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故事|王伟:砂石作骨 铁肩担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6 21:26 1

摘要:2025年6月14日清晨6点的山东菏泽,薄雾还未散尽。菏泽市牡丹区政协委员王伟已经站在雄商高铁在建工地上,和施工队长核对当日的混凝土配比。两小时后,她匆匆赶回公司处理报表,上午10点又出现在市中心血站——这是她第66次无偿献血的日子。

2025年6月14日清晨6点的山东菏泽,薄雾还未散尽。菏泽市牡丹区政协委员王伟已经站在雄商高铁在建工地上,和施工队长核对当日的混凝土配比。两小时后,她匆匆赶回公司处理报表,上午10点又出现在市中心血站——这是她第66次无偿献血的日子。

这个菏泽姑娘,身上始终拧着一股特别的劲儿。作为企业家,她带领公司成为当地土建与砂石料供应领域的可靠力量;作为政协委员,她的脚步始终跟着民生走,在履职与公益的赛道上从未停歇。

工地上的“铁娘子”

2013年,王伟接手家里的小型建材生意时,手里只有三台旧铲车和一座堆满碎石的小院。虽然起点简陋,但她深知:“土建工程和砂石料供应,是基建的‘筋骨’,更连着群众的安居梦,来不得半点虚的。”她为公司定下两条铁规:一是所有砂石料必须经过3次筛分,每批次都要留存样品送检,哪怕成本增加15%,也绝不用不合格材料;二是招工优先考虑下岗职工和退伍军人。“他们懂担当、能吃苦,咱们的活儿就得交给这样的人干。”

王伟(左二)在工地上查看出料单据。

身为基层政协委员,王伟把“密切联系群众”当作基本功。承接乡村振兴水渠修建项目时,她带着技术员挨家挨户听村民意见。“这渠得离地头再近半米,浇水才方便”“拐角处得做缓坡,不然农机过着碍事”——村民们的一条条建议,她都逐条记录在本子上,回来就带着团队优化设计。项目完工后,有位老乡拉着她的手感慨道:“王经理,你这渠修得比自家盖房还用心!”

在公司团队中,退伍军人李建伟负责现场调度,雷厉风行的作风让工地效率大增;下岗职工张姐在料场管登记,细致认真,从未出过差错。2022年夏天,公司承接的高铁路段项目赶工期,恰逢暴雨导致砂石运输受阻。王伟带着李建伟、张姐等员工冒雨在料场坚守了三天三夜,多方联系周边三个地市的供应商紧急调货。李建伟光着膀子扛沙袋堵积水,张姐泡在雨里核对单据,团队硬是没让工地停工一天。

“你看咱这些伙计,关键时刻顶得上!”员工李秀梅也是下岗女工,丈夫偏瘫,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全家靠她一人的收入维持生活。每到月底工资发放后,王伟总会通过微信再转1000元补贴她。提起团队,王伟眼里满是骄傲。更让她自豪的是,这些年公司累计吸纳了40多名下岗职工,不少人在这里重拾了生活信心。

履职路上“有心人”

“王委员,您上次提的建议,劳动部门已经落实了,这个月要开班呢!”接到牡丹区政协工作人员的电话时,王伟正在整理新的调研笔记。成为政协委员后,王伟的“履职秘诀”很简单:多往基层跑,多听群众说。

牡丹花会期间,王伟(右一)为外地游客赠送矿泉水。

在工地调研时,王伟发现不少农民工因缺乏系统培训,既影响施工效率,也存在安全隐患。于是她连续3天蹲在工地宿舍,和20多位农民工聊天,记下他们的技能短板和培训需求,整理成《关于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采纳。去年冬天,她看到外卖骑手在寒风中奔波却难寻暖身之处,又撰写了《在商圈设立“暖心驿站”的建议》,被区总工会采纳,如今菏泽街头已有30多个站点投入使用。

作为民革菏泽市委会高新区总支的积极分子,王伟去年组织民革党员开展“助农直播”,帮农户售出2万斤滞销苹果;参与“法律进社区”活动,协助为200多位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在“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中,她分享的微党课《用热血书写担当》,让不少党员深受触动。而她的笔记本里,还夹着下周去敬老院慰问的详细清单。

暖流里的“护航人”

王伟的手机里存着一张特别的照片:2004年,她第一次走进血站。她说,第一次献血400毫升,看着鲜红的血液流进血袋,突然觉得自己和远方的陌生人有了奇妙的联结。

王伟展示自己的荣誉证书

从那天起,王伟的生活多了一项雷打不动的“日程”:无偿献血。2020年和2023年,她两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平日里,王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志愿者活动,带领志愿者进社区、进校园普及献血知识。公司内部成立了献血小分队,连续8年组织员工累计献血160余人次。同时,公司设立无偿献血志愿者奖,对献血员工给予1天休假并奖励1000元。

“我只是个普通人。”王伟说。然而,正是对责任的坚守与热爱,让平凡的人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如同菏泽的牡丹,扎根泥土,向阳而生,将热烈与芬芳播撒在履职路上,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