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美国加州高中排球赛场上一场普通的季后赛,意外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朱鲁帕谷高中女子排球队因一位跨性别运动员的参赛,不仅遭遇了对手弃赛抵制,更被推上了舆论与法律的双重风口浪尖。
一个16岁的跨性别运动员,一场备受争议的女子排球赛,让美国社会在公平与包容的艰难抉择中陷入撕裂。
2025年10月,美国加州高中排球赛场上一场普通的季后赛,意外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朱鲁帕谷高中女子排球队因一位跨性别运动员的参赛,不仅遭遇了对手弃赛抵制,更被推上了舆论与法律的双重风口浪尖。
这支本应为冲击冠军而战的队伍,最终在季后赛首战失利,而她们的赛季早已因非体育因素而伤痕累累。
事件的核心人物是朱鲁帕谷高中的跨性别运动员AB·埃尔南德斯,一位16岁的学生,出生时为男性,后来通过变性手术以女性身份参加女子排球和田径比赛。
在田径领域,埃尔南德斯的表现尤为突出,她不仅打破了女子三级跳远纪录,领先第二名整整2米4,还帮助学校在接力赛中取得胜利。
然而,正是这种“碾压”式的优势引发了巨大争议。在5月底的南部赛区大师赛上,埃尔南德斯以绝对优势赢得女子跳远冠军,并获得州级锦标赛参赛资格。
对手学校纷纷采取行动,几所高中选择弃赛抵制,以此抗议跨性别运动员的参与。
更复杂的是,埃尔南德斯还被指控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拍打女队友的臀部,涉嫌性骚扰,这一指控使得朱鲁帕联合学区被三名本校女球员告上法庭。
这场校园体育争议迅速升级为全国性的政治斗争。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严厉批评加州允许变性人参加女子体育比赛的政策。
特朗普明确表示:“我们不能再容忍这种对女孩体育的不公。这项行为践踏了公平竞争的底线,加州必须为此负责。”他甚至威胁将“取消所有资助剥夺女性公平运动权利的教育项目”。
今年2月,特朗普已签署了14201号行政命令,正式名称为“禁止男性进入女子体育”,要求所有接受联邦资助的体育组织按出生性别确定参赛资格。
该命令威胁“收回所有资金”,以阻止跨性别女性参加女子比赛。
加州体育管理机构CIF却拒绝执行联邦指令,反而出台了一项折中方案:若跨性别选手胜出,原生女性选手可同样获得领奖台资格。
对此,特朗普司法部已起诉CIF及加州教育厅,指其“未执行联邦指令,偏袒跨性别学生,侵犯女性权益”。
支持限制跨性别女性参与女子比赛的一方,常常引用生理学证据。美国举重协会律师安西斯·维克斯宁斯在一次采访中明确指出:
“我们的政策基于不可否认的事实——男性通常比女性更强壮。如果你经历过男性青春期,你就天生比经历女性青春期的人更高大、更强壮。”
根据专家报告,生理男性即使在睾酮抑制后,仍保持约60%的性能优势。抑制睾酮仅能减少约10%的优势。
正是基于这些科学数据,美国举重协会坚持其排除跨性别女性参加女子比赛的政策,尽管他们为此创建了一个“混合组别”以容纳跨性别和非二元性别运动员。
这种尝试平衡包容与公平的做法,反映了体育组织在当前争议中的艰难处境。
法律层面的冲突同样激烈。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正积极运用联邦权力施压。另一方面,跨性别运动员也开始诉诸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今年10月,跨性别击剑选手迪娜·尤基奇起诉美国击剑协会和美国奥委会,原因是她因特朗普的行政令而被禁止参加女子比赛。
尤基奇的律师认为,该政策可能违反了纽约和新泽西州禁止基于性别认同歧视的法律。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已致信哈佛大学,强调由联邦资金产生的知识产权必须符合《拜杜法案》要求,“让美国公众最大程度受益”。
同时,特朗普政府还试图迫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交纳10亿美元罚款,以和解联邦政府对该校所谓“反犹主义”的指控。
这场争议暴露了美国社会更深层的制度危机。各州对此问题的政策高度分裂,红州如佛罗里达、德州已立法禁止跨性别女性参与女子项目;
而蓝州如加州和纽约则打着保护学生按性别认同参赛的权利的旗号,允许跨性别运动员根据其性别认同参赛。
加州的妥协方案——允许跨性别选手与原生女性选手并列第一——看似平衡,实则未能解决根本矛盾。
一方面,跨性别运动员感到被歧视和排斥,另一方面,生理女性运动员则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
随着5月30日至31日州级锦标赛的临近,AB·埃尔南德斯再次成为焦点。她的参赛不仅关乎个人权利,更成为美国价值观冲突的象征。
走进任何一所美国高中的体育馆,你都能看到女孩们为了荣誉和梦想汗水淋漓地训练。但当政治、法律、科学和身份认同全部卷入赛场,简单的体育比赛变成了举国关注的意识形态战场。
AB·埃尔南德斯在接受采访时委屈地说:“他们总说我很危险,但我只是个普通学生,喜欢运动,做的比其他运动员多10倍!”而在场的另一端,那些苦练多年却因生理差异无缘奖牌的女运动员同样感到不公。
体育原本是跨越分歧的共同语言,如今却成为社会撕裂的镜子。在这场没有完美答案的争论中,真正的输家,可能是体育本身。
来源:阿豪讲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