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前我们发过一篇文章,指出上海轨交四期计划可能大幅延期,为此会将个别急迫的路线比如浦南线等纳入三期再调整,插队建设。
之前我们发过一篇文章,指出上海轨交四期计划可能大幅延期,为此会将个别急迫的路线比如浦南线等纳入三期再调整,插队建设。
近期有消息说,三期再调整也搁置了,新建线路必须等四期。而且国家发改委审批城市新建轨交线路的标准又提高了。
国家现在要化解和控制地方债,收紧城市的轨交建设也可以理解。但“一刀切”的控制上海的轨交建设节奏,这种做法很值得商榷。
鱼叔个人认为:上海要建设全球卓越城市,需要“大干快上”抓紧建设轨交。
有两个核心论据:
第一、上海现在的轨交里程,和全球城市巴黎、东京、伦敦相比,差距太大;
第二、轨交建设成本越来越高,现在不抓紧或超前建设,以后就建不起了。
上海的差距
网络上有全球城市轨交里程的排行,前几名全部是中国城市。所以有“厉害了,我的国”的说法。这个榜里上海排第二,也有说法上海是全国第一,而且是世界第一。
网络图片
事实真是这样吗?
鱼叔仔细查阅资料,发现真相却是“啪啪打脸。”
先说巴黎,大巴黎现在GDP总量和上海差不多。
在国内做的排行榜里,巴黎地铁里程226公里,排全球24位,放在中国只能排16位,大概是我们一个三线城市如大连的量级。
但事实上,这226公里只是巴黎市中心的地铁。巴黎市中心约105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的内环(约110平方公里);
巴黎市中心轨道交通运营图
而且地铁只是巴黎轨交的一小部分,除了地铁,还有市域快线RER和市郊铁路。
大巴黎都市圈基本资料
市域快线,类似上海规划要建设的嘉定快线及松江快线等。巴黎有5条,约600公里。
巴黎市域快铁RER线网运营图与线网图
市郊铁路,类似上海的机场联络线、嘉闵线、示范区线等。巴黎有8条,约903公里。
巴黎市郊铁路Transilien线线网运营图
加起来,巴黎的轨交总里程达到约1720公里!
按照国家交通运输部的数据,上海轨交里程截至今年8月是871.6公里,我们统计上海在建的轨交还有16条(含延伸线)约466公里,加起来是1338公里。(数据口径有时不一致,但在今天这个话题中并不重要)
大巴黎人口约1230万,人均轨交里程约1.4公里;
上海人口近2500万,人均轨交里程不到0.54公里!
国内排行榜体现出“厉害了,我的国”,其实拿上海全市域所有轨交加起来,和巴黎市中心(相当于上海内环)的地铁去比,岂不贻笑大方。
注意,我们只比较轨交里程,国外一些城市地铁或市域铁路时间久、设施旧、服务差,和我们国内没法比,那是另一件事。
再看日本的东京。
国内的排行榜中,东京地铁里程348.6公里,和我们青岛一个水平。
事实上呢?这个数据大致只是东京都(627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外环内)地铁+单轨+胶轮路轨的里程。
对应我们的城市范畴,东京都市圈1都3.5县,约1.64万平方公里(和北京面积一样),轨交分地铁、JR和私铁三类,合计里程是多少呢?
3809公里!
这个数据不包括跨城通行的新干线、路面有轨电车等,都是“乘客原则”的城市轨交:从乘客使用的角度出发,能够用于上下班、日常消费娱乐等出行需求,并实现公交化运行的所有城市快捷客运轨道交通线路。公交化运行的特点包括:无需提前购买车票,刷卡或扫码即可进出站;班次密集,随到随走,无需在站厅长时间候车。
东京都市圈人口约3866万人,人均轨交里程约1公里。
再简要说下英国伦敦。
伦敦1863年就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至二战前,大伦敦及周边地区的轨道网络格局已基本稳定:中心城区为环状+放射状地铁网,外围形成完整的放射状铁路网。
大伦敦及周边地区的轨道交通体系,包括国铁、市域铁路、地上铁(Overground)、地铁(Tube)、中运量DLR等,目前总里程数约3504公里!
大伦敦人口近900万,人均轨交近4公里!
伦敦轨道交通系统图
因为资料不全,不能核实这里面是不是包括我们类似高铁及普铁线路这种。即便含上,伦敦的总里程及人均里程,也远远超过上海。
总体对比下来会发现:
1、与东京、巴黎及伦敦这些老牌全球城市相比,上海的轨交总里程及人均里程都远远落后;
2、上海到这几年才开始规划包括市区线地铁、市域铁路及快线等多层次的轨交体系,而这些老牌城市二战前就基本形成了这种多层次轨交网络。
时间不等人
我认为上海需要现在抓紧“大干快上”建轨交的另一个原因,是时间不等人。
贵道蕉通整理过上海各条轨交的预算及每公里成本。大致可以看到,2010年以前上海地铁每公里成本2-6亿为主,2010年-2020年5-10亿为主,而最近的18号线二期、19号线和23号线,已经来到了20亿左右。当然在郊区跑的市域铁路便宜些。
发达国家基建能力越来越弱,部分原因是因为人工成本太高了。
前面说的东京巴黎等城市,约80%的轨交线路都是二战以前建设的。
我们现在还是基建狂魔,是因为人工和材料成本都还低。但是,我们终究也要走到发达国家人工成本高企那一天。不趁现在成本低的时候,超前建设,以后也会面临建不起的问题。
国家当下在西部大兴土木,建水电站、建高铁和高速,应该也有这方面的战略考量。
上海要建设全球卓越城市,发达的轨交网络是必须的。晚建还不如早建。
当然,会有反对意见,比如:
建那么多轨交,有那么多人坐吗?
现在上海地铁都亏不起了,再继续建设钱从哪里来?
汽车是主导产业,轨交太多会不会影响汽车销量?
这些问题涉及轨交投资与运营模式,及城市交通价格体系的问题,我们后续再来分析。
我先拿东京的两组数据来暂时回答以上这些疑问:
1、东京都市圈3809公里轨交,99%的线路可以实现运营上的财务自给自足,无需依赖政府补贴。
2、东京都市圈汽车保有量约1600万辆,上海则是600万辆。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来源:执着的晚风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