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推迟怎么办?河南给出抗湿晚播小麦技术方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6 03:13 1

摘要:金秋十月本是河南小麦播种的黄金时节,但今年受9月以来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全省收秋种麦茬口衔接偏紧,麦播时间较常年推迟7-15天,部分地块还面临土壤湿涝、播期进一步延后的难题,让不少农户犯了愁。不过无需焦虑,河南省已出台成熟的抗湿晚播小麦技术方案,只要严格遵循科学

金秋十月本是河南小麦播种的黄金时节,但今年受9月以来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全省收秋种麦茬口衔接偏紧,麦播时间较常年推迟7-15天,部分地块还面临土壤湿涝、播期进一步延后的难题,让不少农户犯了愁。不过无需焦虑,河南省已出台成熟的抗湿晚播小麦技术方案,只要严格遵循科学方法落实田间操作,晚播小麦依然有望稳产丰产。

农业农村部小麦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表示,持续阴雨对麦播是把"双刃剑":虽给收秋腾茬、整地播种带来困难,但也显著增加了深层土壤储水量,为小麦足墒播种、出苗及后续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据省气象部门预测,10月底至11月上旬,全省大部土壤墒情将转为适宜,为麦播提供了良好窗口期,全省麦播大面积展开预计在10月25日左右。

面对晚播挑战,河南推行成熟的"四补一促"应变栽培技术,这是保障晚播小麦产量的核心举措。所谓"四补一促",即选用晚播早熟品种以种补晚、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科学施足底肥以肥补晚,同时加强冬前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壮,为小麦安全越冬和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落实技术方案,首先要严守"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原则,践行"宁晚勿烂、适墒应变"理念。截至10月19日监测数据显示,全省72%的测站土壤偏湿,53%的测站土壤水分过饱和,此时盲目抢播极易导致烂籽烂苗。农户需等待耕层土壤达到"手握成团,轻丢即散"的适宜墒情(相对含水量70%-80%)再播种,这是保障出苗率的关键。

整地播种环节要牢记"四不宜":不宜过早粉碎秸秆,避免影响土壤散墒;不宜过早用大型农机翻耕整地,以防破坏耕层土壤结构;不宜在土壤过湿时机械镇压,尤其忌播后重压,以免造成土壤板结;不宜盲目抢时早播,防止因土壤湿度大、透气性差引发烂籽烂苗。墒情改善后,可采用旋播施肥一体机浅旋施肥、种肥同播,减少土壤碾压;秸秆覆盖影响散墒的地块,可将秸秆适当集中或翻动加快散墒。

品种选择无需大规模调整,我省生产推广的品种90%以上为半冬性品种,且多数介于半冬性与弱春性之间,适配当前播期。但对于超适宜播期下限的田块,需及时更换晚播早熟的半冬偏春性或弱春性品种,缩短春化时间,弥补积温不足的影响,严禁跨区种植和选用未经审定的品种。

播种细节直接影响出苗质量。土壤湿涝易诱发根茎病害与杂草生长,必须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优先选择成品悬浮种衣剂,可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免疫诱抗剂,提高出苗率和抗逆性,严禁"白籽下地";同时要避免在低温高湿条件下使用戊唑醇、三唑酮等药剂,以防产生药害。播种深度应比适期播种浅1-2厘米,控制在3厘米左右(最多不超过4厘米),助力幼苗早出土、早生长;晚播地块可采用窄行距或宽幅播种提高群体均匀性,冬前镇压需遵循"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轻不压重、压虚不压实"原则,盐碱地和播种较深的地块不宜镇压。

播量调整需科学合理,不能盲目增加。适期播种时,黄淮海北片每亩播量15-20斤、南片15-18斤;晚播麦每迟播1天每亩可增加0.5-1斤播量,10月底前每亩用种30-35斤,11月上旬可加到40-45斤,但黄淮海北片最大播量不超过40斤、南片不超过35斤,最多不超过50斤,避免后期群体过大引发倒伏、早衰和病虫害。

施肥管理要注重养分补充,前茬玉米密植耗肥多且前期降雨导致肥料淋溶,农户需科学增施底肥,注重有机无机结合,补充硫、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优先选用缓控释肥料,避免养分集中释放或流失。未进行秸秆还田的地块,可适当增加钾肥,满足小麦生长需求;后期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期长势,坚持少量多次追肥,冬前分蘖少、长势弱的地块可增加追肥次数。

病虫草害防控不能忽视。翻耕或旋耕播种的地块,优先选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土壤湿度大无法旋耕深翻的地块,可在播种2天前喷施灭生性除草剂;撒播的晚播地块建议冬前暂不除草,来年早春根据杂草情况选药喷施,喷药时需保证日平均气温不低于5℃,且避免施药前后5天内有强降温。

为确保技术落地,省农业农村厅已制定《关于小麦抗湿晚播品种选择的指导意见》《小麦抗湿晚播技术指导意见》,并派出18个省级小麦专家指导组,会同市县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手把手指导。农民朋友若有疑问,可及时联系当地农技人员,精准落实各项技术措施。

晚播不等于减产,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只要严把播种质量关、做好田间管理,晚播小麦不仅能稳产,甚至可能增产。当前正是麦播的关键窗口期,希望广大农户沉住气、讲科学,严格按照技术方案落实各项劳作,为明年夏粮丰收筑牢基础。

来源:花丛中留下美好回忆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