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深入的基础研究的前提,很难研发出原始创新药物。”10月24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生命时报主办的第十七届健康中国论坛在京举行。在院士论坛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对如何进行原始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提出独到见解。
“没有深入的基础研究的前提,很难研发出原始创新药物。”10月24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生命时报主办的第十七届健康中国论坛在京举行。在院士论坛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对如何进行原始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提出独到见解。
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教授在第十七届健康中国论坛上分享交流。牛宏超 摄
以下为发言整理:
我们要把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产业化三者联动起来。基础研究是源头创新,从疾病发病机制、治疗靶点研究出发,为创新药物、药械的研发打下基础。基础研究需要长期加强。同时,要加强临床转化,把实验室成果快速在临床上验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惠及老百姓,“最后一公里”是产业化,就是要把创新产品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投放市场,从而降低成本与价格,最终才能用于治病救人。
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非常火热,CAR-T细胞疗法、PD-1只对一部分肿瘤有效。如果想进一步扩充肿瘤治疗的武器库,需要肿瘤疫苗等新技术。我们最近研发的针对鼻咽癌,肝癌,卵巢癌以及淋巴瘤等治疗性肿瘤疫苗已开展临床试验。
癌症疫苗分成两种: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前者是指在尚未患病时接种,以预防疾病,如HPV疫苗;后者指患病后接种,以治疗疾病。癌症疫苗研究已有50年的历史,经历了很多次失败,但与过去几十年相比,如今有了更大的成功可能性。我们自主研发的mRNA肿瘤疫苗WGc-043在2024年5月获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于2024年8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开展Ⅰ期临床试验。
从过往经验来看,科研成功转化需要四个链条:创新、产业、资金、人才等链条。在创新链条方面,要有很多原始创新,为后续产品开发奠定基础,还要重视临床转化。产业链条则要建设制药工厂。资金链条方面,要通过融资等手段,获得创新药研发、转化的资金。最关键的是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复杂过程,这就需要高校院所培养人才时应该注重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