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歌发得勤,就是没人听”——薛之谦这句话一出口,430万热搜直接爆了,江苏卫视的监控室估计都能听见心跳声,因为节目组押对了:观众早就烦透“我高音能捅破天”那一套,就想看明星把遮羞布自己扯下来。
“新歌发得勤,就是没人听”——薛之谦这句话一出口,430万热搜直接爆了,江苏卫视的监控室估计都能听见心跳声,因为节目组押对了:观众早就烦透“我高音能捅破天”那一套,就想看明星把遮羞布自己扯下来。
把“最不具潜力作品”摆到台面上让歌手自己点评,这一步看似疯,其实算得精。
舞台灯光再闪,也抵不过一句“我当年也扑街”。
观众一旦意识到屏幕里的人跟自己一样会翻车,黏性就来了。
数据不会说谎,先导片上线两小时,话题阅读量从80万飙到430万,涨幅曲线比比特币还陡,说明“自黑”就是当下最稳的流量杠杆。
薛之谦敢拿“盲盒发歌”开涮,是因为他知道粉丝早把“薛式糊歌”当成梗玩,与其让外人吐槽,不如自己先笑,笑完还能落个“真诚”标签。
周深把斯文眼镜拍成表情包,看似失控,实则精准踩中B站鬼畜区审美,弹幕经济立刻反哺节目。
刘宇宁一句“错了也没事”把直播时代“翻车常态”搬到电视屏,年轻观众瞬间共鸣:原来明星也怕犯错。
张靓颖拿“靠脸吃饭”开涮更狠,直接把外界对她“花瓶”的成见翻出来当笑料,既省公关费又立住“姐不care”人设,一刀下去,黑稿无路可走。
节目组把AI拉进来一起“损”歌手,这步棋更高。
AI打分无情,观众看着机器把明星怼到墙角,心理代偿瞬间拉满:平时被老板KPI压得喘不过气的人,终于看见有人比自己还惨,而且惨得公开、惨得搞笑。
技术在这里不是炫技,是帮观众完成一次“情绪泄洪”。
对比《歌手2025》的裸眼3D、全息投影,钱花得海了去,微博热搜却只维持三小时,说明“烧钱科技”打不过“情绪价值”一条弹幕。
有人担心“自黑”用多了会反噬,可节目只给每人一分钟“失败回顾”,剩下二十分钟还是唱歌。
观众刚笑完,耳机里立刻塞进一首高质量Live,心理落差被音乐抚平,对歌手业务能力的信任值反而上涨。
这种“先打后揉”的节奏,是制作组对“注意力经济”最冷血的拿捏:先让你心疼,再让你佩服,最后让你忍不住充会员。
档期也选得鸡贼。
10月24日开播,正值各大平台开始冲年底KPI,广告部要业绩,歌手要曝光,卫视要招商,三方一拍即合,自黑就成了最低成本的“联合营销”。
薛之谦说完“盲盒”第二天,QQ音乐就上架他早年“扑街”合集,播放量一日涨700万,版权方躺赚。
周深表情包被弹幕玩坏,B站官方号顺势放出未播花絮,带起大会员折扣。
节目、平台、歌手形成“黑料产业链”,观众以为自己在吃瓜,其实每咬一口都在给别人冲销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音乐困境通道”这个环节。
镜头里歌手把最惨经历说出口,镜头外节目组把关键词剪成短视频,精准投放到30岁以下人群。
算法会推给刚被领导骂过的白领、考研失利的同学、被甲方退回方案的设计师,视频下方挂一句“失败算啥,连明星都糊过”,情绪共振+消费转化一次完成。
你以为你在刷手机解压,其实手机在刷你钱包。
有人疑惑:明星这么自黑,以后还怎么维持商业价值?
现实刚好相反。
品牌方现在最怕“完美人设”,一塌房就全网下架。
反倒是把黑点主动晾出来的艺人,风险更低。
薛之谦代言的奶茶品牌当天直播间就打出“盲盒发歌,不如盲盒喝奶茶”,销售额翻两倍。
周深拍桌子表情包被做成职场贴纸,上架半天卖空。
市场逻辑已经改写:敢自嘲等于给品牌上保险,因为观众找不到“翻车惊喜”,自然无处爆破。
对比五年前,明星连恋情都不敢公开,如今抢着把黑历史摆上桌,原因只有一个——观众换代了。
Z世代从小在互联网修罗场长大,完美人设一眼假,自带bug的真人才能让他们觉得“可交互”。
节目正是看准这条代际裂缝,把“自黑”做成入口,让音乐退到第二层,情绪升到第一层。
歌好不好听不再决定一切,歌手先被当成“人”喜欢,作品才有被听的机会。
这套打法对行业冲击极狠。
传统音综还在比key、比编曲、比舞美,《音乐缘计划》直接拆掉评判体系:唱得高不如敢自黑。
其他卫视若继续砸钱做“技术流”,只会陷入军备竞赛;若跟风“自黑”,又未必舍得让明星真揭疤。
江苏卫视这一刀,把同行逼进两难境地,自己却提前锁定年底招商C位。
观众也得警惕:当“自黑”成为标配,真诚也会变成剧本。
今天薛之谦敢笑自己糊,明天就可能被迫在每一档节目里重复“盲盒”梗;周深拍桌子一旦形成期待,不拍反而会被骂“不敬业”。
情绪价值一旦被量化,就会像曾经的“飙高音”一样,沦为新的表演牢笼。
到那天,歌手想回头认真唱歌,观众可能已经不习惯他们“正常”的样子。
节目收官前,一定会出现“过度自黑”的反噬案例,只是看哪位艺人先踩雷。
平台才不心疼,黑红也是红,下一季招商PPT里只会多一行“全网负面讨论量+300%”。
观众若只图一时解压,不加分辨地投喂流量,最终会被算法绑在“情绪过山车”上,替资本数钱还觉得自己赢了。
屏幕前的你,如果一边笑一边截图,第二天又骂明星“怎么越来越油腻”,就该想想:到底是他们变了,还是我们被训练得只接受“自黑”这一种人设?
当“不完美”也成为商品,你还愿意给真正的音乐几分钟耐心?
来源:小南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