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确诊白血病 = 必须做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是很多患者及家属的固有认知,甚至有人因担心 “找不到供体”“移植风险高” 陷入绝望。但血液科临床数据显示,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突破,许多患者通过规范的非移植治疗(如化疗 + 靶向药),就能实现五年以上长期生存,甚
“确诊白血病 = 必须做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是很多患者及家属的固有认知,甚至有人因担心 “找不到供体”“移植风险高” 陷入绝望。但血液科临床数据显示,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突破,许多患者通过规范的非移植治疗(如化疗 + 靶向药),就能实现五年以上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
一、低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
低危 APL(初诊白细胞<10×10⁹/L、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是最 “无需移植” 的白血病类型,凭借 “全反式维 A 酸 + 砷剂” 双靶向治疗,就能达到 95% 以上的治愈率。这类患者治疗分为三个阶段:1-2 个月诱导缓解期,快速控制出血、清除大量白血病细胞;6-8 个月巩固强化期,彻底清除微小残留病灶;1 年维持治疗期,预防复发。
二、儿童低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
儿童低危 ALL(如伴超二倍体、t (12;21) 融合基因)对化疗高度敏感,规范化疗 + 靶向治疗即可实现高生存,无需移植。治疗总疗程 2-3 年,分为四个阶段:诱导缓解期(1 个月)用 VDLP 方案快速缓解,使骨髓原始细胞降至 5% 以下;巩固强化期(6-8 个月)通过多药联合化疗,清除残留病灶;延迟强化期(2-3 个月)进一步压制潜在耐药细胞;维持治疗期(1.5-2 年)用低剂量化疗预防复发。
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
CML 慢性期患者曾因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移植是唯一长期生存的选择,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伊马替尼)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治疗格局。这类患者通过长期服用 TKI,可抑制 BCR-ABL 融合基因活性,控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实现 “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管理”。
四、部分低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
伴特定有利遗传学异常的低危 AML 患者(如 t (8;21)、inv (16)),无需移植也能长期生存,治疗以 “化疗 + 靶向药” 为主:诱导化疗(如 IA 方案:伊达比星 + 阿糖胞苷)1-2 个疗程,快速达到完全缓解;巩固化疗(4-6 个疗程)清除残留病灶,部分患者联用 FLT3 抑制剂(如米哚妥林)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
来源:血液科岳主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