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静运今年32岁,是一名银行职员。工作中的她勤恳细致,面对数字和票据时从不马虎,性格偏谨慎,做事有条不紊。但也因为过于内向,不爱社交,感情经历几乎可以说是空白。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屡次催促她相亲,于是在2017年3月,她终于在父母安排下见了王俊。王俊给她的第
林静运今年32岁,是一名银行职员。工作中的她勤恳细致,面对数字和票据时从不马虎,性格偏谨慎,做事有条不紊。但也因为过于内向,不爱社交,感情经历几乎可以说是空白。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屡次催促她相亲,于是在2017年3月,她终于在父母安排下见了王俊。王俊给她的第一印象不错——举止彬彬有礼,说话温和不失分寸,看上去是个让人放心的对象。
不久后,王俊的父母也登门造访,带着各种礼物,非常大方,也很热情,王俊的母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王俊遇到你是他的福气。”“你们啥时候结婚?”“我可急着让你当我的儿媳妇。”对林静运比对自己的亲儿子还要重视,拉着她的手说个不停,可王俊稍一靠近,王家父母竟都有些不自然,林静运甚至还从他们的反应中看出了几分抵触,她的心底莫名的感到不对劲,对这段婚事仍有些迟疑。
不过林静运的父母对王俊一家的印象都很好,劝她不要太挑剔:王俊条件不错,她的年龄也不小了,继续拖下去只会让父母担心。林静运思量再三,也觉得王俊没有显露过什么不妥,于是逐渐放下顾虑,在双方父母的期待和催促下,两人在接触仅三个月的情况下就举办了婚礼,然而意料之外的事情却发生了,也彻底改变了林静运的人生轨迹。
2017年6月19日,新婚当晚,林静运无意间听到婆婆和王俊在说悄悄话,那语气与她白天里表现出的热情截然不同,仿佛变了个人:“你以后可不能再那么做了。”生硬而凌厉。林静运的动作一顿,心头微微一颤,想靠近听得更清楚些,可婆婆的余光敏锐地捕捉到了她的身影,立刻收住话头。转瞬之间,婆婆的脸上又恢复了温柔与笑意,仿佛刚才的冷厉从未出现过。她快步走过来,把一只沉甸甸的祖传手镯戴到林静运手上,口吻里满是亲热:“以后啊,瑶瑶就是我们家的人了,王俊一定要好好待你。”
这一幕让林静运心里的疑问被暂时掩盖,与此同时,亲友们也都围了过来,起哄着把两人送进了婚房,她便没有再多想。然而第二天一早,林静运又无意间听到王俊在打电话,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不寻常的紧张:“嗯,我知道了……”让她的心里一咯噔,停住了脚步,但王俊很快结束了通话,林静运看到他的嘴角竟又莫名的扬起了一缕笑意,直到看到她时才眼神慌乱的解释了一句:“刚才是个老朋友,祝我新婚快乐。”
林静运勉强笑了笑,心里面愈发的觉得不对劲,这个家里似乎藏着什么秘密,吃饭时,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公公婆婆并没有与他们同桌,而是另外在厨房边的小桌上吃饭,她甚至注意到,公公婆婆的碗筷、茶杯、甚至日常生活用品都和他们分得很开,似乎是一点都不想跟他们接触。而短短只是一晚上过去,婆婆待她的态度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与她刻意保持着距离,见她走过来,就匆匆忙忙走开了。
林静运愈发的感到疑惑,左思右想后还是想找王俊聊聊,王俊却突然不见了人影,林静运的心中轻叹一声,只好先整理自己的行李,却从无意间从柜子里发现了一张折叠得有些旧的纸。她好奇的拿过一张,发现是一份医院的诊断报告,翻开一看,上面的三字瞬间让她变了脸色,心跳骤然加快。她飞快地扫过报告内容,只见醒目的“艾滋病”三个字赫然印在纸上,诊断时间竟然可以追溯到六年前。那一刻,血液像是全都涌上了脑袋,嗡嗡作响,眼前一阵发黑。
又霎那间全都明白了这家人的异常,公婆并非对王俊漠视,相反,他们早已知道真相,一起欺骗了她。林静运的胸口急促起伏,差点要吐出来,只感到深深地恶心,而后逃也似地离开了这个家,脑子里乱成一团,又想到昨晚的事情,于是着急忙慌的前往了市传染病医院的门诊室。医生为她开具了检查:HIV抗体(ELISA)检测结果呈阴性。
