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大脑的“工匠” 重庆医生近30年拆了5000多个大脑“定时炸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5 05:19 1

摘要:10月24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获悉,该院神经外科刘俊教授从医近30年,已完成五千多例脑动脉瘤手术。刘俊的手术刀在毫米级的生命禁区稳如磐石,如同拆弹手在大脑内拆除了5000多个“定时炸弹”。

脑血管瘤5662例,脑肿瘤2034例,脑外伤1298例,血管畸形1162例,脊髓血管疾病163例……

10月24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获悉,该院神经外科刘俊教授从医近30年,已完成五千多例脑动脉瘤手术。刘俊的手术刀在毫米级的生命禁区稳如磐石,如同拆弹手在大脑内拆除了5000多个“定时炸弹”。

刘俊正在做手术。

刘俊每天早上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仔细研究着当天手术患者的CT影像。笔记本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出血位置、血管走向,甚至连微小的钙化点都被特殊标记。

“多摸清一分病情,手术台上就多一分胜算”,这是刘俊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近40年的座右铭。在他拥有万余例手术病例的庞大数据库里,脑动脉瘤手术占比超过一半,这不仅是技术的积累,更是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对生命敬畏的具体体现。

脑动脉瘤被称为“颅内定时炸弹”,是因为其壁薄如纸、形态不规则,在血流冲击下随时可能破裂。刘俊介绍:“脑动脉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脑血管局部异常扩张形成的‘气泡’,一旦破裂出血,死亡率高达30%。”

面对这样的“定时炸弹”,刘俊开展了5000余例脑动脉瘤手术。他创新性地应用复合手术再通术式,使动脉瘤夹闭术的成功率大幅提升。在手术中,刘俊手持器械在毫米级的空间内操作,汗水顺着额角滑落却不让手有半分颤抖。他凭借精湛技艺实现了高达96%的治愈率。

这样的严谨,在手术台旁化作极致的专注。有次深夜,急诊送来一位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持续飙升,生命体征濒临崩溃。他被紧急从家中喊来手术。

这台手术,从深夜十一点持续到凌晨三点,当止血成功、患者血压逐渐平稳时,他才靠在墙边,长长地舒了口气,指尖的疲惫却掩不住眼里的光——又一条生命,被他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在刘俊的病例数据库里,存下了每一位患者个人信息、影像检查资料、手术治疗方案,特别是详细总结了治疗过程的经验教训。他说:“对于我每一次总结都有收获、提升。对于患者就是要个性化精准评估,站到患者的角度为他们考量手术的风险和必要性,这样才能追求最佳治疗效果,让治疗全流程更有温度!”

刘俊的手机里存满了患者的感谢短信。一位脑血管瘤患者在康复后留言:“在刘俊教授和其他医生长达8个小时及时手术下,让我重生,遇到这样的医生,是我的幸运。”

如今已年近花甲的刘俊,依然保持着清晨六点半到岗的习惯。办公桌旁围绕着他手把手带教的年轻医生,病历上的标注、手术中的经验,正一点点传递给后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秘密,最重要的就是把别人休息的时间,都用在了守护生命上。”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新桥医院供图

编辑:高鑫 责编:林祺,秦雨 审核:杨四海

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潮鞋客Ailc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