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棋局:棋手谋权,棋子逆袭?3000年权力博弈背后的人性真相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5 04:05 1

摘要:赵高站在旁边,声音像毒蛇吐信:“丞相想好了?扶苏继位,你这丞相之位还能坐几天?”

前言

公元前210年,沙丘宫的烛火晃得人眼晕。

李斯握着笔的手,抖得厉害。

赵高站在旁边,声音像毒蛇吐信:“丞相想好了?扶苏继位,你这丞相之位还能坐几天?”

李斯终究还是画了押。

可他不知道,这一笔下去,不仅改了秦朝的命,也把自己写成了历史棋局里最惨的棋子——3年后,他被腰斩于市,全家灭族。

历史这盘棋,从来都不缺下棋的人,更不缺被下的棋。

可谁是真棋手?谁又只是棋子?

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3000年的博弈真相,看看那些在权力里挣扎的人,到底是怎么输的、怎么赢的。

一、棋手篇:能操盘的人,都懂这3条铁律

不是谁都能当棋手的。

你得会算、敢狠、能忍,缺一不可。

历史上能把棋局玩明白的人,都踩着这三条铁律往上爬。

李斯

1. 利益捆绑:给你一块糖,套你一辈子

赵高拉李斯矫诏的时候,没说“我要夺权”。

他只戳李斯的痛处:“扶苏要是当了皇帝,肯定用蒙恬当丞相。你李斯,就得卷铺盖走人。”

这句话,正好打在李斯的命门上。

李斯这辈子够牛了吧?

帮秦始皇统一天下,定郡县制,还参与创造了小篆。

就连“皇帝”这个称呼,都有他的功劳。

可他骨子里怕啊——怕失去现有的一切。

赵高就顺着这个怕,给了他一个“共同利益”:“咱们一起扶胡亥当皇帝,你还是丞相,我还能掌权。多好?”

李斯信了。

可他忘了最关键的一点:棋手从来不会让棋子看透全局。

赵高给的“糖”,早裹了毒药。

胡亥继位后,赵高先借胡亥的手杀了蒙恬兄弟,再把李斯的权力一点点架空。

等到李斯想反抗的时候,连见胡亥一面都难。

最后只能在监狱里喊冤,可谁会听呢?

棋手给的糖,全裹着毒药——你当合伙,他当弃子。

要是你是李斯,明知道可能是坑,会为了保住丞相之位赌一把吗?

李世民

2. 暴力破局:敢掀棋盘的人,才配定规则

李斯的“棋子悲剧”刚在秦朝落幕,唐朝的权力棋盘上,又有人用更狠的招撕开了棋手的路——这人就是李世民。

要是有人挡路怎么办?

棋手的答案很简单:杀。

李世民就是这么干的。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天还没亮。

李世民带着长孙无忌、尉迟恭一群人,在玄武门设了埋伏。

李建成和李元吉刚走进来,就听见弓弦响——是李世民亲自开的弓,一箭射死了李建成。

李元吉吓得掉头就跑,尉迟恭带着人追,最后也把他杀了。

杀了兄弟还不算。

李世民让尉迟恭穿着带血的衣服,直接闯进宫见李渊。

李渊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自己再不让位,下一个死的就是自己。

只能乖乖立李世民为太子。

权力场上,规则管不住狠人——敢掀棋盘,才配定规矩。

你觉得这是乱世里的无奈生存,还是为了权力的冷血算计?

司马懿

3. 隐忍待发:能装孙子的人,才会当爷爷

李世民靠“掀棋盘”当上棋手,而另一个能忍的狠人,用装病装到快“断气”的招,熬成了终极赢家——他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是装孙子的祖宗。

曹爽掌权的时候,司马懿都快70岁了。

按理说,该退休享清福了。

可他不,他装病。

装到什么程度?

曹爽派人去探病,司马懿躺在床上,连话都说不清。

咳嗽的时候能把粥洒一身,看上去随时要断气。

派去的人回去跟曹爽说:“司马公不行了,您就放心吧。”

曹爽真信了。

开始肆无忌惮地享乐,把权力攥在手里,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可他没想起一件事:司马懿这老狐狸,当年熬死诸葛亮都没皱过眉,怎么会轻易被病打垮?

其实司马懿早开始布局了。

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在外面拉拢兵力,自己在府里偷偷联络老部下。

就等一个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249年,曹爽带着皇帝去高平陵扫墓。

司马懿一下子从床上爬起来,带着人控制了洛阳城,还以太后的名义下旨,说曹爽谋反。

曹爽手里有皇帝,本来能反抗。

可他贪生怕死,居然信了司马懿的“承诺”:“只要你交权,就放你一条生路。”

结果呢?

