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纪中和杜星霖这夫妻俩真是离谱,2024年泄露前妻隐私赔了两万五就是不道歉,法院登报公示;2025年又因为直播诽谤被强制执行,又是赔钱不道歉,法院挂公告公示,结果他们还高调说要“反击伤害孩子的言论”,可他们自己不也把孩子隐私当武器用过吗?这到底是在保护孩子还是
张纪中和杜星霖这夫妻俩真是离谱,2024年泄露前妻隐私赔了两万五就是不道歉,法院登报公示;2025年又因为直播诽谤被强制执行,又是赔钱不道歉,法院挂公告公示,结果他们还高调说要“反击伤害孩子的言论”,可他们自己不也把孩子隐私当武器用过吗?这到底是在保护孩子还是在玩火啊?
带坏风气,违背良俗,封杀张纪中杜星霖
2025年2月,北京互联网法院把张纪中和杜星霖的名字挂上了强制执行公告,这已是张纪中第二次因为侵犯前妻樊馨蔓权益被法院强制执行。
第一次是2024年,他因公开离婚协议泄露隐私,被强制执行赔偿两万五千余元但拒不道歉;这一次,则是因为杜星霖在直播中诽谤、夫妻俩又拒绝履行赔礼道歉的判决,最终由法院强制公示判决结果以替代道歉。
半年后的10月,杜星霖因女儿庆生视频遭网友批评,发布视频高调回击,声称要“反击伤害孩子的言论”。
这一连串操作,看上去已不只是一场家庭闹剧,更像是对法律权威的某种轻视,以及对公序良俗的持续试探。
他们似乎很擅长“选择性守法”,赔钱可以,道歉不行。
2024年那起隐私权案,两人爽快付了两万五,但拒不公开道歉,法院只好登报公示判决;2025年的名誉权案,他们又掏了一万五赔偿,再次拒绝道歉,逼得法院把判决书挂上公告网。
有评论指出,这种“只赔钱、不认错”的态度,实质上把司法程序扭曲成一场“花钱消灾”的交易,无形中消解了法律对人格尊严的保护意义。
作为曾经拍出《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的知名导演,张纪中本可以传递法治精神,却用行动示范了“法律能讨价还价”,而且两次侵权都针对前任家庭成员,隐约透露出对他人基本权利的习惯性漠视。
杜星霖在反击视频中义正词严,称攻击其一岁女儿是“突破底线”,还要推动法律完善。
但回到2022年,张纪中为股权纠纷,曾在微博公开前妻的离婚协议,详细曝光对方出生日期、住址、子女抚养等隐私,导致双方子女信息外泄。
如今一方高喊保护孩子,另一方却曾将未成年人隐私当舆论武器,这种“己所不欲,偏施于人”的做法,恰好戳中公序良俗的痛处。
再加上杜星霖不时输出“女人不应与男人争高下”一类带有“女德”色彩的言论,与其实际行为形成某种价值观的错位,进一步侵蚀着社会道德底线。
不能忽略的,还有这一系列操作背后的流量逻辑。
杜星霖的社交账号坐拥570万粉丝,内容多围绕“家庭和睦”“育儿日常”打造人设,而每一次争议,无论是强制执行消息,还是回怼网暴,都带来流量飙升,2025年2月公告曝光后互动量翻了三倍,10月那条反击视频单日播放量破千万。
这种“黑红也是红”的玩法,和某些靠炒作私事博眼球的案例如出一辙,把家庭纠纷甚至孩子当成引流工具。
有媒体指出,当资深从业者不靠作品而靠制造争议维持热度,不仅消耗公众同理心,更可能挤压踏实创作者的生存空间。
2025年,广电总局修订相关管理规定,明确要抵制违法失德人员。
从法律上的拒不道歉,到道德上的双重标准,再到对流量的投机式经营,张纪中夫妇的行为似乎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风气污染链”。
封杀或许不是目的,但当公众人物的言行持续消解法律权威、挑战公序良俗,清理这样的行业生态,就成了某种必然。
一个想要证明自己有魅力有才华,一个想证明自己是嫁给爱情
2025年,两场公共事件像两面镜子,照出了张纪中和杜星霖努力维持的自我形象与现实中的狼狈不堪之间的裂缝。
二月,张纪中被前妻申请强制执行,致歉声明被迫公示;十月,他们的女儿庆生视频引来网络暴力,杜星霖激烈回怼。
整个过程中,两人都在各自的执念里表演,张纪中执着于证明自己老当益壮的魅力与不容置疑的权威,杜星霖则倾力演绎嫁给爱情的笃定与幸福,但最终都在法律文书和网络舆论面前露了馅。
对74岁的张纪中来说,证明才华和魅力的欲望渗透到了处理纠纷的每个角落,但这种证明最终变成了法律框架下的被动妥协。
在张纪中的逻辑里,钱可以付,但道歉会损权威、折魅力,这种对面子的执着让他宁愿接受法律惩戒,也要维持“我说了算”的强者样子。
这种姿态在生活中也更显刻意,2025年5月的一场交通事故后,他主动提到有四个孩子要养,要拍短视频赚钱,转头又强调自己还是专注于文化事业,仿佛在提醒公众他年过七十仍有能力和才华。
但法律文书的反复公示戳破了伪装,所谓权威不过是不肯低头的固执,所谓魅力成了连基本责任都不愿承担的笑话。
当强制执行公告代替了主动道歉,当“养孩子”的说法撞上两次侵权事实,这种自我证明只剩下了狼狈。
杜星霖的核心任务则是维系“嫁给爱情”的叙事,这个有法国博士学位的女性,从结婚起就面临“图名利”和“年龄差反常”的质疑,她的每次回应都试图把争议引向精神契合的爱情解读,哪怕现实让这显得苍白。
2025年10月的网暴事件成了应激测试,张纪中发布为一岁女儿“小龙珠”庆生的视频后,评论区出现恶意调侃,杜星霖立刻发布多条视频宣战,说“来一个,我骂一个”,并称这是母亲的本能。
表面上这是保护孩子,但深究起来,这场反击更像是对“爱情结晶”合法性的捍卫。
在她的话语里,孩子是爱情的证明,攻击孩子就等于否定她婚姻的价值,这是她最敏感的地方。
过去的细节已埋下伏笔,面对“张纪中能当你爹”的嘲讽,她引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显示清高,暗示外界不懂她的精神追求;采访中她反复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夫妻的生命血脉”,强调婚姻的合法性和情感基础。
但2025年2月的强制执行公告给这爱情叙事添了不和谐注脚,她在直播中的侮辱性言论构成侵权,法院认定她和张纪中“存在意思联络”,这份侵权记录让“灵魂伴侣”人设多了功利算计。
当她用骂战对抗质疑,用母亲身份掩盖对婚姻评价的敏感,所谓嫁给爱情的证明,最终变成了情绪失控。
两场事件像一个闭环,张纪中用拒绝道歉维护的权威,在强制执行中沦为笑柄;杜星霖用激烈回怼守护的爱情,在侵权记录和情绪宣泄中露了破绽。
他们总在向外界证明什么,却忘了真正的魅力不需要对抗法律来彰显,真正的爱情也不用靠语言攻防来佐证。
来源:大眼聊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