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县敏村、兼场、八里庄苏氏,均系栾城苏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6 20:56 2

摘要:“我感觉,咱们这一带的苏氏可能很多跟栾城苏氏有关,栾城的苏氏,在唐代有苏味道,在宋代有三苏。”谈及宁晋苏氏,曹献哲先生如是推测。曹献哲,宁晋县文史学者,侯口二村人,1980年出生,侯口学区教师《侯口村志》执行主编。

“我感觉,咱们这一带的苏氏可能很多跟栾城苏氏有关,栾城的苏氏,在唐代有苏味道,在宋代有三苏。”谈及宁晋苏氏,曹献哲先生如是推测。曹献哲,宁晋县文史学者,侯口二村人,1980年出生,侯口学区教师《侯口村志》执行主编。

宁晋县敏村,兼场,八里庄苏氏家族,同宗同源,祖上从栾城迁来,佐证了曹先生的推论言之有理。

一、宁晋县敏村、兼场、八里庄苏氏先祖,何时从栾城迁到宁晋县城?

上述三个村的苏姓,均系明末清初从宁晋县城迁来,有人却说“敏村,兼场,八里庄苏氏家族,明末清初从栾城迁来”,却又没有拿出任何真凭实据,显然不能服众。

以敏村苏氏为例,苏氏现为敏村第二大姓,2022年户籍人口有266人。据敏村《苏氏族谱》记载,在明末崇祯年间由县城迁居到敏村。现在最长者十三世、十四世。

《敏村村志》记载的明代有关记载,均无苏姓题名也是一个佐证: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大跃进”时期村民在原G308线以北,颂祥街南段西侧挖土井时,挖出一口高度有30厘米左右的铜钟,据当时在场人分析,此处可能是玉皇庙旧址,这口铜钟是在玉皇庙宇檐角上悬挂之物,从这口铜钟的大小反映出当年玉皇庙的规模是很大的。据村里的长者(苏茂胜、田洪志、田甲申等)回忆,在关帝庙门前曾见到过一口缺损的铸铁大钟,钟上铸“敬义村”。还铸有毛氏、耿氏、滑氏、祁氏、黄氏、董氏、刘氏、李氏等众多姓氏。

在村东有三官庙和老母堂,在老母堂庙外的石碑上也刻有毛氏、耿氏、滑氏、祁氏、黄氏、董氏、刘氏、李氏等众多姓氏。

二、宁晋素邱村,原名苏丘,系元代乃至以前苏姓建村,是否也是栾城苏氏?与栾城苏丘村是否相关?

翁振军主编《邢台地名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4月第一版《邢台地名志》296页,宁晋县素邱村条:

素邱 据走访调查资料,此村在元以前在宁晋泊西岸,经常有人在此捕鱼营生。某苏姓在此建房捕鱼,死后即葬此地。明初,有人迁此建村就以此事命村名为苏丘(丘即坟)。后苏字演变为素,丘写成邱,即成今名。

苏丘村,明代改写为“素丘”。明代嘉靖年间《新建洨滨蔡先生祠堂记》碑阴:“置买素丘村祭田一顷三十五亩八分五厘,买孟村三十二亩一分一厘五毫。”“丘”字,雍正元年,因避孔子名丘而改为邱。

三、宁晋南苏村大北苏村以及柏乡西苏村的由来,是否都与栾城苏氏有关?

为了让真相不被遗忘、让记忆不再沉默,河北省苏氏文化研究会会长苏绍臣、执行会长苏祥、顾问石智慧、赫彦星等一行先后两次到宁晋县南苏村进行走访和实地考察,河北省苏氏文化研究会顾问赫彦星据此分析,并在笔记中满含深情地写道:

近两年来,河北省苏氏文化研究会连续两次来村考察,虽然南苏村现已无苏姓人家,村名源于苏姓,以前苏氏很有可能和元氏县元代名人苏恒(唐苏味道后裔)有关。苏恒祖辈在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五季之乱时,由于兵乱从栾城县迁徙鄗南(今高邑南部),而后迁居元氏县辅村(今富村)。元氏富村紧邻元氏县南苏村,河北省苏氏宗亲会苏绍臣会长会长介绍说,在历次迁徒过程中,苏姓村庄村名多不会有多大变化,今宁晋县南苏村及附近的西苏村,也许与元氏县南苏村、富村、与元氏苏恒有些关联!权作为一问题线索,留待南苏村的后代们关注并研究吧!

来源:宁晋大陆泽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