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三大运营商承接的国家级课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6 17:15 2

摘要:“十五五” 规划聚焦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深度融合,将算力网络、6G、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列为国家级战略课题,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依托技术积淀与网络优势,分别承接核心课题任务,其中中国移动承接了算力网络和6G(空天地)、中国电信承接

#星光730与五菱MPV用户故事#十五五规划:三大运营商承接的国家级课题

“十五五” 规划聚焦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深度融合,将算力网络、6G、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列为国家级战略课题,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依托技术积淀与网络优势,分别承接核心课题任务,其中中国移动承接了算力网络和6G(空天地)、中国电信承接量子通信和下一代光,中国联通承接了下一代互联网的设计。

中国移动:算力网络筑基与 6G 空天地一体化领航

中国移动以 “AI+” 战略为着力点,承接 “算力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 与 “6G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前瞻布局” 两大国家级课题,立足 “三个全球第一” 的网络与规模优势,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从 “连接能力” 向 “算网智一体” 跃迁。

在算力网络课题中,中国移动锚定 “高效智算设施构建” 与 “算力协同调度” 核心任务,推进 “数智设施升级” 工程。构建 “广覆盖 + 高容量” 的算力承载网络,实现算力资源的全域调度。目前已建成数万卡智算集群,形成 “区域级 - 城市级 - 边缘级” 三级算力节点布局,结合 AI 驱动的动态资源调度技术,将算力时延降至毫秒级,支撑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等低时延场景需求。课题重点突破方向包括:一是算力调度协议标准化,联合产学研机构制定跨地域算力交易与调度规范;二是绿色低碳技术研发,通过液冷散热、动态功耗调节等技术将数据中心 PUE 降至 1.1 以下;三是算力赋能产业转型,在三一重工 “灯塔工厂” 等场景实现算力按需分配,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升级。

在 6G 空天地一体化课题中,中国移动以 5G-A 技术为过渡支点,推进 “6G 技术预研与空天地网络融合” 任务。构建 6G 技术试验床,重点攻关太赫兹通信、通感一体、星地融合等核心技术。课题创新提出 “低空通信 + 卫星组网” 双轨推进模式:在低空领域,结合 5G-A 毫秒级时延特性,搭建无人机通信与管控网络,支撑低空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2027 年前将实现全国重点区域低空通信覆盖;在卫星领域,参与 “济南一号” 等量子通信卫星协同试验,探索 6G 与量子通信的星地融合路径,为跨洲安全通信奠定基础。同时牵头参与 3GPP 6G 场景用例与需求研究,推动我国在 6G 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电信:量子通信攻坚与下一代光网络演进

中国电信以 “原创技术策源地” 建设为核心,承接 “量子通信安全体系构建” 与 “下一代光网络技术突破” 国家级课题,通过 “量子 2030” 攻关任务与光网创新实践,筑牢数字经济安全与效率双基石。

在量子通信课题中,中国电信牵头组建量子通信联合创新体,聚焦 “天地一体量子加密网络建设” 与 “行业安全应用落地” 两大方向。依托与科大国盾联合推出的 5G 量子加密通话技术,构建覆盖全国的量子密钥分发(QKD)骨干网,实现金融、国防等关键领域的 “不可破译” 通信保障。课题阶段性成果显著:在金融领域,为上海期货交易所跨境交易提供量子加密服务,防范 GPS 干扰与黑客攻击;在公共安全领域,参与搭建地震应急通信量子保障系统,参考翼龙 - 2 无人机通信保障模式,实现灾害场景下的安全信息传输。“十五五” 期间将重点突破三大任务:一是量子直接通信(QDC)距离拓展,目标实现 500 公里级光纤传输稳定运行;二是量子通信终端小型化,推动手机、物联网设备等终端的量子加密模块集成;三是构建跨区域量子通信骨干网,连接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形成国家级量子安全屏障。

在下一代光网络课题中,中国电信响应工信部万兆光网试点要求,以 “AI 驱动的光算融合网络” 为核心方向,发布多项突破性成果。通过《AI 驱动光接入网技术白皮书》明确技术路径,推动光网络向 “算网智一体化” 转型,实现规划、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课题已落地全球首次 400G/800G 融合速率 ROADM 网络试点与基于 800G OTN 的 PD 分离推理验证,单链路传输速率较传统光网提升 8 倍以上,支撑 8K 直播、XR 元宇宙等高带宽应用。针对现网演进难题,创新提出 “EPON 体系 50G-PON 三代共存技术方案”,通过多模光模块(MPM)解决波长冲突,实现从 10G 到 50G 的平滑升级。“十五五” 期间将进一步整合高频段资源,构建 “低频广覆盖 + 高频高容量” 的立体光网络,2027 年前实现全国县城万兆光网覆盖,2030 年完成与算力网络、量子通信的深度融合。

中国联通: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

中国联通聚焦 “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升级” 国家级课题,以 IPv6 + 技术为核心,承接 “新型互联网架构研发”“行业融合应用示范” 与 “网络安全体系构建” 三大任务,推动互联网从 “连接型” 向 “智能安全型” 转型。

在新型互联网架构课题中,重点攻关 IPv6 + 核心协议与网络切片技术。通过深圳等城市的 3CC 组网试点,验证 IPv6 + 在高流量场景下的承载能力,实现单用户峰值速率达 5Gbit/s,为下一代互联网提供高带宽底座。课题核心突破包括:一是 IPv6 + 地址资源优化管理,构建动态地址分配与回收机制,支撑百亿级物联网终端接入;二是网络切片技术创新,实现工业、医疗、交通等行业切片的按需定制与隔离防护,时延控制在 4ms 以内;三是与北斗导航系统融合,开发 “位置 + IP” 的新型互联网服务,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场景的定位与通信协同能力。

“十五五” 期间将重点推进三大工程:一是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在深圳、上海等 10 个城市打造全域 IPv6 + 覆盖样板;二是安全能力升级,开发 AI 驱动的入侵检测系统,实现威胁识别准确率超 99%;三是生态联盟构建,联合设备商、内容提供商成立下一代互联网创新联盟,推动技术标准与应用场景的协同演进。

协同发展:构筑国家级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三大运营商的课题承接形成 “算网为基、通信为脉、互联为径” 的协同格局:中国移动的算力网络为量子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提供算力支撑,中国电信的光网络与量子通信为算力调度与数据传输提供安全高效通道,中国联通的下一代互联网则实现算力、安全资源的全域通达。这种分工协同既发挥了企业技术专长,又形成了国家级战略合力。

来源:一梦栖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