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4日下午,“精诚无间 薪火相传”纪念孙中山宋庆龄结婚110周年主题活动在宋庆龄陵园启幕。活动由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主办,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管理处共同协办。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0月25日报道:10月24日下午,“精诚无间 薪火相传”纪念孙中山宋庆龄结婚110周年主题活动在宋庆龄陵园启幕。活动由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主办,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管理处共同协办。
主题活动上,纪念片《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精神仍然活在我们心中》正式发布。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管委副主任吴剑、东方网常务副总编辑张桑共同登台,完成纪念片发布仪式,并现场播放影片剪辑版。细腻的画面、珍贵的史料,让现场观众提前感受孙宋二人“为理想并肩”的动人故事。
据介绍,该纪念片共4集,将于2025年10月25日起,在东方网平台陆续推出,旨在通过新媒体传播矩阵,让孙宋精神跨越时空,触达更广泛受众。
谈及“精诚无间 薪火相传”这一活动主题的深刻内涵,吴剑表示,“精诚”二字出自《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无间”则源自《解嘲》“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原本是形容人与人之间至诚相待、毫无隔阂的状态;而这一主题的灵感,更来自孙中山亲手书写的“精诚无间同忧乐 笃爱有缘共死生”对联。“这副对联是孙中山赠予宋庆龄的珍贵礼物,宋庆龄将承载着这份心意的册页,珍藏了一辈子,既是二人风雨相伴的见证,更道破了他们感情的核心——从不是单纯的儿女情长,而是为‘振兴中华’共同奋斗的信念,这才是‘精诚无间’最动人的诠释,也是我们今天倡导‘薪火相传’的精神根基。”吴剑分享说。
此外,来自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管委系统青年研究者卢荣艳、符朋、郑培燕接力登场,结合馆藏的文物文献,围绕孙中山宋庆龄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革命爱情,以及他们的和平思想作交流发言。
活动现场,还特邀嘉宾访谈环节,吴剑与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副会长吴景平,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徐涛,东方网总编辑助理、媒体中心主任靳慧一道,围绕“孙宋精神的当代意义”“新时代传播路径”展开深入交流,观点碰撞间让精神传承的方向愈发清晰。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珍藏着1922年8月至1923年2月,孙中山在沪期间收到的500多通函电,这些函电先由宋庆龄亲自保管,如今已成为解读孙宋精神的关键史料。”吴景平以馆藏史料为切入点,进一步阐释孙宋精神的当代价值:函电里记录的,是革命低潮期二人及支持者‘为救中国’的艰苦卓绝,而这种‘以家国为念、为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正是当下我们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徐涛则结合上海与孙宋的深厚联结补充道:“从1885年首次来沪到1925年逝世,孙中山与上海结缘40年。这里不仅是他政治生涯的重要驿站,更因与宋庆龄的结合,从‘寓居地’变成了‘家’,二人居住的香山路周边形成‘红色一公里’,聚集了众多仁人志士。可以说,孙宋精神是上海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传承这份精神,也能进一步增强我们对城市红色基因的认同。”
作为媒体传播代表,靳慧则带来了青年视角下的传播实践经验,与吴剑此前提到的“薪火相传”形成呼应:“自2023年东方网与文管委合作以来,以90后为主的团队一直在探索孙宋故事的年轻化表达。我们发现,年轻人不仅会关注‘宋庆龄的审美放在今天仍不过时’这类生活细节,更会被二人‘相互独立又彼此扶持、共追理想’的平等关系打动。”她表示,未来会继续以青年熟悉的语境解读孙宋精神,让“薪火相传”真正走进年轻群体。
吴剑也补充透露,为给传播提供更坚实的内容支撑,文管委正推进孙中山故居修缮、馆藏文物文献数据库建设,同时深化“宋庆龄与国际友人”等专题研究,让孙宋故事有更多新内容可讲。
访谈环节落下帷幕后,情景讲述剧《至暗中的那束光》上演,演员们以生动的演绎,再现了孙宋二人在革命至暗时刻坚守理想、彼此支撑的故事,将“精诚无间”的内涵具象化,也为整场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此次主题活动,既是对孙中山宋庆龄结婚110周年的深情纪念,更是孙宋精神当代传承的生动实践。随着纪念片的即将上线、各类研究与传播工作的推进,“精诚无间”的信念、“振兴中华”的理想,必将在新时代持续传递、焕发新的光彩。
来源:纵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