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春天,我家娃刚满1岁半,正是黏人的时候——做饭时他抱着我腿哭,洗衣服时他扒着洗衣机转,想偷摸刷会儿手机都得趁他睡午觉。那阵儿跟老公要生活费总觉得不自在,想着“能赚点买菜钱也好”,偶然刷到头条上有宝妈分享“带娃做内容能赚钱”,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开了号,没
2024年春天,我家娃刚满1岁半,正是黏人的时候——做饭时他抱着我腿哭,洗衣服时他扒着洗衣机转,想偷摸刷会儿手机都得趁他睡午觉。那阵儿跟老公要生活费总觉得不自在,想着“能赚点买菜钱也好”,偶然刷到头条上有宝妈分享“带娃做内容能赚钱”,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开了号,没想到从第一个月只赚50块,慢慢做到了月入3000,全是不用学复杂剪辑、不耽误陪娃的实在法子,没花过一分钱报课。
一开始我完全摸瞎,总觉得“萌娃视频肯定火”。每天趁娃玩积木的时候拍他笑、拍他学走路,晚上等他10点睡了,我蹲在客厅剪视频到11点多,加滤镜、配儿歌,结果发出去播放量最多才500,第一个月就靠一条“宝宝第一次自己爬楼梯”的视频赚了50块,还是头条给新人的流量扶持。后来在头条的宝妈创作者群里跟人聊,才明白咱们带娃的宝妈,看内容更在意“能不能用得上”,不是光看娃可爱就行——从那以后我彻底换了方向,专做“带娃能直接用的干货”,没想到慢慢就有了起色。
第一个让我收益涨起来的是“碎片化辅食教程”。每天上午娃会睡1小时,我就趁这功夫在厨房拍简单辅食:比如做南瓜小米蒸糕,不用特意布景,手机架在案板旁原相机拍,边做边说“2勺小米粉、1块南瓜泥、1个鸡蛋,搅成糊蒸15分钟,10个月以上宝宝能吃,不用加糖”,最后再拍一段娃张嘴吃的镜头。没想到第一条“15分钟搞定宝宝早餐”的视频,3天播放量涨到15万,光这一条就赚了230块,比第一个月总收入还多。后来我就固定每天趁娃午睡拍一条,不用剪太多,把步骤说清楚就行,慢慢的,单靠辅食内容,月收入就到了1200。
接着我又加了“平价母婴用品避坑”的内容。带娃这两年踩了不少坑,比如30块钱的围嘴不吸水,10块钱的反而好用;号称“防胀气”的奶瓶,娃用着还是吐奶。我就把这些真实经历拍出来,比如拿两个围嘴对比,倒点水看哪个吸得快,文案里写“别买贵的,认准棉麻材质就行”。有一条讲“10块钱以内的母婴好物”,播放量破了10万,赚了180块,还收到好多宝妈评论“幸好没买贵的”。那时候我每天花20分钟回复评论,趁娃玩玩具的时候用手机写文案,不用熬夜,月收入慢慢涨到了2000。
最后让我稳定到3000的,是加了“带娃时间管理法”。好多宝妈跟我吐槽“想做内容但没时间”,我就把自己的时间拆出来分享:比如早上娃醒后陪玩1小时,趁他自己玩绘本的20分钟写文案;中午娃睡1小时拍辅食视频;晚上娃睡后花40分钟剪视频、发内容,绝不熬到11点后。这条“宝妈1天2小时做内容不耽误带娃”的视频,播放量8万,赚了160块,也让更多宝妈关注我。那时候我才发现,做宝妈内容,“真实”比“精致”重要,不用装,把自己怎么带娃、怎么挤时间赚钱说清楚,大家就愿意看。
其实我没什么特别的技巧,就是抓住了“宝妈需要实用内容”的点,而且全靠碎片时间做——不用专门买设备,手机原相机就行;不用学复杂剪辑,头条的“一键剪同款”就够用;更不用熬夜,娃睡了就停手。中间也有过播放量掉下来的时候,但想着“能赚一点是一点,还能帮到其他宝妈”,就没放弃。
你带娃的时候,有没有过想赚点零花钱又怕耽误陪娃的纠结?如果试着重在“实用”做内容,不追求“火不火”,就分享自己的真实带娃经历,会不会也能慢慢有收获?
来源:相似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