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了!25国艺术家在龙泉一起“玩泥巴”,竟成了一道风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5 16:50 1

摘要:10月21日至23日,第三届“龙泉论剑・万邦造物”中外艺术家艺术装置共创活动在龙泉举行。来自25个国家的110多位艺术家齐聚这座千年剑瓷之都,开启一场文化探索与艺术共创之旅,为多元文化深度交融注入鲜活活力。

10月21日至23日,第三届“龙泉论剑・万邦造物”中外艺术家艺术装置共创活动在龙泉举行。来自25个国家的110多位艺术家齐聚这座千年剑瓷之都,开启一场文化探索与艺术共创之旅,为多元文化深度交融注入鲜活活力。

作为本次活动最具温度的核心环节,“瓷语同心”公共装置共创,用泥土与创意书写了多元文化交融的生动注脚。活动现场,龙泉本土非遗传承人率先展示了拉坯、刻花、跳刀等青瓷传统技艺,细腻的手法与精湛的工艺让艺术家们赞叹不已。随后,艺术家们纷纷拿起刻刀,在心形截面的泥条上,用母语、方言、符号或表情等多元方式刻下心声与创意,有的勾勒本国特色纹样,有的书写文化寄语,有的以抽象符号传递情感。每一根泥条,都像一页独一无二的“文化日记”,镌刻着不同文明的独特印记。据了解,这些作品将被统一摆放至中央展示区,共同组成“世界之心”大型公共艺术装置,以无声的艺术语言,诠释跨越国界的文化共鸣。

这场“泥土上的文化对话”,让国际艺术家与龙泉传统工艺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振。泰国艺术家Mai Nopkamon是首次到访龙泉,她直言此次体验“超出预期”:“龙泉青瓷的温润质感让我着迷,我想留下来深入学习这门技艺,未来争取成为望瓯・陶溪川驻场艺术家,把青瓷元素融入我的创作,让更多人看见这份东方美学。”在现场展示玉壶春瓶手工拉坯技艺的龙泉青瓷匠人季冬,被艺术家们的创意打动。他说,“他们的思路很自由,用符号代替文字、用抽象图案传递情感,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创新不是丢掉传统,而是用传统工艺承载更多元的文化,‘瓷语同心’正好做到了这一点。”

“‘瓷语同心’的核心,就是‘在差异中找共鸣’。” 该装置创意发起人、望瓯・陶溪川驻场艺术家周洁道出设计初衷,“爱心是全球通用的情感符号,让艺术家们用最熟悉的方式表达,就是希望打破语言壁垒,用泥土传递最本真的情感。”她透露,所有泥条作品后续将统一施以龙泉标志性的梅子青釉或粉青釉,烧制完成后将永久陈列在望瓯・陶溪川户外草坪,成为龙泉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地标”,让这份跨文化的温暖长久留存。

活动期间,国际艺术家们还走访了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宝溪乡溪头村、西街历史文化街区、龙泉青瓷博物馆、龙泉宝剑博物馆等地,观摩龙窑开窑仪式、体验宝剑热锻工艺。这些经历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龙泉的匠心底蕴,也为“瓷语同心”公共装置共创注入了更丰富的文化灵感。

“这里山清水秀,有一种能让人静下心的静谧,我真的很喜欢龙泉,希望能多待在这里,创造出更深刻的作品。”来自墨西哥的艺术家Ana Patrica Martos坦言,在龙泉她能完全沉浸在创作中,此次她特意在泥条里融入了墨西哥元素,“到时覆上龙泉的经典釉色,就是两种文化的对话,这正是‘瓷语同心’的意义。”

“‘瓷语同心’不是一次简单的创作,而是一场‘文化的双向奔赴’。”龙泉望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俊表示,活动延续“龙泉论剑”的品牌效应,通过“体验+交流+共创”的模式,让国际艺术家真正走进剑瓷文化。相比前两届,本届活动还新增了剑瓷文化、山水风光、民俗烟火等内容,不少艺术家甚至自发提议增加行程,足见大家对龙泉文化的认可。

据悉,前两届共创活动的作品落地装置后,都为龙泉增添了一道文化风景。长6米、宽4米、高3米的巨型“龙泉瓷屋”,就是在第一次共创活动中由40个国家130位国际艺术家与龙泉本土40位青瓷手艺人一起集体创作而成,成为国际艺术交流与龙泉千年剑瓷文化碰撞的鲜活见证。

来源:数字生活in丽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