化验单递到她手上时,她的手指微微发抖,眼睛定格在“阴性”二字上,几乎要失声落泪。可她还来不及彻底松一口气,医生神情庄重地将她请到座位上,耐心而郑重地解释起相关情况。
医生告诉她: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林静运的抗体检测为阴性,这意味着目前未检测到感染,但并不能完全排除风险,因为HIV的抗体检测存在“窗口期”,通常为2到6周,最长甚至可达3个月。在此期间,病毒可能已经进入人体,但抗体尚未产生或水平过低而无法检出。尤其是在新婚的亲密接触中,林静运作为王俊最亲密的伴侣,确实存在潜在暴露。
医生语气放缓,特意安抚她的情绪:“你不用过分紧张。HIV并不会通过握手、拥抱、共用餐具,甚至礼节性的亲吻传播,这些都是安全的。但存在体液交换的X接触,就有一定风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阻断药(PEP)是必要的,也是最有效的防护。”
林静运当即同意医生为她开出了阻断治疗方案,并再次确认她已经在72小时内就诊,阻断仍然有效。医生又强调,她除了抗体检测外,还需要进行HIV核酸检测,这一检测可在更早阶段发现病毒。结果显示仍为阴性,但仍需密切随访。
医生郑重叮嘱:“28天内,必须全程服药,不能间断;饮食要清淡,避免酒精及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肝脏负担;保持规律作息,不要过度劳累,增强身体免疫力;期间禁止新的高危行为。即便药物副作用轻微,也要坚持,必要时随时复诊。最关键的,是按时来院复查,第四周、三个月、六个月,都要抽血复检,确保结果稳定。”
林静运听得心口起伏,手指攥紧了化验单,也下定了决心。从医院回去后她便把真相告诉了父母,父母在震惊与心疼之余,坚决支持她的决定,陪同她一块去了王俊家,林静运只挑了些珍贵的物品随身带走,那些婚礼留下的家具、陪嫁用品,她一句话:“都扔了,就当它们从未存在过。”随后,她提出离婚。
离婚的过程并不顺利,王俊及其父母百般阻挠,甚至一度试图推诿与拖延。但林静运坚毅地拿出诊断报告与检查记录,声称若不同意,就公开揭穿隐瞒真相的事实。在几番拉锯和反复争执之后,离婚手续终于办理完成。林静运也严格按照医生的叮嘱,每天定点服药,保持着规律的作息,饮食清淡,从没沾过一口酒。
第四周复查,结果依旧为阴性。医生微笑着对她说:“你很及时,也做得很好,目前的情况非常乐观。”林静运终于在诊室里长舒一口气,眼眶湿润,仿佛压在心头的一块巨石终于稍稍卸下。不过她依然保持着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与高蛋白食物,戒掉了咖啡因饮品,睡眠也比过去规律许多,父母也没有再让她接触新的男性。然而,命运却并没有就此放过她,就在林静运渐渐恢复平静,生活一点点步入正轨时,一场意外再次不期而至……
12月3日,林静运正在家里整理文件时,突如其来的燥热感从背脊一点点涌上来。她下意识抬手擦了擦额头,手心竟满是细密的汗珠。身体发烫,却又伴着一阵冷意,她打了个寒颤,心口闷闷的跳得快,仿佛有股看不见的力量在体内翻搅。她以为是天气寒冷的原因,便去倒了一杯温水,抬头一饮而尽。喉咙却像被火烧过般粗糙,吞咽时隐隐刺痛。她放下杯子,咳了几声,安慰自己也许只是换季的小感冒,不必太在意,拿出常备的止痛退烧药,吞下去后继续低头处理事务。
但2天后,那股不适感并未消退,反而愈演愈烈。她的体温一再上升,烧得眼皮发沉,浑身发烫,汗液顺着鬓角不停滑落,背部衣衫几乎湿透。她起身时一阵眩晕,手指紧紧扣住桌边才勉强稳住身体。喉咙的刺痛愈发明显,每一次吞咽都如同砂纸摩擦,带出低沉干涩的咳嗽。她勉强撕开一包面巾纸按在唇边,才发现白色的纸巾上染上了星星点点的血丝,心口顿时一沉。但她还是摇了摇头,逼自己深呼吸,告诉自己也许是嗓子发炎,并没什么大问题,并请了几天假在家休息。
然而身体的沉重让她几乎提不起力气,关节仿佛被灌了铅,哪怕只是抬手写几个字,手腕也隐隐作痛。她把自己裹进被子里,盯着药盒发怔,想着只要多休息一会儿就会好转。
