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族军*队。满族八旗按照旗色和镶边不同,分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八旗。
所谓的“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名称,打仗的时候所有的壮丁为兵,不打仗的时候壮丁们就参与生产活动。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八旗制度,设立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
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族军*队。满族八旗按照旗色和镶边不同,分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八旗。
清军入关前,八旗并无高低之分,但只有镶黄旗满洲属于皇帝本人统属。后来为了加强皇权,正白旗、正黄旗又归皇帝统属。顺治时期对八旗顺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镶黄、正黄和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地位尊贵;其余五旗则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称为下五旗。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
此后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这样实际上有二十四旗,统称八旗兵。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另外,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们知道,这八旗所属并没有黑旗,八旗所属的正红旗镶着金龙的,与民间的红旗不一样的。那么,发生在海陆丰的乌红旗械斗,那段被岁月风沙掩盖的血腥记忆是怎么回事呢?那么,海陆丰的乌红*旗又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不是军*事建*制?为什么不领粮饷呢?这两支旗怎么存在了那么长时间?两支旗又为什么互相对立?又为什么闹得天翻地覆呢?
现在,让我们拂去历史的灰尘,揭开那些尘烟往事...
其实,海陆丰地区的乌、红旗,连朝*廷预*备*役都算不上,不发粮饷(工资),比现在的联*防*队还惨,还要向上面交钱交粮交人(古代的税赋徭役)。它产生的原因是一个人、一块地、一句话。
一个人:这个人是江西人,姓名不详,雅号清灵子(野史记载),在朝*廷当个小*官。自古至今就有俗话传言:两江尽文臣,两湖皆武将。古代的文臣那都是有真本事的,出谋划策、一言兴邦、二言定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江苏江西又是最多风水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清灵子同学在风水学上的造诣高深,精通“地理五诀”、“寻龙点穴”。周易罗盘更不在话下,对他来说就像买盒猪肠粿吃那么简单。清灵子同学未当*官之前就经常帮人家看风水,看阴宅阳宅,赚一两个盒仔饭吃。
一块地:清灵子同学当时的职位就象我们现在公司的外派业务员一样,一有任务就要东奔西跑。虽是官*差,不至于睡大街,但也免不了风餐露宿。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有一次视察碣石卫(碣石卫是全国36卫之一,海防重镇,防御倭寇),带着随从路过陆丰。见到此处山川秀美,景色如画,气候怡人,有山有海又有水。就决定在此地暂时歇脚。带着随从登上高处,站在高处欣赏山川景色,心旷神怡。
这时候清灵子同学的老*毛*病又犯了,拿出罗盘,计算周易,看看此处有什么风水宝地...这一算不打紧,竟然算出了一块“真龙地穴”!正想去探个究竟,无奈天色已晚,再加上上级指派的任务要紧,不能拖延。所以也就只有暂时先放弃这个念头,留待日后再来“寻龙”....
一句话:谁知清灵子同学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办法回来了...清灵子同学因为旅途劳顿,再加上水土不服,还来不及回京报告工作就嗝屁了…………
清灵子临*终前,对他的子孙透露了这个“真龙地穴”以及大概位置,要子孙切记。交代完之后清灵子同学就带着本钱去阴*间炒粿条了。他的子孙也遵循着清灵子的遗嘱,来到陆丰寻找这块地。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慢慢就传开了,理所当然,这块地当时也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地*主、工商士族、将官,乃至朝*廷!人人欲得此地而后快!地*主、工商士族、将官想得到这块地,他们打的算盘可想而知!朝*廷想得到这块地,其意也不言自明!就是想破了这块地的龙脉!以免后*患*无*穷!...清*朝存在296年,这当中,天*地会、白莲*教、太*平*天*国,各种起*义搞得朝*廷喘不过气来,找不到这块地,皇帝着急了,不知那个缺德的大臣就出主意:在陆丰设立两旗!互相监督!不给粮饷!没有编制!“以汉制汉”!
就这样,海陆丰的乌红*旗正式挂牌营业了!在广大的海陆丰地区,乌红旗争*斗不休,常常引发大*规*模的民间械*斗,由此造成大量乡民的伤*亡。20世纪20年代,当时彭*湃同志为了解决乌红*旗争斗,还特意将农*会的旗帜设计成一半乌色,一半红色缝合而成,借以象征乌红*旗大*团*结。但大大小小的械*斗还是持续发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才彻底解决。
乌红*旗发生在海陆丰地区,清朝皇帝播了一颗种子,海陆丰的文化也有相当大的关系,海陆丰强悍的民风、极强的宗族观念、淡薄的法*治观念等,都是产生乌红旗的重要社会土壤。在这里要着重讲一下海陆丰人的宗族观念。旧时海陆丰地区宗族的“老大”(族头、族长)势*力很大,尤其是那些大宗族的“老大”,地方官*员都要对他们礼让三分。他们往往对宗族里的人说一不二,具有很大的约束力。族头能够号令全宗族的人做某些事,能够借祭祖、求神的时候来强化自己的权威。再加上海陆丰地区很多村落都是同宗族的单姓村,这样人员往往易于统*一,为参与大型械*斗提供了条件。
今天,当我们翻开这段尘封的往事,不是要翻旧帐,也不是要想大家保留这段“光荣传统”!而是要温故而知新,知耻而后勇!海陆丰亲如兄弟!没有红*旗、乌旗之分!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让海陆丰越来越美丽!
那么,清灵子看到的风水宝地在哪里呢?俗话:好风水,神明得!清灵子并没有看走眼,陆丰的确有块风水宝地,它就在碣石玄武,属于玄武大帝的道场。
传说:玄武大帝虽在武当山得道,但却没有一个传道道场。有一天,他外出云游时恰巧路过玄武山,他仔细观察一番,此山山形似玄武龟蛇,又坐落在北方,这不正是他最适合不过的道场吗?心中暗暗窃喜,压下云层,落下之后幻化成一过路之人向当地人打听此山名叫什么山?地方人告诉他,此山名为:玄武山。
玄武大帝大喜离去,但到了夜晚玄武大帝来到玄武山前,遇见佛祖迎接他,告知此山就是为他而备的道场,他已经在此镇守多年,就等玄武大帝的到来,他愿意退位让出仙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点奇怪,玄武山当时在玄武大帝未到此传道时就已经有座佛庙)玄武大帝表示不必退位,大家一起共同传道,三天后到此。佛,当即托梦给庙祝,告诉庙祝三天后有一神人将到此,届时他让位,这才有了佛道同院的玄武大帝庙。
来源:音乐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