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传统中锋越来越难混。投射、策应、协防、护框兼具的内线,开始成为优秀内线的主旋律——低位球员需要经常拉到三分线附近去帮助球队进攻或防守。
全文 2800 字上下,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左右,献给热爱篮球的伙伴。
“xxx 只是生不逢时,如果生在这个时代那就是最好的后卫/前锋/中锋”
很多球迷发表类似这种言论之后,都会被扣上一些臆想过度,“如果球迷”的帽子。
但实际上呢,很多假设都是存在合理性的。
这就像你的大学专业一样,它在社会的地位总有高潮和低谷。
如果你学成毕业时,恰好是行业低谷,就是所谓的生不逢时了。
NBA球员也一样,同样的球员,他们既会被游戏版本淘汰,也会因为游戏版本崛起。
所以想知道加内特有没有能力竞争史上第一大前锋,一定要先了解 NBA 的版本历史。
大家都知道:
随着 NBA 一系列的规则改动,传统巨人中锋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
NBA 的发展,其实本身就是一本削弱巨人中锋的历史书。
除了不停扩展三秒区、联防合法化以外、联盟的变化还伴随着 90 年代开始挡拆战术的盛行、04年 handcheck 的取消。
随着传统中锋越来越难混。投射、策应、协防、护框兼具的内线,开始成为优秀内线的主旋律——低位球员需要经常拉到三分线附近去帮助球队进攻或防守。
与此同时,随着小球时代的崛起,NBA 的角色球员也开始具备了可怕的射程火力:
04-05赛季,NBA 全部球队场均出手三分仅有15.8次。
24-25赛季,NBA 全部球队场均出手三分高达37.6次。
这让如今的球场空间广阔,给站在罚球线上才华横溢的大个子充分的发挥空间。
所以,对于那些没办法及时跟上游戏版本的内线球员来说——这就是生不逢时。
而对于那些在游戏版本改动之前的“另类”球员来说——同样也是生不逢时。
比如凯文.加内特,他就像提前被泄漏出来的游戏代码,与当时的现实格格不入。
95年进入联盟的加内特,是一个守大于攻的全能型超巨。
他能运球,能护框,能抢板,能扑到三分线外延误对手外线再立刻归位,能踩着三分线命中长两分,能背身单打用出美如画的晃肩后仰跳投,能策应但不黏球,且很少失误。
与暴躁好动的性格相比,加内特的比赛方式却显得极其合理。
老球迷知道,加内特的失误很多都来自进攻掩护,一种游走于裁判吹罚边缘的小技巧,而不是阵地战的传球失误,再加上加内特退防极快,所以很少给对手带来快攻机会。因此一旦被凯尔特人领先 10分,对手就很难反超。只有历史级别的进攻,才能打穿巅峰凯尔特人的防守体系。
他唯一的缺点就是进攻手段既不是纯粹的持球面框,也不是传统的背身强打,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背身后仰和长两分,这使得他强攻杀伤力偏低,造不到犯规也吸引不了过多包夹。
可能因为他自己就是前车之鉴里的“前车”,所以我们没能看到一个能像杜兰特一样打球的加内特。
在科比的自传当中,单独描写加内特的章节有三章,和奥尼尔一样是书中占据篇幅最多的人物之一。如果说奥尼尔是他最强的队友,作为同时代高中生球员、黄绿大战、三年两战总决赛的一切宿命论的集合,加内特就是他眼中最强的对手之一。
加内特是真正的万金油基石,只要上场,他的球队就会马上发生变化。
即便是末年的森林狼时期,加内特的比赛依然有这样的视觉效果——四个字,立竿见影,进攻防守每个回合都有十分强的存在感。
十几年前,还在上大学的我对苏群的一次直播印象深刻:“你说你看了多少年的球,但你看不出邓肯和加内特打球的好,那你这些年的球不是白看了吗?”
基于以上他的技术特点,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猜测:他漫长生涯的正负值表现应该是顶级的。因为对于这种团队增益极强的球星,他的价值一定可以通过最简单的正负值来体现。
原理很简单:我在场,团队赢分,我下场,团队输分。
常规赛:1382场,每一百回合,只要他在场球队可以胜出5.2分,当他下场球队比分会输 6.1分,On-Off 值为11.3。
季后赛:82场,每一百回合,只要他在场可以胜出对手2.5分,当他下场球队比分会输 12分,On-Off 值为 14.5。
很多超巨在这个数据上都不如加内特,我把能想到的巨星都搜了一下,即便是全场持球在手的詹姆斯、保罗都一样。
而蒂姆-邓肯的整个职业生涯,他在场的时候马刺可以赢对手9.7分,但是他不在场的时候,队友也可以赢对手1.7分,所以他的 On-Off 值只有8,季后赛为7.5 。
可以看到,邓肯有 12 个赛季都享受着自己不在场上,队友也会打出净胜比分的团队条件。
而加内特只有 3 个赛季。
邓肯是毫无疑问的历史第一大前锋,但是 KG 和他的差距一定不似荣誉差距的这般夸张。
如果分成两个阶段看会更有意思:
明尼苏达13年的生涯常规赛中,加内特在场的时候,森林狼还稍微可以赢3.8分,不在场的时候要输8.4分。季后赛更惨,在场也要输3.9分,不在场要输13.9分。
直到去了波士顿之后,一切终于发生了变化。
常规赛:
季后赛:
这些数据也印证了科比在自传《曼巴精神》中写到的这段话:
“我觉得人们对凯文·加内特的认可还不够。他曾是自己所效力过的每支球队的防守核心,且很有话语权。他有着修长的手臂和出色的运动能力,作为一名善于指挥沟通的领袖和盖帽者,他能够掌控球场上的大片区域。
以他那样的身高,他的全能令人惊叹,并且最终改变了比赛格局。他会运球、传球和投篮。说实话,我们都很庆幸,明尼苏达在他的巅峰时期没有为他配备大量有天赋的队友。如果他们那样做,我们和圣安东尼奥就会迎来真正的挑战。”
所以,加内特就是小球时代最好的内线。
即便是老年的加内特也依然可以对敌人造成十足的破坏。
13-14 赛季常规赛,布鲁克林篮网主场102-98击败金州勇士,加内特在最后13秒的时候抢断库里,终结勇士的10连胜。
同赛季,布鲁克林客场挑战凯尔特人,最后十几秒,“回家”的老狼王抢断自己的小兄弟隆多,一条龙上篮带走比赛。
你可以看到,在 37 岁的高龄之下,他依然保留了什么样的敏捷性和判断力。
时钟拨向前,10-11赛季,加内特伤停9场后复出迎战魔术,在最后时刻抢断尼尔森险胜魔术。此役,拥有当时联盟第一中锋德怀特.霍华德的魔术,只在内线拿到了26分。
05-06赛季,森林狼客场击败如日中天的太阳,加内特对马里昂用完美的最后一封带走了胜利。
07-08赛季,加内特第一回面对老东家森林狼。加内特在最后关头扎紧步伐,以2米11的身高,直接贴身生断身高1米83的小后卫塞巴斯蒂安-特尔费尔,为凯尔特人保住胜利。
这球我放在最后,是因为我觉得这球就是他生涯最好的缩影。只是对于加内特自己来说,这一切美好来得太晚,也结束得太快。
就像他讲的:"那支凯尔特人不应该只有一个总冠军。"
和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我们的成功失败和个人能力并不是完全挂钩,更多的还是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曾经的NBA ,便是一台好戏,演出人生社会的缩影。
来源:自贡体育产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