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兄弟们,先问个扎心的问题:今年你回本了吗?还是又“为I国I接I盘”了?别急着骂娘,今天咱不聊代码,聊点要命的。聊聊为啥你,我,他,我们 99% 的人,进了股市就跟送人头一样。
兄弟们,先问个扎心的问题:今年你回本了吗?还是又“为I国I接I盘”了?别急着骂娘,今天咱不聊代码,聊点要命的。聊聊为啥你,我,他,我们 99% 的人,进了股市就跟送人头一样。
这事儿吧,一百年前就有人给咱说明白了。这人叫杰西·利弗莫尔。
你可能没听过这名字,但你肯定听过他的外号:“华尔街巨熊”。这哥们儿,是投机界的祖师爷,没有之一。啥巴菲特,啥索罗斯,在他面前都得算后辈。他就是《股票作手回忆录》里那个主角。
利弗莫尔这辈子,怎么形容呢?四个字:大起大落。
人家 15 岁就从乡下跑到波士顿,在“对赌行”(bucket shop)当记价员。啥叫对赌行?说白了就是黑平台,你猜涨跌,跟赌场押大小没区别,你亏的钱就是平台的利润。结果利弗莫尔这哥们儿是个天才,他光看那个报价器,就看出了门道,把这些黑平台挨个给干趴下了,干到最后全波士顿的黑平台都拉黑他:“这孙子又来了,别让他进来!”
没办法,人家只好揣着几千美金,去了纽约,去了真正的华尔街。
那真是龙归大海。
1907 年,美国大恐慌,股市崩盘。所有人都赔得底裤不剩,利弗莫尔一个人,反手做空,一天之内赚了 300 万美金。搁现在,怎么着也得是几十亿的盘子。那年他才 30 岁。
最牛的是 1929 年。熟悉历史的都知道,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萧条,股市从山顶直接掉到了地下室。利弗莫尔又一次,提前布局,重仓做空。当所有人在大楼顶上排队往下跳的时候,他的账户余额突破了 1 亿美金。
1 亿美金!在 1929 年!那是什么概念?那会儿美国的财政预算也就几十亿。他一个人,富可敌国。媒体都疯了,管他叫“华尔街巨熊”。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这哥们儿就是天选之子,是股神附体?
别急。
如果故事就到这儿,那他就是个爽文男主。但现实往往比小说魔幻得多。
利弗莫尔这辈子,破产了四次。
你没听错,是四次。1907 年赚了 300 万,没过几年,他就因为听信“内部消息”玩棉花期货,赔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1929 年赚了 1 亿美金,到了 1934 年,他又破产了。
最后一次,他没能再爬起来。1940 年,在一个酒店的衣帽间里,这位曾经的“华尔街之王”,在留下一张写满“我的人生是一场失败”的字条后,拔枪自杀了。口袋里只剩下几块钱。
一个能看穿市场脉络、赚到富可敌国的钱的天才,最后竟然输得精光,还搭上了性命。
这就是利弗莫尔给所有后来者,包括你我,留下的“终极警告”。
这个警告就是:这个市场,不是用来让你“赚钱”的,它是用来“反人性”的。
你可能会说,这不废话吗?谁不知道要“反人性”?什么“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这词儿我都会背。
但你真懂吗?
利弗莫尔就是那个把“反人性”三个字研究到极致,最后又被“人性”彻底吞噬的活教材。他用自己的一生,给我们演示了 99% 的人是怎么亏钱的。
第一个陷阱:你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市场是“错”的。
咱刚入市的时候,是不是都这样?买了个股票,跌了。第一反应是啥?“这票基本面没问题啊”,“这绝对是庄家在洗盘”,“我就不信它不涨回来”。
然后呢?补仓。跌了再补。一路补成股东。
利弗莫尔当年第一次破产,就是栽在这上面。他重仓了棉花期货,价格开始跌。他所有的经验和分析都告诉他:“棉花一定会涨!”他开始逆势加仓,跟市场硬刚。
结果呢?市场根本不认识他这个“华尔街巨熊”。价格一路下跌,直到把他所有的利润,连同本金,全部吞噬。
他后来在书里写下血的教训:“市场永远是正确的,你的观点一文不值。”
啥意思?就是你那点“感觉”、“分析”、“预测”,在市场这个巨大的洪流面前,屁都不是。市场走出了下跌趋势,它就是跌了。你唯一要做的,不是去分析它“为什么跌”,也不是去预测它“什么时候涨”,而是立马滚蛋。
99% 的人死在“扛单”上。以为自己能扛过冬天,结果直接被冻死在了半路。
第二个陷阱:赚小钱,亏大钱。
你是不是也有这种经历?好不容易逮着个牛股,涨了 10%,哎呀不行了,心慌,赶紧卖了,落袋为安。感觉自己又赚了一顿火锅钱,美滋滋。结果卖完,那票“嗖”一下,又涨了 50%。
然后你换了个票,买进去就被套了。跌了 10%。你心想,没事,刚赚了 10%,这点亏损我扛得住。跌了 20%,你开始慌了,但转念一想,都跌这么多了,割肉太疼了,再等等吧,万一反弹呢。跌了 50%,你直接把软件卸载了,眼不见为净。
这就是人性:我们天生就“厌恶损失”,而对“到手的利润”又极度缺乏耐心。
利弗莫尔说,这全搞反了!
