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古时候,人们看土地能长庄稼、养百兽,就觉得定有位大神在管着地。但这土地神,各地的说法那叫一个“离谱”:《山海经》说共工生了后土,这后土是个壮汉,能平定九州;可《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又说,后土其实是“地母”变的,因为最早种庄稼的是女人,她们把土地当妈供着,“
你敢信?管着天下土地的“后土”,最早是个能生五谷的“地母”,后来成了男神仙,最后居然变成了穿珠履的妇人——这神仙的“性别转换”,比土地里的蚯蚓还会钻!
上古时候,人们看土地能长庄稼、养百兽,就觉得定有位大神在管着地。但这土地神,各地的说法那叫一个“离谱”:《山海经》说共工生了后土,这后土是个壮汉,能平定九州;可《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又说,后土其实是“地母”变的,因为最早种庄稼的是女人,她们把土地当妈供着,“后土”就是“地母”的尊称。
最绝的是,这后土还跟“社神”抢过“土地神”的名头。社神是个男性地神,跟后土本不是一回事,可后来人们越传越乱,竟有人把他俩当成了一个神。就像有两家店卖一样的饼,顾客们愣是分不清,最后两家店干脆合并了——后土和社神的“身份混淆史”,比村口张大爷的八卦还精彩。
到了西汉,后土突然“官运亨通”。汉文帝觉得“祭天得配地”,就在汾阴建了后土祠,汉武帝更是亲自去祭拜。可到了东汉,有人非说后土是人名,还是个叫“句龙”的男人,这说法一传就是几百年,把后土的“地母”身份快给忘了。
更离谱的转折在唐朝。武则天觉得“天有玉帝,地有地母”,干脆把后土祠里的神像改成了妇人,还给她配了个“梁山神”当“男伴”。这下可好,原本是“地母”的后土,直接变成了“后土娘娘”,连《诸神诞辰》都给她定了个三月十八的生日,跟人间姑娘的生辰没啥两样。
民间百姓可不管这些“官方设定”。你在北方祭后土,可能供的是个捧土的壮汉;到了南方,说不定就是个戴珠钗的娘娘像。就像汾阴后土祠,一会儿供男人,一会儿供女人,连金元好问都吐槽:“把山川神跟人配祀,这也太乱来了!”
最有意思的是江南的崔万安。他得了脾泄的怪病,家人去后土祠一求,当晚就梦见个穿珠衣的妇人递给他药方,一吃就好。这故事传开后,“后土娘娘能治病” 的说法比瘟疫传得还快,老百姓见了后土像,不管男女,先求个平安再说。
可到了近代,后土的性别又模糊了。有人说它是男,有人说它是女,还有人说它既是男也是女——就像土地里能长出麦子也能长出杂草,这神仙的身份,也跟着土地的脾气变来变去。
老辈人说,以前盖房子动土,得先给后土烧炷香;出殡下葬,也得在坟头祭一祭。现在年轻人只知道拜土地公,谁还管后土是男是女。其实不管后土是“地母”“壮汉”还是“娘娘”,它都是古人把“靠土地活命”的心思,揉进了每一寸泥土里。
下次你踩在田埂上,不妨想想:脚下的土,可能正连着那位从母到父、又从父到母的后土神。它见过刀耕火种的野人,也见过穿绫罗的皇帝,最后把自己活成了土地的模样——能生万物,也能容下所有的传说。
很高兴能和你分享这些民间神话故事 —— 文中的文字和情节都是小编收集资料和文献整理出来的,已为文字内容申请原创保护啦~另外也想坦诚告诉大家:为了让故事更有画面感,文中的配图是用 AI 工具生成的。如果觉得呈现效果还不错,欢迎多多和我交流你的想法与感受!
来源:小晓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