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100多年,但有国家依旧在用大清国旗,还不跟中国建交?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6 09:19 2

摘要:大清都亡了100多年了,居然还有国家挂着“龙旗”?!更狗血的是,这国家就住咱们家门口,跟中国隔着一座喜马拉雅山,边境线600多公里,却连个大使馆都没有!官方想说话,得靠“纸条”传话,简直比异地恋还惨!这面“龙旗”到底凭啥这么长寿?两国又为啥迟迟不握手?今天咱们

大清都亡了100多年了,居然还有国家挂着“龙旗”?!
更狗血的是,这国家就住咱们家门口,跟中国隔着一座喜马拉雅山,边境线600多公里,却连个大使馆都没有!
官方想说话,得靠“纸条”传话,简直比异地恋还惨!
这面“龙旗”到底凭啥这么长寿?两国又为啥迟迟不握手?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段“邻居不熟”的狗血史!

关注我,每天更新精彩故事,您的肯定是我前行的动力!

当年不丹比现在的县城还散,部落各自为政,英属印度又天天“敲竹杠”。
旺楚克家族想一统江湖,缺个“Logo”。
抄作业最快——把李鸿章定的黄龙旗拿来,黄改橙、龙漂白,再蹭一波“宗主国”流量,瞬间高大上。
橙色象征国王的“世俗KPI”,黄色代表喇嘛的“佛系OKR”,一条白龙居中,秒变“雷龙守护神”,老百姓一看:哟,自家龙王上线了!
于是1907年乌颜·旺楚克加冕,旗子顺势上岗,一挂就再没下岗。

大清国旗

不丹国旗

按说皇帝都没了,员工该换工牌了吧?可不丹偏不,原因三条,条条现实。

龙是本地神仙,不是清朝专利。换了它,老百姓以为国王把“避雷针”拆了,王座得塌。新老板英国只关心山口修不修驿站,对logo审美毫无兴趣,懒得逼宫。全国识字的比熊猫还稀有,换旗得村村解释,万一哪个部落借题发挥“搞团建”,得不偿失。
于是“山寨龙”转正成“永久龙”,一用就用出了感情。

英国卷铺盖前留了个“坑”:把不丹的外交权当“分手礼物”塞给印度。
《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一句话:“不丹对外关系听印度指导。”
翻译成大白话:想谈恋爱?先问哥。
印度心里的小九九也直白——不丹就是挡在中国前面的“防盗门”,门钥匙必须攥在自己手里。
此后几十年,不丹想给中国发个好友申请,印度直接“404 not found”。

没建交不等于不说话。两国从1984年开始“轮流做东”,一年一次“茶话会”,到2023年已开24场。
成果也有:边境600公里,大部分已“联合打卡”,只剩270平方公里“钉子户”区域。
雪灾一起扛,牧民一起救,热线电话都配了,就差一个“官宣”。
但不丹代表团私下吐槽:“印度不点头,我们连朋友圈都不敢@中国。”

2008年,不丹搞“幸福改革”,宪法里写“国民幸福指数”,白龙旗顺势升级:
——新房外墙必须画龙,不然不给验收;
——国家队球衣绣龙,输球也要帅;
——世界杯预选赛,银龙盘旋胸前,全球直播自带“神秘Buff”。
目的简单粗暴:让老百姓一眼认亲,让游客一键打卡,GDP里添点“龙味”。

莫迪三连任后喊“多向结盟”,对华口风软了;不丹钱包瘪了——旅游收入疫情时掉七成,青年失业率破15%。
前首相公开喊:“得跟中国直接做买卖!”议长也放话:“1949年条约该翻篇了。”
中国这边,拔掉“南亚唯一未建交国”这根刺,边境谈判多一个缓冲;
不丹这边,接点太阳能路灯、小水电、旅游团,日子兴许能松快。
唯一变量仍是印度:西里古里走廊那“鸡脖子”最窄20公里,它真敢让不丹去握手?

今天,紫禁城黄龙旗早躺进博物馆,廷布宗堡的白龙还在风里呼啦啦。
它不再只是“大清同款”,而是不丹的“护身符”“流量包”“幸福logo”。
如果有一天,白龙旗和五星红旗一起在大使馆前升起,那画面不仅治愈强迫症,还可能把南亚的棋盘轻轻挪一格。
至于龙自己,也终于能从“百年临时工”转正为“和平见证人”,这剧情,比权游还热血。

好了,故事讲到这儿,轮到你开麦:
你觉得不丹这面白龙旗,是该继续“单飞”保个性,还是该早日“组队”求发展?
印度会不会放手?中国和不丹又能不能真正握手?
评论区等你放狠话,别客气,咱们线上碰一杯甜茶!

来源:粽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