他的核心交易原则之一,就是:“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听着简单吧?但这是最反人性的。
一个正确的交易,应该是你买进去,它就涨。它涨,你就拿着。别设什么“止盈点”。只要趋势没坏,就让它跑,跑到它跑不动为止。利弗莫尔在 1929 年做空,他不是在崩盘那天才进场的,他是提前好几个月就发现市场不对劲了,开始试探性做空。市场一下跌,验证了他的判断,他才开始重仓加码,而且是浮盈加仓。他一直拿到市场崩溃之后,才慢慢平仓。
这叫“让利润奔跑”。
那什么叫“截断亏损”?就是你买进去,它没按你预想的走,跌了。比如你设个 7% 的止损线。到了线,怎么办?
砍!
不要犹豫!一秒钟都不要!
你可能会说,万一我刚砍了,它就涨上去了呢?
那又怎样?
利弗莫尔说,“永远不要在亏损的头寸上加仓。” 俗称“摊低成本”。他说这是投机者能犯的最愚蠢的错误。
99% 的人是怎么亏光的?就是这么亏光的。赚了十次小钱,一次大亏损,连本带利全还回去了。而那 1% 的赢家,可能是亏了七八次小钱,但一次大趋势,就把前面所有的亏损全赚回来,还赚个盆满钵满。
第三个陷阱:总想“抄底”,总想“摸顶”。
中国人特别喜欢“便宜货”。逛菜市场,总想等收摊的时候去捡便宜。这个习惯带到股市里,就变成了“抄底”。
跌得越多,越想买。总觉得自己买在了“地板价”。结果呢?地板下面还有地窖,地窖下面还有十八层地狱。
利弗莫尔是“趋势跟踪”的祖师爷。他从来不抄底,也从来不摸顶。
他的原话是:“我从不在市场下跌时买入,我从不在市场上涨时卖出(做空)。”
他只在市场“突破”的时候买入。啥意思?就是市场已经走出了上升趋势,创了新高,他才追进去。
这又跟我们的直觉反过来了。我们总觉得“涨这么高了,危险了”。而利弗莫尔认为,“涨这么高还能继续涨,说明它真的很强”。
这就好比一辆火车,你非要在它掉头的时候去抓它,很容易被撞死。你得等它明确了方向,开动了,你再跳上去。
99% 的人,不是死在追高上,而是死在“抄底”和“补仓”上。
第四个陷阱,也是最致命的:交易过频,管不住手。
利弗莫尔有一句名言,这句话,我觉得价值千金。
他说:“钱,是坐着等来的,不是靠操作赚来的。”
(Money is made by sitting, not trading.)
啥意思?
就是这个市场,大部分时间,都是“垃圾时间”。上蹿下跳,看着热闹,其实没啥大机会。真正的“大钱”,是等来的。等那个几年一次的大趋势,大牛市,或者大熊市。
趋势来了,你重仓杀进去,然后就“坐着”,坐等趋势走完。
但 99% 的人是啥状态?
一天不看盘就难受。手里没个仓位就心慌。总觉得“踏空”比“亏钱”还难受。今天追个热点,明天打个短线。忙得不亦乐乎,手续费倒是贡献了不少,回头一看账户,还是亏的。
这就是“赌瘾”。
利弗莫尔自己,也是死在这上面。
他 1929 年赚了 1 亿美金后,按理说,他这辈子啥也不干,光吃利息都花不完。但他停不下来。他习惯了那种在市场里呼风唤雨的感觉。他失去了耐心。
市场进入了震荡市,没有大趋势了。他还想按老办法赚大钱,结果反复被市场“打脸”。频繁交易,重仓交易,最后在一次又一次的小亏损中,把万贯家财给磨光了。
他知道“钱是等来的”,但他“等不及”了。
这就是他作为“人”的悲剧。他知道所有的规则,但他被自己的人性——贪婪、急躁、渴望刺激——给打败了。
那么,真正的赢家,到底靠的是什么?