曹爽一交权,司马懿就把他全家都杀了,连三岁小孩都没放过。

能装一辈子孙子,才配当最后赢家。

要是你是曹爽,会信这“快断气”的老狐狸,还是早做防备?

二、棋子篇:落子的人,只有两种结局

棋手的手段够狠,可棋盘上的棋子,命运却大多身不由己——比如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活成了最惨的工具人。

棋手风光,可棋子呢?

大多数棋子,要么被牺牲,要么在绝境里拼一把。

能不能逆袭,全看命。

扶苏

1. 被动献祭:工具人的命,早就定好了

扶苏是最惨的棋子之一。

他是秦始皇的长子,仁厚有才华,本来该是秦朝的接班人。

可秦始皇不喜欢他——因为扶苏总跟自己唱反调。

比如秦始皇坑儒,扶苏就劝:“天下刚安定,不宜重罚儒生。”

秦始皇生气了,把扶苏派到北方,跟着蒙恬守长城。

这一去,就把扶苏推到了危险的边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路上病死。

赵高和李斯矫诏,让扶苏自杀。

蒙恬当时就劝他:“陛下在外,没立太子。这诏书说不定是假的,咱们先问问再说!”

可扶苏摇摇头,说“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然后就拔剑自刎了。

他到死都没明白,自己敬的父亲,早把他当成了稳定皇权的棋子。

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太子?

因为他怕太子夺权,哪怕是自己的儿子。

扶苏的仁厚,在秦始皇眼里不是优点,而是威胁——要是扶苏在朝中,肯定会有大臣支持他,到时候自己的权力就不稳了。

所以秦始皇故意把扶苏派走,其实就是把他当成“备用棋子”:有用的时候用,没用的时候就扔。

赵高和李斯,只是顺水推舟,替秦始皇“清理”了这个棋子而已。

工具人的悲剧,从来是把“被需要”当成了“很重要”。

换作是你,一边是“父命不可违”的忠孝枷锁,一边是“诏书可能造假”的理性怀疑,你敢赌一把先求证吗?

赵匡胤

2. 绝境逆袭:棋子敢赌,也能当棋手

扶苏的被动献祭,是棋子的常态;但也有不甘当弃子的人,靠自己赌出了棋手的命——比如后周将领赵匡胤。

赵匡胤本来是后周的将领,跟着周世宗柴荣打仗。

柴荣很信任他,临死前还把兵权交给了他,让他辅佐年幼的周恭帝。

柴荣以为赵匡胤会忠心耿耿,可他没算到,赵匡胤早就有了自己的心思。

公元960年,边境传来消息,说契丹人打过来了。

朝廷让赵匡胤带兵出征。

赵匡胤带着兵走到陈桥驿,停下来不走了。

晚上,他的部下突然闯进来,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跪在地上喊“万岁”。

赵匡胤还装模作样地说“你们这是逼我啊”,可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这就是陈桥兵变——赵匡胤从一个将领,一下子变成了皇帝,建立了宋朝。

你以为这是偶然?

其实赵匡胤早布好了局。

他在军队里威望极高,跟很多将领都是拜把子兄弟,早就把兵权牢牢抓在手里。

边境的消息,说不定就是他自己放出去的——目的就是借出征的机会,调动军队,然后“被迫”当皇帝。

棋子想当棋手,得敢赌,还得早留后路。

你觉得他这“黄袍加身”,是部下真心拥戴,还是早设计好的局?

三、棋局篇:没人能逃掉的3重宿命

不管是棋手还是棋子,都逃不开历史棋局的宿命——哪怕是把秦朝搅乱的赵高,最后也栽在了自己布的局里。

因为这盘棋太大了——大到你以为自己在操盘,其实只是被时代推着走。

赵高

1. 棋手变棋子:权力的反噬,比刀还狠

赵高以为自己能当永远的棋手。

他杀了李斯,杀了胡亥,甚至想自己当皇帝。

可他忘了,棋手杀棋子,棋子也能反过来咬棋手。

胡亥死后,赵高把玉玺拿在手里,想登基称帝。

可大臣们都低着头,没人敢支持他。

赵高没办法,只能立子婴为秦王。

可子婴,根本不是胡亥那样的软柿子。

他知道赵高想杀自己,就故意装病,不去登基。

赵高只能亲自去请,刚走进子婴的宫室,就被埋伏好的人杀了。

子婴还不解气,把赵高的头砍下来,挂在城门上示众,灭了赵高的三族。

赵高到死都没明白:他杀了那么多人,以为自己能掌控一切,可最后还是成了别人的棋子,死得比李斯还惨。

用权力害人的人,终会被权力反噬——没人能永远当棋手。

你说赵高到死那一刻,有没有后悔自己太贪权?