直到12月7日,她再也支撑不住。整个人虚脱般蜷缩在床边,汗水和发热交替折磨着她。高热让她的眼前一阵阵发黑,耳边嗡嗡作响,心跳急促得像鼓点敲打,胸口又闷又痛,呼吸急促而短浅,仿佛胸腔里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她试图坐起来,却因为头晕剧烈而差点跌倒,手臂支撑在地上时已经完全没有力气。那一刻,她终于意识到这并不是普通的感冒。她喘着气摸索到手机,拨通急救电话,声音虚弱到几乎听不清。体内的热浪和寒意交替冲击,让她从牙关到指尖都在颤抖,呼吸越来越急促,像是被扼住咽喉。
林静运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体温39.8℃,脉搏112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92/58mmHg,呈现中度脱水状态。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2.3×10⁹/L(↓),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仅为8%,血红蛋白98g/L,血小板102×10⁹/L。肝功能提示转氨酶轻度升高(ALT86U/L,AST74U/L),乳酸脱氢酶410U/L(↑)。
感染学检查结果为:HI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呈阳性,HIV核酸定量检测(RNA)>1×10⁵copies/mL。CD4+T淋巴细胞计数仅为280cells/μL(显著下降),提示机体免疫系统已受损。胸片未见典型肺部感染征象,但血氧饱和度波动在92%~94%,提示存在免疫抑制下的早期低氧状态。最终确诊为急性HIV感染。
听到“HIV”从医生口中缓缓落下时,林静运整个人像被重锤击中。她猛地坐直,双眼骤然放大,额头上的汗珠在灯光下微微颤动。她下意识摇头,嘴唇因失血而泛白,喃喃着:“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声音越来越尖锐,伴随着颤抖,她整个人像失重般跌回病床,脑海里骤然浮现出王俊的身影,她的胸口起伏剧烈,眼眶迅速布满血丝,泪水毫无征兆地决堤而下。
她咬紧牙关,声音嘶哑,突然质问医生:“是,我是跟他有过亲密接触,可48小时内,不,24小时内就吃了阻断药啊,连续28天,一天不落地吃了阻断药,从来没有松懈过!复查都是阴性啊,为什么会这样?你告诉我,这怎么可能?”她的话语夹杂着哭腔,像利刃一样划破安静的病房,满是控诉与困惑:“我听了你们所有的叮嘱,清淡饮食,规律作息,从来不敢怠慢!我家也没有人有艾滋病,为什么……为什么?”
医生静静地听完林静运的质问,眉头皱得死紧,手里的病历表也被捏得有些发皱。他当然知道,按照规范流程,林静运是在发现风险的24小时内就开始紧急服用阻断药的,并且严格连续服用了28天全程。按理说,这样的防护措施已经是教科书式的标准操作,理论上能将感染风险降到极低。然而眼前的现实却打破了医学上的概率——林静运还是感染了。这一结果,不仅让林静运无法接受,也让医生的心中涌起一种无力的困惑。
医生沉默了几秒,抬起头,声音放得尽量温和:“林静运,我理解你的情绪。你的用药完全规范,我看了你的服药记录,也和你一样感到疑惑。为了尽量找到原因,我需要你回忆更多和王俊相处的细节。”
林静运点了点头,直视着医生的眼睛,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愤怒与委屈:“结婚前我们只是普通的相处,顶多是牵手,说几句家常话,从来没有过亲密到需要担心的事情。医生,你不是说HIV并不会通过握手、拥抱、共用餐具传播。我和他就结婚那一回有过亲密接触,没有共用过牙刷、指甲刀之类的物品,而且第二天我就发现真相。那天,我立刻去了医院,按你们的建议开始吃阻断药。从那一刻起,我就连一秒钟都没有敢放松过。”
她的声音有些颤抖,但仍然努力控制情绪,补充道:“虽然从王俊家搬出来后我还和他有过几次见面,但并不存在什么高风险的情况,更没有意外的小伤口,也没有会沾到血的场景,我们很快就办了离婚。从那以后,我和他再没有任何往来。”
医生的目光愈发凝重。他再一次确认:“那在你离婚后,你是否还有和其他男性接触?包括哪怕一次性的接触?”
