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差点以为是常规优化,结果一看细节,好家伙,直接裁了超级智能团队600人,连FAIR的研究科学家总监田渊栋都被波及了。
前几天刷到Meta裁员的消息,差点以为是常规优化,结果一看细节,好家伙,直接裁了超级智能团队600人,连FAIR的研究科学家总监田渊栋都被波及了。
田渊栋是谁?上海交大本硕、CMU博士,MetaFAIR的核心人物,主导过GaLore内存高效训练、Dualformer模型这些前沿项目,早年间还做过能赢顶级棋手的围棋AI“DarkForest”。
他推特官宣被裁后,评论区直接成了“招聘现场”,风投机构创始人在线约聊,前同事更是直接抛橄榄枝。
这阵仗,哪像普通裁员,倒像一场“顶尖AI人才的争夺战”。
本来想觉得Meta这是缺钱了才裁员,但翻了它内部的备忘录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首席AI官AlexanderWang在里面写得很明白,裁员是因为AI研究部门“太官僚化”,一个项目要走五六个审批流程,团队成员职责模糊,沟通成本比研发成本还高。
之前看到Meta的员工调研,有近四成的AI研究员说“跨部门协作像走迷宫”,还有三成觉得“做的都是重复工作,没意义”。
就拿田渊栋的团队来说,他们做基础研究,本来需要快速试错,但要跟产品、基础设施部门反复对接,等方案定下来,市场上的技术趋势都变了。
这次被裁的600人,主要集中在FAIR基础研究、AI基础设施和产品团队。
这些部门有个共同点:离“直接突破AGI”有点远,更偏向“长期铺垫”或“技术支持”。
比如AI基础设施团队,负责维护模型训练的硬件,虽然重要,但在扎克伯格眼里,可能不如直接搞大模型的团队紧急。
科技公司搞到一定规模,很容易陷入“官僚化”的坑。
谷歌、微软都遇到过类似问题,但大多是小修小补,像Meta这样直接砍核心研究岗的,还真少见。
这背后其实是扎克伯格的焦虑,Llama-4发布后口碑不及预期,跟GPT-4、Gemini比有差距,他怕再不痛下决心,就跟不上AGI竞赛的节奏了。
一边裁掉600人,一边Meta还在疯狂挖人。
而且挖的不是普通工程师,是OpenAI、谷歌的顶级专家,这些人大多进了一个叫TBD的实验室。
这个TBD实验室特别有意思,规模才几十人,却由首席AI官AlexanderWang直接带队。
里面的成员,要么是参与过GPT-4研发的核心人员,要么是谷歌Gemini团队的骨干,还有从苹果挖来的AI算法专家。
之前扎克伯格在硅谷搞“天价抢人”,开的薪资比行业平均高50%,目标就是给这个实验室凑人。
为啥Meta这么看重TBD?因为它的目标很明确:开发下一代大语言模型,实现“个人超级智能”。
简单说,就是要做出比Llama-4强得多的模型,能跟GPT-5掰手腕。
这次裁员不碰TBD,还继续给它加资源,相当于Meta把“宝”全押在了这个小团队上。
其实早在今年4月,扎克伯格就组建了超级智能团队,直接向自己汇报,目的就是赶超OpenAI和谷歌。
但Llama-4没达到预期,他就觉得之前的模式不行,必须更“精英化”,与其让几千人分散精力,不如让几十号顶尖人才集中攻坚。
这种思路像打仗,放弃外围部队,集中精锐打歼灭战。
但这里面有个风险,基础研究是AGI的“地基”,田渊栋他们做的强化学习、模型可解释性,虽然短期内看不到成果,但长期来看很重要。
现在把基础研究团队砍了,只靠TBD搞突破,万一TBD的方向错了,Meta可能连回头的余地都没有。
OpenAI现在还在兼顾基础研究和产品落地,Meta这种“孤注一掷”,确实有点冒险。
Meta这波“裁员+请神”,本质是把AI战略从“全面铺网”改成了“精准狙击”。
它想靠TBD实验室在AGI赛道上弯道超车,但也得承担人才流失、基础研究断层的代价。
田渊栋这些被裁的顶尖人才,不管是去其他公司,还是回国发展,都可能改变AI行业的格局。
现在全球AGI竞赛已经到了关键阶段,谷歌靠双团队并行,OpenAI靠产品反哺研发,Meta则选择了“精英攻坚”。
没有哪种模式绝对正确,但Meta的动作至少说明,巨头们都不想在这场竞赛中掉队。
后续就看TBD实验室能不能拿出真东西,也看被裁的人才会给行业带来哪些新变量,毕竟AI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来源:律行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