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26日讯 “医生,我这么瘦怎么会得脂肪肝?”“我知道要运动,但就是坚持不下来。”今年7月起,我国肝病诊疗的开拓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与肝病中心团队每周四、周五常态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坐诊。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26日讯 “医生,我这么瘦怎么会得脂肪肝?”“我知道要运动,但就是坚持不下来。”今年7月起,我国肝病诊疗的开拓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与肝病中心团队每周四、周五常态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坐诊。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与肝病中心副主任饶慧瑛教授看门诊时,很多患者都会提出对脂肪肝的疑问。
饶慧瑛在青岛接诊的患者中,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及重症肝硬化患者占比较高,专程为脂肪肝就诊的比例相对北京较少。“整体来看,本地居民对脂肪肝的重视程度仍有提升空间。仍有不少人认为脂肪肝不是病,或者觉得运动减肥就好了,但关键在于,很多脂肪肝患者并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通常,患者是在体检时彩超报告提示脂肪肝,同时抽血发现转氨酶升高,带着这份异常报告到北大人民青岛医院北大知名专家门诊求助。“对于这类患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精确诊断。”饶慧瑛表示,接诊后,医生会为患者系统排查其他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明确脂肪肝诊断后,患者应意识到,脂肪肝若放任不管,同样可能沿着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路径发展,绝非不用管的小事。饶教授强调,接下来的核心步骤是全面评估肝脏状况,给予相应生活方式的建议与疾病治疗。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人民健康说”直播中,饶慧瑛特别澄清了关于脂肪肝的常见误解:
谣言1:瘦人不会得脂肪肝
真相是错误的。瘦人同样会得脂肪肝,即“瘦人脂肪肝”或“隐性肥胖脂肪肝”,其特点在于脂肪主要堆积在内脏和肝脏,而外表看起来不胖。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脂肪肝。
谣言2:脂肪肝不传染,所以不用管
真相是错误的。虽然脂肪肝本身没有传染性,但它的危害不容小觑。若不加以干预,长期发展可导致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同时还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必须引起重视。
谣言3:轻度脂肪肝比重度脂肪肝病情轻
真相是不完全正确。彩超报告的轻、中、重度主要反映肝脏内脂肪沉积的量,而非肝脏损伤的质。病情的轻重关键取决于是否伴有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一个轻度脂肪肝患者可能已出现明显纤维化,而一个重度脂肪肝患者可能肝脏炎症很轻。因此,必须进行综合评估。
谣言4:有保健品可以解决肝脏里的脂肪
真相是不可信。不推荐依靠保健品来治疗脂肪肝。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获批的能直接“溶解”肝脏脂肪的保健品。需警惕很多保健品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加重病情。科学治疗必须依靠生活方式干预和在医生指导下的药物治疗。
谣言5:查出脂肪肝运动就行了,不需要复查
真相是需要。脂肪肝的复查频率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层管理。单纯性脂肪肝,仅脂肪沉积,无炎症、纤维化:每年随访一次即可。脂肪性肝炎,出现转氨酶升高等,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如果已出现明显肝纤维化或肝硬化,需要更密切的监测,通常每3个月复查一次。
北大人民医院肝病科专家提醒:脂肪肝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也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公众需提高筛查意识,一旦发现不必恐慌,也不能忽视,应及时前往医院肝病专科进行系统评估与规范管理。(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来源:掌上青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