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5日,在我市举办的2025仰韶论坛期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程师、研究员曹兵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举办仰韶论坛、成立仰韶文化保护联盟都是很好的做法,下一步三门峡还可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发力,形成合力,为仰韶文化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仰韶论坛成品牌 示范带动意义深
——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程师、研究员曹兵武
全媒体记者 李博
“仰韶论坛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了,很有意义。”
10月25日,在我市举办的2025仰韶论坛期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程师、研究员曹兵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举办仰韶论坛、成立仰韶文化保护联盟都是很好的做法,下一步三门峡还可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发力,形成合力,为仰韶文化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曹兵武表示,仰韶文化是“中国第一考古学文化”,这里面包含几个方面:它是中国第一个被科学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是史前时期时空规模最为宏大的文化,跨越两千多年、辐射十余省区;还有一个是大家都忽略的,它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农业社会”。
对此,曹兵武解释说,仰韶文化所处的黄河中游地区,成为了北方旱作农业和南方稻作农业两大农业体系最早“握手”并深度融合的区域。
至仰韶时代,农业从补充性经济形态跃升为主要经济基础,由此引发了“人口爆炸”和文化的广泛扩张。从民族角度来说,仰韶文化很可能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一个主根。
曹兵武认为,此次论坛设置了“仰韶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进展”与“文化遗产与文旅发展”两大分论坛,反映了当前仰韶文化工作的两个重要方向:学术深化与公众共享。“仰韶文化发现百年并获得更多关注以来,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数量不断增加,仰韶文化申遗工作得到了多方共同推动,其研究、保护与传承发展已迈入了一个快车道。”
谈到仰韶文化的活化利用,以及如何让距今数千年的仰韶文化惠及当代生活的问题,曹兵武提到,首先是完善基础的保存、科普、展示与传播,通过遗址公园、博物馆建设,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满足其求知需求;开发相关文创产品、进行生态复原实践,也是推动仰韶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有效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仰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品格与生存智慧。
“这些年回到三门峡,能看到仰韶遗址保护年年都有新的进展,从最初遗址上啥都没有,慢慢地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越来越多,新面貌让人欣喜。”曹兵武说,他也期待未来在遗址传承、保护方面整合更多资源,开展更大区域的合作,多研讨交流,进一步强化宣传,与时俱进,让遗址保护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来源:三门峡日报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