎,还得花钱。”为此,他开始琢磨如何保护轮胎。
通过观察自行车两个轮胎的行进轨迹,他发现只用一个轮胎接触地面的面积小,也比较容易绕过路上锋利的石头。这个发现,成为了他练习独轮骑行的起点。
在艰苦环境中,李勤友开始了独轮骑行的练习。
起初,这只是为了保护自行车胎的无奈之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独轮技巧,还不断挑战更高难度的动作。
到2011年,他已经能在闹市街头无前轮骑行。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他配合后座音响播放的强劲音乐,仅用后轮在车流中穿梭。
对于自己的技术,李勤友非常自信。他曾表示,自己已经达到 “人车合一” 的境界。
“交警说我骑独轮危险,其实我已經『人車合一』,和骑两个轮一样。”
2008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李勤友做出一个惊人决定——从广东东莞骑独轮车到北京。
为实现这一目标,平时在建筑工地只干一两个月就要骑车出去漂泊的他,坚持打工半年,积攒路费。
2008年1月2日,他开始了这场非凡的旅程。经过143天的艰苦骑行,终于在2008年5月用自行车后轮独轮骑行到了北京。
这次壮举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车技,更体现了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2011年3月,李勤友在珠海闹市街头骑单轮车时,被一位网友拍下视频传至优酷网。这段视频迅速引发关注。
视频中,他抬高车把后仰骑行,单车与地面呈60度角,骑行速度却丝毫不慢,甚至超越了前面骑车的学生。
网友们为他创造了“单车帝”的称号,一时间,视频点击量暴涨,微博也被疯狂转发。
网友评论五花八门,有人赞其为“牛人”、“神人”,也有人感叹“这不是神级那么简单了,非人类了。”
走红网络之前,李勤友一直在建筑工地打工。他曾告诉记者,自己从2005年开始,就靠着自行车游走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
“身上没钱了,他就跑到建筑工地打工,赚了点生活费后又骑自行车继续流浪。”
网络走红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2012年,他进入南昌喜得盛自行车行工作,从一名工地打工者转变为自行车行业的从业者。
李勤友表示,从初中骑自行车开始,他已骑坏了七八辆车,“但最贵的才两三百块钱,很多都是几十块钱的二手车”。长年骑廉价车的经历,让他慢慢摸熟了自行车的“脾气”。
李勤友的挑战精神不只局限于自行车。随着时间推移,他开始了更多元化的极限运动尝试。
他迷上了无动力三角翼飞行运动,并在2015年驾驶三角翼飞跃了云南3300米的鸡公山。
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样子,如傲世苍鹰。他曾说,自己从小就有飞天梦想,三角翼飞行让他圆了儿时的梦。
不过,挑战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三角翼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很酷,要下来的时候就有些费劲了,平地上磨肚皮,有时还会挂到树上,尴尬得不亦乐乎。”
李勤友的危险骑行行为引发了网络热议。有网友赞叹其技艺,也有不少人对此行为的安全性表示担心。
“这哥遇见紧急情况怎么刹车?”“在无人的地方表演表演也就算了,在大街上这样骑行太危险了。”
珠海交警明确表示,这样的骑行方式属危险驾驶且违法,一旦发现将予以查处。
央视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也曾专题报道批评其将公共道路作为表演场地。
尽管面临争议,李勤友始终保持着对梦想的坚持。他曾说:“生活是一次伟大的冒险,面对人生无数次的失败,我没有因此而放弃,人为了理想而活。”
他一直想通过行为艺术倡导低碳生活,对于因骑独轮车被网友关注,他直言“不错”。
从2006年开始骑行四省,到如今已坚持十多年,李勤友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执着。
“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
如今,李勤友依然活跃在极限骑行的世界里。他回到了家乡云南,在那里,崎岖的山路成了他练习单车的绝佳场地。
在短视频平台上,他继续展示着令人惊叹的车技——独轮骑行、站立骑车、弯道漂移,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多年的汗水与坚持。
从大山少年到网络红人,从工地打工到车行工作,李勤友的人生轨迹如同他骑行的山路,曲折却始终向前。
来源:反弹琵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