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足球史上国与国之间的冤家对头很多,比如意大利和法国、意大利和德国、法国和德国、法国和英格兰、西班牙和葡萄牙、阿根廷和乌拉圭、巴西和阿根廷……但很少有像阿根廷和英格兰之间恩怨情仇交织得如此之深的程度。
世界足球史上国与国之间的冤家对头很多,比如意大利和法国、意大利和德国、法国和德国、法国和英格兰、西班牙和葡萄牙、阿根廷和乌拉圭、巴西和阿根廷……但很少有像阿根廷和英格兰之间恩怨情仇交织得如此之深的程度。
1998年世界杯英阿大战
像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一样,阿根廷足球运动的创立、兴起和发展总离不开英国人的传播。
不知道大家留意到一个现象没有:
在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史中,英国人喜欢立规则,几乎所有现行的足球规则都是英国人参与设定的;法国人喜欢创形式,世界杯、欧洲杯、欧冠、金球奖……
几乎所有重要锦标赛和奖项也都是法国人创办和推行的;
而荷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多瑙河流域、斯拉夫人和欧洲拉丁语国家喜欢研究足球战术理念,所以全能足球是荷兰和东欧人首先发展起来的;
南美的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他们更喜欢在球场上整活,所以他们负责足球的艺术+夺冠。
至于其他地方的人则负责吃瓜、打酱油和陪太子读书……
早在19世纪下半叶,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拥有约10000人的庞大英国侨民社区。阿根廷有记录的首场足球比赛于1867年6月20日由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勒莫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板球俱乐部组织,由两支英国铁路工人组成的球队:白帽队和红帽队进行比赛——早期的足球比赛经常以帽子而非球衣区分对手。
阿韦利亚内达竞技在1913年至1919年间连续七年夺冠,是阿根廷足球史上唯一一支做到这一点的俱乐部
而在1890年代,苏格兰教师亚历山大·沃森·赫顿(Alexander Watson Hutton)把足球的种子撒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土地上,从此足球在阿根廷遍地开花——包括阿根廷足协,以及阿根廷历史最古老的罗萨里奥中央、纽维尔老男孩和基尔梅斯等俱乐部都是英国人一手创办的,因此英国人也是阿根廷足球之父。
阿根廷足球之父:亚历山大·沃森·赫顿
虽然在两国足球史上的重要比赛中,1962年世界杯上的小组赛中阿英两国已经相遇,英格兰技高一筹以3:1战胜阿根廷。
而阿英两国第一次足球结怨应该是1966年世界杯的八强淘汰赛上,英格兰依靠决赛英雄杰夫·赫斯特(Geoff Hurst)一球制胜,阿根廷队长兼中场核心安东尼奥·拉廷(Antonio Rattín)被德国裁判克莱特莱茵(Rudolf Kreitlein)以两张黄牌罚下场引发两国足球史上第一场重大争议。
拉廷在1966年世界杯
尽管黄牌和红牌系统的发明人、担任本届世界杯裁判总监的肯·阿什顿亲自劝说拉廷,但适得其反,结果拉廷是在警察的包围中下场。
据阿根廷媒体的说法,是因为主裁判克莱特莱茵不喜欢拉廷看他的眼神;而英国媒体则引用克莱特莱茵的说法:尽管克莱特莱茵不懂西班牙语,但感觉到了对方的“语言暴力”。
被罚下场后,拉廷用手揉搓角旗(印有英国国旗),最后坐在地上。赛后,英格兰队主教练阿尔夫·拉姆齐拒绝让球员与阿根廷队交换球衣(这是重大足球比赛结束后的传统),还在媒体上把南美人称为“野兽”;阿根廷人则认为这是FIFA为了保证东道主进入决赛的阴谋,因此这场比赛在阿根廷被称为“世纪之盗”(el robo del siglo )。
反正不管怎样,仇恨的种子由此种下了,之后的剧情就“顺理成章”了。
1968年洲际杯,拉普拉塔大学生以两回合总比分2:1战胜曼联获得冠军,但大学生在比赛中暴力野蛮的球风成了比赛的最大焦点。以比拉尔多(Carlos Salvador Bilardo)为首的一众大学生球员让这支曼联队见识了他们职业生涯乃至终身难忘的最暴力对手。
1968年洲际杯,拉普拉塔大学生战胜曼联夺冠
这场臭名昭著的洲际杯赛引发欧洲人对南美足球的连锁反应,以至于1977年欧冠冠军利物浦拒绝和同样来自阿根廷的博卡青年比赛,最终只能由欧冠亚军门兴格拉德巴赫替补出战洲际杯。
1978年洲际杯,卫冕欧冠的利物浦则以“赛程冲突”为由再次拒绝同样卫冕南美解放者杯的博卡青年比赛,导致比赛取消。
在国家队层面,双方的恩怨在1974年、1977年和1980年的友谊赛中持续增长。
1974年在温布利球场举行的那场比赛由一名阿根廷裁判执法,他在比赛最后五分钟判给客队一个点球,马里奥·肯佩斯主罚命中,将比分扳成2:2平。