林静运的声音猛然提高,几乎带着哭腔:“没有!我离婚后根本没有心思去想这些。我每天就是家和单位两点一线,过得单调又谨慎。甚至为了保险起见,我都没有和别人共用过任何生活用品,就连我爸妈,我都没搬回去和他们一起住。我怕万一自己出了问题,连家人都被牵连。”
病房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医生看着眼前这个满脸憔悴的女人,若有所思的想了会深吸一口气,再次追问:“林静运,你仔细想想,你的日常生活里有没有涉及血液的细节?比如……是否打过耳洞?是否做过美容美甲?是否在不正规的地方接受过针灸、拔罐或者静脉输液?有没有输过血?”
林静运的反应非常快,几乎立刻摇头,语气斩钉截铁:“我从不打耳洞,从不做美甲,我连美容院都很少去。至于针灸、拔罐之类,我根本没接触过。输液?这些年除了偶尔感冒吃点药,我几乎没在医院打过针,连门诊的吊瓶都很少挂。你说的这些情况,在我身上统统不存在了,我也没输过血,没做过手术啊!”
她的眼神直直盯着医生,满是压抑的痛苦与绝望:“医生,你告诉我,我到底是怎么感染的?既然我做的每一步都对,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为什么结果还是这样?我到底遗漏了什么?”
医生紧蹙着眉头,翻看着病例,心头那股挥之不去的困惑越压越重,最终还是把目光放在了隐瞒6年艾滋病史的王俊身上,可林静运在服用阻断药前与王俊并没有多次高风险暴露,医生深吸一口气,他深吸一口气,决定再把所有生活细节过一遍:“林静运,我还需要确认几个问题。第一,你的饮食习惯有没有特别之处?比如嗜好生冷、或经常在外面大排档吃饭?第二,你的睡眠规律如何?是否有过度熬夜、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第三,关于用药,你是否在服用阻断药期间,还同时吃过其他药物?有没有过不按时、不按量服药?”
林静运轻轻抿着唇,眼眶泛红,但还是一字一句回答:“饮食方面,我一直很注意。三餐规律,尽量在家里做饭,清淡为主,蔬菜、水果和蛋白质搭配。我没有吃过生冷、海鲜,也不怎么在外面乱吃。睡眠也没问题,虽然偶尔会因为焦虑醒来,但基本能保证七个小时。至于用药……”她顿了顿,抬起湿润的眼睛,
“我非常谨慎。阻断药是医生开的,我按时按量,没有漏过一天。我也特别注意了不乱吃胃药,没有随便用抗炎药、止痛药,更没有碰那些安眠药、抗焦虑药可能影响阻断药药效的药。医生,我真的做到了你们叮嘱的每一条。”
她说到这里,声音哽咽起来,泪水滑落,双肩忍不住颤抖:“所以我不明白啊!我也依然认为,除了王俊,不可能有别人。他把病传染给了我,可是我明明吃了阻断药,复查结果也很好,为什么突然就……为什么又感染了?”话音未落,她手指颤抖着拿出手机,泪眼婆娑,划开屏幕,似乎要当场给王俊发消息,质问他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地欺骗自己。可就在这时,“叮”的一声提示音响起,一条新的微信信息弹了出来。
医生听到声响下意识瞥了一眼,整个人却顿时愣住。他的瞳孔骤然收缩,脸色在瞬间由疑惑变为震惊,甚至透出一抹无法置信。他下意识伸手按住了林静运正要发出的消息,声音压低却颤抖:“你……竟然帮他……”
紧接着,他猛地一拍大腿,声音高了八度:“我知道了!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会感染了!”
医生呼吸急促,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道:“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艾滋病不会通过握手,不会通过拥抱,甚至礼节性的亲吻也不会传播。而你在发现王俊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就医并紧急服用了阻断药,连续28天,从未超时,从未过量,本应是安全的。可你却在服用阻断药这期间,反复忽视了三件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低估的高危行为!临床上,不少像你这样的患者,明明不抽烟、不喝酒,也严格按时吃药,却因为忽略了这三点,结果让病毒找到缝隙,突破防线,在体内迅速蔓延、肆虐啊!”
来源:拱手江山讨你欢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