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跑14小时,到账248块,抽走73,充电45,剩130,还没算轮胎、保险、罚单。
“日跑14小时,到账248块,抽走73,充电45,剩130,还没算轮胎、保险、罚单。
”——这是深圳龙华一位司机昨晚11:38发在车友群里的流水截图,配图是仪表盘:小计里程412.6 km,空驶率58%。
没人回“辛苦”,清一色丢出同款截图,像接力赛,也像默哀。
540万人手握网约车证,全国一天却只吐出2000万单,掐指一算,人均3.7单。
昆明更夸张,系统提示“您前面还有52人正在抢该订单”,手指慢一点,2.3公里的鸡肋骨都没得啃。
运力过剩到官方直接按下暂停键:深圳、东莞、温州相继关闭新增运输证通道,一句话——车满为患,别再往里跳。
可还是有人往里冲。
理由简单粗暴:跑外卖要电瓶、干工地要体力、进厂要身份证,而租车公司只要押金+月租,就能“立刻上岗”。
于是背债100万的老哥,刷信用卡交1万押金,租辆比亚迪秦,想着“先跑起来再说”。
结果第一个月流水8200,租车公司划走4200,平台抽成2400,充电800,到手800,连房租都不够。
第二个月开始,他学会“挂时长”:人不在车里,账号在线,只为拿平台每天40元的“连单奖”。
凌晨3点,车停在充电站,开着空调睡半小时,再被保安敲窗赶走。
他说自己像“人形验证码”,只为证明“这里还有司机”。
抽成透明化功能上线那天,北京早高峰27%的数字蹦出来,群里炸锅:“原来真砍了快三成”。
有人贴出长途单:乘客付308,司机实收154,比例正好50%。
平台客服回复“含高速费、附加费”,司机直接开骂:“我出过路费、搭油、搭命,最后跟我五五分?
”骂完还是得接单,因为“你不跑,后面五十多号人抢着跑”。
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有人同时开6张信用卡,互相倒,一张还最低额,一张套现金,手续费0.6%也咬牙认。
直到银行短信提示“额度降至500”,才醒悟“以贷养贷”是条死胡同。
浙江去年试点“个人债务集中清理”,首批名单里就有47个网约车司机:法院把债停掉,5年内按收入比例还,利息全停。
有人每月还1800,剩下的钱终于敢给女儿买双新球鞋。
群里问怎么办,答:“先逾期,再被起诉,再申请,脸得厚,心得横。
”听起来像段子,却是真事。
新能源车看似省,其实刀更快。
电池险、三电检测、充电桩超时占位费,样样要钱。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给过一个数:电车司机时均收入比油车高18%,可没告诉你,换块电池8万8,官方质保一到期,风险全自己扛。
于是出现“互助拼单”:六个人合买一年轮胎险,谁爆胎谁用,一年保费摊下来每人120,比官方价便宜一半。
有人把直播间挂车里,白天跑单,晚上陪大哥唠嗑,收礼物抵电费,顺道卖车载香片,一块进价3块,卖19.9,一晚上能出四十多单。
观众刷弹幕:“哥,你这比拉活赚多了。
”他回:“拉活是生存,直播是生活,俩都得要。
”
心理量表筛一遍,32%的司机阳性,远高于社会均值。
最普遍的症状:早醒、易怒、胸口闷。
北京回龙观医院把这叫“订单焦虑”:手机一响,心跳就飙;屏幕一暗,又怕没单。
有人把提示音换成猫叫,稍微缓点;有人干脆关推送,结果错过派单,又扇自己大嘴巴。
最狠的一位,每天出车前先喝一口藿香正气水,“当给自己消毒,也当给世界消毒”。
负债百万还想翻身?
先接受一个现实:靠4单/天,永远堵不上百万窟窿。
能救命的,是跳出驾驶座去找钱。
有人把车租给夜班,自己白班去给小物流公司谈包车,一口价400块/天,油费公司出,等于卖时间不卖里程;有人加入“城际顺风车”小车队,专跑200公里长途,单程净剩150,一天两趟,流水过千,但风险翻倍,一旦高速追尾,全责自担。
还有司机干脆回县城,把网约车当“黑车”用,5公里收30,比出租贵一倍,乡镇没人管,一天也能跑200块,关键是房租降到500,饭钱降到15,债务不再膨胀。
最后一招,也是最土的一招:把账摊开,一笔笔写纸上,多少本金、多少利息、哪家催收狠,然后给银行、网贷、朋友排优先级,先还谁,后拖谁,能谈免息就谈,能谈分期就分期。
别怕征信花,反正已经花了;别怕电话炸,接了就说“在跑单,别吵”。
把命拆成两份:一份用来还钱,一份用来养身体,还完钱,身体还在,就算赢。
跑车群里最近流行一句话:“别把自己当司机,当成会开车的会计。
”算盘打得越精,日子才越有可能松一口气。
至于明天是不是更好,没人敢保证,但今晚充电费降了3毛,就是实打实的好消息。
来源:俊俏火车K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