1977年6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两队1:1战平,但达尼埃尔·贝尔托尼一拳打在特雷弗·切里身上,导致双方都被罚下场。
1980年在温布利球场举行的一场争议较小的比赛中,英格兰以3:1击败阿根廷,这也是马拉多纳首次对阵英格兰。
在1966年世界杯二十年之后的1986年,阿英两国终于再次在世界杯淘汰赛中相遇,夹杂着两国战争阴影的比赛中,马拉多纳分别扮演了“魔鬼”与“天使”的角色,“上帝之手”+“世纪进球”,这一次阿根廷同样争议性地扳回一局。
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
马拉多纳的“世纪进球”
不过马拉多纳还算诚恳,在2006年接受莱因克尔的采访时,他坦白了自己的想法:
1991年英格兰挑战杯,由英格兰、阿根廷和苏联三方参赛,英格兰依靠莱因克尔和普拉特的进球两球领先。由巴西莱执教,因马拉多纳全球禁赛15个月而缺席的阿根廷为由克劳迪奥·加西亚和达里奥·弗朗哥在下半场两次头球扳平比分——阿根廷国内媒体对这次追平大肆庆祝,因为他们认为头球是英国最擅长的进球方式,相当于“师夷长技以制夷”了。
1998世界杯,18岁的迈克尔·欧文横空出世,让罗伯托·阿亚拉首次成为本届世界杯经典进球之一的背景板(第二次是八强战阿根廷被博格坎普KO那球,可怜的阿亚拉),但真正的戏码当然是大卫·贝克汉姆的红牌,迭戈·西蒙尼用他的球商和狡猾让首次参加世界杯的贝小帅成为英格兰“全民公敌”。
1998年世界杯,贝克汉姆红牌下场
当然,二人后来达成了和解,毕竟他们都是非常职业和敬业的球员,球场上的往事,一笑泯恩仇了,何况四年之后贝克汉姆就一报还一报了。
二人也算英雄相惜,棋逢敌手
而2002年4月,在欧冠的曼联对拉科鲁尼亚的比赛中,阿根廷中场阿尔多·杜舍尔的一次凶狠飞铲让球迷第一次清楚知道了趾骨这个医学名词和具体位置,贝克汉姆因为这次犯规造成左脚趾骨骨折,花了七周才康复,堪堪赶上当年世界杯,差点就要对2002年世界杯独唱“讲不出再见”了。
贝克汉姆差点错过2002世界杯
而在2002世界杯小组赛中,欧文再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禁区里假摔为英格兰拿到点球,贝克汉姆一蹴而就,帮助英格兰赢得关键比赛胜利,算是一报还一报。
2002年世界杯,贝克汉姆以点球一报还一报
近二十多年以来,除了世界杯的比赛中,阿英两国还踢了两场友谊赛。
在2000年2月23日,两国在温布利的友谊赛踢成了0:0。巧合的是,第一位欧洲金球奖得主斯坦利·马修斯爵士在同一天去世,享年85岁。
2005年两国在日内瓦的友谊赛上,鲁尼和欧文的梅开二度帮助英格兰3:2战胜阿根廷,这是至今为止两国最近一次正式比赛交锋。
自从进入新千年,阿英两国的关系反而逐步缓和下来,虽然至今再也没有在世界杯相遇,但在友谊赛上两国不仅踢得越来越文明,连过去互相攻击的球迷也变融洽起来。
为此,《泰晤士报》报道称,“与以往令人不快的冲突相比,英格兰和阿根廷之间的对阵略显甜蜜,尽管这种感觉是相对的。最近的交锋中,看台上的拳脚相向、关于福克兰群岛的歌曲、对球员X取向的嘲讽以及普遍的粗鲁态度,信不信由你,这代表着两国外交关系的显著缓和。”
不算上世纪70-80年代萨维利亚、阿迪莱斯等阿根廷球员在英格兰踢球的历史,贝隆、克雷斯波等球员在新世纪初期的英伦足球之旅多少是毁誉参半,一言难尽。
贝隆和克雷斯波在英超的经历都难称满意
但自从阿圭罗成为英超史上最伟大的射手以后,更随着此前以来的海因策、马斯切拉诺、特维斯、萨巴莱塔、德米凯利斯、奥塔门迪、迪布·马丁内斯、罗梅罗、麦卡利斯特、恩佐、加纳乔等新一代适配性更强的球员在英国足坛的崛起与成功,阿根廷和英格兰两国足球其实已经可以说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甚至可以说英超已经成了半支阿根廷国家队的人才训练场和供血站。
新世纪以来,阿根廷球员在英超已经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然,最具象征意义的,当然是已经身为美职联迈阿密国际足球俱乐部老板之一的贝克汉姆对梅西的钟爱和欣赏,随着梅西成功续约至2028年,贝老帅喜不自禁,在社媒发了一篇堪称情深款款的感言:
贝克汉姆对于梅西成功续约留队至2028年的感言
【当我们开启这段旅程时,我们的愿景是将最优秀的球员带到迈阿密,2023年,我们把足球史上最优秀的球员带到了我们的城市。
今天,我很高兴他依然一如既往地投入,依然渴望穿上迈阿密的粉红色战袍,为我们效力。作为球队老板,能够拥有一位像他一样热爱足球、为这个国家的足球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并激励下一代年轻球员的球员,我感到非常幸运。
谢谢,Leo,为未来干杯!】
“我们关系挺好的,以往的一切都成为历史了。”
阿根廷和英格兰两国足球象征人物之间如此甜蜜和谐的足球关系,这搁二三十年前,谁想得到啊!
——全文完
来源:烈日j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