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说这31年的分离与牵挂,都融化在这片跨越重洋的哭声里。而这场迟来的团聚,也是隐蔽战线英雄吴石将军,用生命铺垫的结局,确实令人非常动容。
1981年12月,美国洛杉矶机场,冬雨刚过,空气里带着湿润的凉意。
彼时,77岁的王碧奎拄着拐杖站在接机口,在女儿吴学成和儿子吴健成的搀扶下,眼睛死死盯着通道尽头。
很快,当两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中时,老人颤抖着扑了上去,抱住前来的吴韶成与吴兰成放声痛哭。
吴学成和吴健成也站在一旁,看着三十余年未见的兄姐,眼泪顺着脸颊滑落。五人相拥在一起的场景,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可以说这31年的分离与牵挂,都融化在这片跨越重洋的哭声里。而这场迟来的团聚,也是隐蔽战线英雄吴石将军,用生命铺垫的结局,确实令人非常动容。
1949年8月,在福州解放前夕,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面临着人生最艰难的抉择。
彼时的他早已秘密加入中共地下组织,并且凭借职务之便,已经为解放军传递了包括长江布防图在内的无数核心情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不过,当蒋介石电令其“携眷赴台”时,吴石第一时间想到,这是潜伏台湾、策应解放大业的唯一机会,但同时也意味着踏入了生死未卜的深渊。
于是,为避免引起老蒋怀疑,吴石决定带妻子王碧奎和年幼的次女吴学成、幼子吴健成赴台,将长子吴韶成、长女吴兰成留在大陆。
其实对于这样的安排,吴石何尝不愧疚,而身为母亲的王碧奎更是肝肠寸断,但在那种形势下,也不得已而为之,于是就默默同意了丈夫的抉择。
就在吴石夫妇动身离开大陆前,他将一幅旧画册交给吴韶成,背面写下“谨守家风”四字,成为了他留给大陆子女的最后嘱托。
8月14日,吴石一家登上了飞往台北的军机。在机舱里,16岁的吴学成紧紧牵着7岁弟弟的手,望着窗外越来越小的福州城,她内心的滋味也是难以言说。
只不过当时的她并不知道,这一飞,便是与兄姐有了三十余年的隔绝。
吴石将军到了台湾后,继续在刀尖上行走,与大陆派来的交通员朱枫紧密配合,源源不断的向党中央提供绝密核心情报。
可是谁能料到,1950年3月,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叛变,其记事本上“吴次长”三字成为致命线索。
最终,保密局特务闯入吴石府邸,将这位潜伏在国民党心脏的情报英雄逮捕归案。当时王碧奎刚想上前阻拦,便被特务推倒在地,并且将她一并带走。
在狱中,吴石遭受了各种酷刑,甚至一只眼睛被折磨至失明,但始终未吐露半个字。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吴石与朱枫、陈宝仓、聂曦三人从容就义,临刑前手书绝笔:“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字里行间满是家国忠诚,唯独未提个人荣辱,令人泪目。
而与此同时,在另一间牢房里,王碧奎还在苦苦等待丈夫的消息,她不知道,那个承诺“定会回家”的男人,已经永远留在了这片异乡的土地上。
当吴石牺牲后,吴学成和吴健成随即被赶出家门,瞬间从“高官子女”沦为“匪谍后代”。
尤其街头巷尾的唾骂、邻里避之不及的眼神,成了他们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而为了活下去,吴学成不得不早早辍学,嫁给一个愿意收留弟弟的普通工人,“不是为了爱情,只是想让弟弟有口饭吃。”
而吴健成也因为常常饿得头晕眼花,不得不在街头捡烟头换钱,为此,他曾不止一次在夜里埋怨父亲:“为什么要把我们带到这个鬼地方?”
可以说台湾的吴家子女日子过得凄苦,而大陆这边的日子也同样艰难。
当吴韶成考上大学后,因“反动军官子女”的身份处处受限,找工作时屡遭拒绝,甚至同学见了都要唾弃他。
而吴兰成学医时,每天也要额外打扫实验室才能获得补助,为了活下去,兄妹俩从不提及父亲的名字,仿佛这样就能避开世俗的偏见。
当时监狱中的王碧奎本来要判刑多年,幸亏吴石旧友陈诚暗中相助,她才得以熬了七个月出狱。
可想而知,当她看到儿女衣衫褴褛的模样时,这位出身书香门第的女子,第一次在孩子面前哭得撕心裂肺、痛不欲生。
此后,王碧奎带着两个孩子在台北过着清贫的生活。为了养活家庭,她白天在工厂缝补衣物,晚上帮人洗衣做饭,双手布满裂口却从不叫苦。
不过,她常常在深夜拿出吴石的旧照片,一遍遍抚摸丈夫的脸庞,嘴里喃喃自语:“孩子们都好好的,你放心。”
据悉有一次,吴学成在整理旧物时发现父亲的狱中书信,上面写着:“余年廿九,方与碧奎结婚。此次累及碧奎,无辜亦陷羁缧绁,余诚有负。”
可以说将军的短短数语,让母女俩抱着哭了一整夜。
尽管日子在艰难中缓缓前行,但吴健成还是凭借过人的天赋,在半工半读中完成学业,于1977年考入台湾大学,后意外获得美国一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只不过多年后人们才知晓,这份留学许可的背后,竟有当年吴石的“对头”暗中相助,那位军官晚年坦言:“他是真正的军人,不该让子女困于仇恨”。
最终,1980年,吴健成赴美深造后,立刻申请将母亲接到洛杉矶定居,而那段时期,是这个家庭三十年来最接近“安稳”的时刻。
值得欣慰的是,大陆的吴韶成和吴兰成也在时代变迁中迎来转机。1973年,在毛主席与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国家正式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身份的正名终于让兄妹俩敢公开提及父亲。
此后吴韶成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吴兰成成为一名医生,他们始终保留着父亲留下的旧画册,每年清明都会对着台湾的方向默默祭拜。
尤其可喜的是,1981年秋,吴韶成和吴兰成终于拿到赴美签证。出发前,兄妹俩特意翻出最体面的衣服,将父亲的绝笔照片小心翼翼地放进钱包,内心无比激动兴奋。
于是1981年12月15日,洛杉矶机场的接机口上演了震撼人心的一幕。
在团聚的晚餐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拼凑着三十余年的记忆碎片,百感交集。
可以说1981年的团聚,成了王碧奎晚年最温暖的慰藉。
此后在洛杉矶的岁月里,她常常坐在窗边,看着子女们忙碌的身影,手里捧着吴石的照片,嘴里念叨:“要是你在,该多好。”
1993年,90岁的王碧奎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临终前紧紧抓着吴石的绝笔照片,留下遗愿:“把我和你爸葬在一起,回祖国去。”
1994年4月22日,北京福田公墓迎来了特殊的葬礼。吴韶成、吴兰成、吴学成、吴健成四人,分别捧着父母的骨灰,缓缓走向墓地。墓碑上“吴石将军、王碧奎夫人之墓”的字样,在春日阳光下格外庄重。
最终,从1949年的生死离别,到1981年的跨洋团聚,再到1994年的合葬相守,这个家庭用四十五年的时光,完成了跨越海峡的团圆。
来源:人物故事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