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万跌至10万!沦为合资SUV“价格屠夫”,油耗5L,却无人欣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6 12:36 2

摘要:这跌幅,说实话有点儿让人心慌。本田XR-V,还有丰田锋兰达这些车啊,以前在展厅里摆着的时候,销售顾问那叫一个昂首挺胸(现在嘛…你懂的),合资品牌的光环罩着呢,谁敢不给面子?

16万到10万。

这跌幅,说实话有点儿让人心慌。本田XR-V,还有丰田锋兰达这些车啊,以前在展厅里摆着的时候,销售顾问那叫一个昂首挺胸(现在嘛…你懂的),合资品牌的光环罩着呢,谁敢不给面子?

现在可好。

6万块的优惠幅度砸下来,像是把一辆好端端的紧凑型SUV直接从精品超市的货架上,扔进了菜市场的清仓大甩卖区域,论斤称那种,旁边还得挂个喇叭循环播放”跳楼价跳楼价最后三天”。

!

可市场呢?冷得吓人。

消费者路过4S店门口,瞟一眼那个巨幅横幅——“限时钜惠6万元”,眼皮子都懒得抬一下,脚步都不带停的,径直奔隔壁那家挂着绿底白字新能源牌照的展厅去了。这什么概念?就好比你在夜市摊位上卖力吆喝”烤串五毛一串啦”,结果人家都去排队买隔壁那家用空气炸锅做的无油版了,还自带手机扫码点单和配送到桌服务。

油耗5L喝92粗粮这事儿吧…emmm怎么讲。

十年前,这绝对是王炸级别的卖点!!我记得当年测试丰田卡罗拉锐放的时候,那个混动系统调校得,真的是丝滑到让人怀疑人生,市区走走停停也就5个多油,高速巡航更是能干到4.5L左右,关键是——加92号汽油就行,这年头谁不想省钱啊对不对?发动机那个平顺性,像是在丝绸上滑冰。

但现在…

!

说白了就是时代变了老铁。比亚迪秦PLUS DM-i那帮插混车型,纯电模式下通勤成本几乎为零,亏电状态油耗也就四个多,还能挂绿牌不限行,车机系统流畅得像是在用最新款的旗舰手机,15.6英寸的中控大屏能旋转,L2级辅助驾驶标配,语音助手喊一嗓子就能控制空调座椅导航,这体验…你再看看那些合资燃油车那个车机界面(我就不点名了),卡顿得像是在用2010年的老人机,触控反馈慢半拍,导航地图还是三年前的版本。

这还咋玩?

讲真,坐在这些跌到10万出头的合资SUV里面呢,机械层面挑不出大毛病,CVT变速箱该平顺还是平顺的,隔音也还说得过去,底盘质感也有那么点儿合资车的韧劲儿…可是!!当你看到那个小得可怜的中控屏,塑料感爆棚的内饰件,手动调节的座椅(这个价位了还手动??),瞬间就觉得…好像在吃一顿食材新鲜但完全没放调料的菜,能吃,也健康,就是寡淡到让人提不起兴致。

你想想。

年轻人买车图啥?智能化啊!科技感啊!社交货币啊!开出去能跟朋友炫耀一下”你看我这车能自动泊车能远程启动能OTA升级”,而不是说”我这车省油可靠”…省油可靠这优势,在2024年的语境里,就像是你夸一个人”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听着是优点没错,但完全激不起任何情绪波澜。

!

市场份额的数据摆在那儿呢,乘联会5月份公布的销量,日系品牌在10-15万这个区间已经被国产新能源车打得找不着北了,哪怕价格一降再降,库存车堆在停车场里蒙灰,经销商那脸色…啧啧,比六月的天气还阴沉。

有点悲壮的意思了。

这些车,本田的i-MMD混动也好,丰田的THS双擎也罢,技术底子其实真的扎实,开个十年八年大概率不会出啥幺蛾子,保养成本也低,二手保值率——嗯这个现在也不好说了,毕竟新车都卖这么便宜了谁还稀罕二手的对吧。可问题就在于,这些优点在当下这个节点,在消费者眼里的权重,已经被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绿牌政策、用车成本这些新标准给完全压制了。

就像胶片相机,成像质感再好,在数码时代也只能进博物馆。

所以你看啊,从16万跌到10万的合资SUV,它不是烂车,也不是���实力,就是…生不逢时,站在了燃油车时代的尾巴尖上,眼睁睁看着新能源的浪潮拍过来,自己那点儿引以为傲的省油和可靠,就像是拿着一把生锈的宝剑去迎战满身黑科技的未来战士。

胜负?

早就没悬念了。

来源:爱学习的白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