秦桧

2. 局外有局:时代比人强,再狠也没用

赵高的“棋手变棋子”不是个例,南宋的秦桧,也以为自己握了权,其实只是更高层手里的刀。

秦桧害岳飞,很多人都骂秦桧是奸臣。

可你有没有想过,秦桧其实也是一颗棋子?

宋高宗赵构才是真正的棋手。

赵构为什么不想让岳飞北伐?

因为他怕岳飞把宋徽宗、宋钦宗接回来。

要是这两个老皇帝回来了,他这个皇帝还怎么当?

所以他需要一个人,帮他把岳飞除掉。

这个人,就是秦桧。

秦桧当然也想掌权,所以他心甘情愿地当这个“坏人”——帮赵构除掉岳飞,然后自己当宰相,掌握大权。

可秦桧到最后也没好下场。

他死后,宋高宗虽然给了他谥号“忠献”,可宋孝宗继位后,立刻把他的谥号改成“缪丑”。

还把他的雕像跪在岳飞墓前,让他永远受后人唾骂。

秦桧以为自己是棋手,其实只是宋高宗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用完了,就扔在一边,还得背上骂名。

个体再狠,也敌不过时代的棋盘——你以为在操盘,其实只是替人挥刀。

你觉得秦桧是主动作恶,还是被迫当“背锅侠”?

3. 小兵乱局:不起眼的人,也能改棋局

大人物的棋局里,不光有丞相、皇帝,连不起眼的小兵,也能趁漏子改了棋局——比如明朝的石亨。

石亨本来是明朝的将领,在“土木堡之变”后,帮于谦保卫北京,立了大功。

可他不满意于谦掌权,更不满意明代宗朱祁钰当皇帝——因为朱祁钰是临时继位的,原来的皇帝朱祁镇还被瓦剌俘虏着。

后来朱祁镇被放了回来,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里,整整七年。

石亨觉得机会来了。

公元1457年,石亨趁着朱祁钰病重,带着一群人,偷偷打开南宫的门,把朱祁镇接了出来,重新扶上皇位。

这就是“夺门之变”。

朱祁镇复位后,杀了于谦,封石亨为忠国公。

石亨一下子成了朝廷里最有权势的人。

谁也没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将领,居然能把皇帝换了。

石亨为什么敢这么干?

因为他看到了棋局的漏洞:朱祁钰病重,没有儿子,朝廷里很多人都怀念朱祁镇,只是没人敢站出来。

石亨赌了一把,结果赌赢了。

当然,石亨最后也没好下场——他掌权后太嚣张,甚至想谋反,最后被朱祁镇下狱,死在了监狱里。

可不管怎么说,他确实当了一次棋手,哪怕只有几年。

别小看小兵——漏算的棋手,往往栽在不起眼的棋子上。

要是你是石亨,会冒着灭族风险,赌这一把“换皇帝”的机会吗?

结尾

说了这么多历史上的棋局,你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

没有永远的棋手,只有永远的权力;没有不变的棋子,只有不愿醒的人。

李斯以为自己能保住丞相之位,结果成了赵高的垫脚石;

赵高以为自己能掌控秦朝,结果成了子婴的刀下鬼;

李世民以为自己当了皇帝就能高枕无忧,结果还要防着儿子们争权;

赵匡胤以为自己能让宋朝长治久安,结果宋朝成了历史上最软弱的王朝之一。

历史这盘棋,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能下完的。

你方唱罢我登场,有人赢了,有人输了,有人笑了,有人哭了。

可到最后,都成了史书上的几行字,供后人评说。

或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它让我们看到,不管是多牛的人,在权力和时代面前,都只是一粒尘埃。

但也正是这些尘埃,组成了历史的棋局,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看到权力的残酷,也看到那些不甘平凡的人,在绝境里的挣扎和反抗。

历史的棋局里,没有赢家,只有参与者——你要么清醒地走下去,要么糊涂地被淘汰。

参考文献

1. 《史记·秦始皇本纪》(西汉·司马迁)

2. 《史记·李斯列传》(西汉·司马迁)

3. 《资治通鉴·唐纪七》(北宋·司马光)

4. 《资治通鉴·魏纪十》(北宋·司马光)

5. 《宋史·太祖本纪》(元·脱脱等)

6. 《宋史·秦桧传》(元·脱脱等)

7. 《明史·石亨传》(清·张廷玉等)

8. 《明史·英宗本纪》(清·张廷玉等)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