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十月,临翔区圈内乡斗阁村的百亩蚕豆迎来丰收。绿意盎然的田垄间,农户们正熟练地采摘着饱满的豆荚,搬运工人们则将一筐筐新鲜蚕豆装上车。这些来自海拔1600米高原的鲜嫩蚕豆,经过分拣打包后,将乘飞机跨越千里,直抵上海市民的餐桌。
金秋十月,临翔区圈内乡斗阁村的百亩蚕豆迎来丰收。绿意盎然的田垄间,农户们正熟练地采摘着饱满的豆荚,搬运工人们则将一筐筐新鲜蚕豆装上车。这些来自海拔1600米高原的鲜嫩蚕豆,经过分拣打包后,将乘飞机跨越千里,直抵上海市民的餐桌。
“俗话说‘春吃豆,胜过肉’,我们上海人尤其钟爱这一口时令美味。”上海耀幼耀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汤耀荣介绍,“2023年,在沪滇协作机制的推动下,我们来到圈内乡开展冬蚕豆试验种植。前两年的试验成果喜人,蚕豆均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入上海市场,产销两旺。”
圈内乡气候温润、土壤肥沃,为蚕豆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这里出产的“三青豆”颗粒饱满、口感鲜嫩,年平均亩产达1.5吨,可集中采收12次,深受上海市民喜爱,已成为连接两地餐桌的一张“绿色名片”。
“过去我们主要以‘烤烟+油菜’轮作为主,产值提升空间有限。如今通过种植蚕豆,逐步建立起新的轮作体系,并配套修建了水肥一体化设施,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也推动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持续增长。”斗阁村种植大户杨正良欣喜地表示。
据悉,2025年圈内乡蚕豆种植面积260余亩,带动13户农户自愿参与种植80余亩,预计带动农户收入增加18余万元,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
“发展蚕豆产业,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不用再外出打工。”汤耀荣说,“目前我们已累计用工230余人,支付工钱20万元。11月后将迎来大面积采摘期,预计还需更多采摘工人,全年支付工钱将达80万元左右。”
从临翔的田间到上海的“舌尖”,一颗颗鲜嫩的蚕豆,承载的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沪滇两地深厚的情谊与协作成果。未来,圈内乡将继续深化沪滇协作机制,推动蚕豆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这份“豆缘”持续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两地的合作共赢写下更加鲜活的注脚。
作者:杨 涵
编辑:杨 斌
编审:付天美
责编:赵菁菁
总编:王泽思
投稿邮箱:lxqwxb@vip.163.com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微播临翔”
来源:临翔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