利弗莫尔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技术、分析、预测,这些都只是“术”。99% 的人之所以亏钱,不是亏在“术”上,而是亏在“道”上。
这个“道”,就是那个“唯一的事”,就是建立一个铁一般的“交易系统”,并且“绝对执行”它。
注意,是两个词:“系统”和“执行”。
啥叫“系统”?
就是一套完整的规则,来约束你这个“充满人性弱点”的自己。
这个系统必须回答几个问题:
我为什么买? (是因为趋势突破?还是因为价值低估?你总得有个理由吧。)
我买多少? (仓位管理。是满仓梭哈,还是只用 10% 试错?)
如果错了,我怎么办? (这是最重要的!止损点在哪?到了点,是砍还是等?)
如果对了,我怎么办? (是赚 10% 就跑,还是拿着让利润飞?)
99% 的人,没有任何系统。他们交易靠的是“感觉”、“情绪”和“别人的消息”。今天听A说这个好,买点。明天看群里B在骂娘,赶紧卖了。
而那 1% 的赢家呢?
他们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人”。
他们不在乎“这次”是赚是亏。他们只在乎“这次交易,我是否执行了我的系统”。
亏了,但是按系统止损的?OK,这是个“好”的亏损。
赚了,但是没按系统瞎买的?对不起,这是个“坏”的盈利,因为下次你可能就会因为这个“坏习惯”而亏大钱。
利弗莫尔的悲剧,就在于他有“系统”,但他没能“绝对执行”。他在赚了大钱之后,开始“自负”,开始“飘了”,他觉得自己可以凌驾于市场之上,开始凭“感觉”交易。
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你去看现在那些真正常年盈利的,比如华尔街那些顶级的量化基金,像文艺复兴的詹姆斯·西蒙斯。他们靠什么?
他们靠的就是“系统”。
西蒙斯是个数学家,他根本不看什么基本面,也不听什么消息。他就是用超级计算机跑模型,模型说“买”,他就买,模型说“卖”,他就卖。他把“人性”从交易中彻底剔除出去了。
所以,利弗莫尔的终极警告,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你,作为一个人类,根本不适合做交易!
你的大脑,那个在非洲大草原上进化了几十万年、用来躲避狮子和采集果子的大脑,充满了各种 BUG。你天生就会“追涨杀跌”(情绪上)、“厌恶损失”、“急功近利”。
而市场,就是专门利用你这些 BUG 来收割你的地方。
那 99% 的人注定亏钱,怎么办?难道没救了吗?
有。
第一条路,最简单的:别玩了。
真的。如果你管不住自己,如果你总想一夜暴富,如果你亏了钱就吃不下睡不着。那你最好的选择,就是远离这个市场。把钱拿去买国债,买低风险理财,或者干脆定投指数基金,然后卸载软件,十年后再看。
你大概率能跑赢 90% 的人。
第二条路,最难的:成为那 1%。
如果你非要玩这个游戏,那你就要明白,你不是在跟“庄家”斗,你是在跟你自己的“人性”斗。
你必须为自己打造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不需要多复杂,但必须“反人性”。
比如:
只在上升趋势中买入。
永远设止损,到了就砍,绝不手软。
赚了钱,只要趋势没坏,就拿着,别手贱。
永远不要满仓,留足子弹。
没有符合你系统的机会,就空仓,就“坐着等”。
利弗莫尔,这个百年一遇的天才,他看透了市场的一切,但他没看透他自己。他知道所有的“规则”,但他没能战胜自己的“心魔”。
他就像那个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把投机的天机泄露给了人类,最后自己却被贪婪、恐惧和焦躁的烈焰吞噬。
他用他那 1 亿美金的利润和最后那颗射向自己的子弹,给所有投资者写下了最昂贵的一句忠告:
“在投机市场,战胜别人的前提,是战胜你自己。”
你进这个市场,不是为了证明你多聪明,而是为了活下去。
别再幻想着一口吃成胖子了。这个市场不缺明星,只缺寿星。先想想怎么活过下一个熊市,再谈诗和远方吧。记住,能管住你自己的手,你才能管住你自己的钱。
来源:财富情报局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