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易十五的金羊毛骑士团徽章,是有史以来制作的最奢华珠宝之一。2010 年,人们依据一幅插画复刻了这枚徽章,其威严气派由此可见一斑。这枚徽章镶嵌着 “法国蓝钻”与 “布列塔尼之角”等著名宝石,却在1792年遭窃并被拆解。它的众多部件已下落不明,但部分部件的去向仍
地球是一个奇迹
历史|法国
路易十五的金羊毛骑士团徽章,是有史以来制作的最奢华珠宝之一。2010 年,人们依据一幅插画复刻了这枚徽章,其威严气派由此可见一斑。这枚徽章镶嵌着 “法国蓝钻”与 “布列塔尼之角”等著名宝石,却在1792年遭窃并被拆解。它的众多部件已下落不明,但部分部件的去向仍有记载:“布列塔尼之角” 被寻回后收藏于卢浮宫,而 “法国蓝钻” 便是如今为人熟知的 “希望蓝钻”。| 国家地理图片集
在宝石学界,它被满怀敬畏的专家们简称为“蓝钻”(the Blue)。这颗全球最大的蓝钻石,首次消失于1792年法国大革命动荡时期的一场珠宝劫案中。
此后,它在欧洲各地与大西洋彼岸几经现身,又数次隐匿,这场持续两个多世纪的寻宝之旅,最终由历史学家与珠宝商们画上了句号。
多数钻石因无色透明而备受珍视,这颗宝石却凭借独特的深邃蓝色崭露头角。它于 17 世纪在印度被发现,随后传入法国,原石重量高达115克拉——在宝石学领域,这样的 “重量级” 钻石实属罕见。
这颗钻石很快引起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关注,他在 1668 年将其购入。为打造一件配得上 “太阳王”身份的象征之物,路易十四下令对钻石进行切割:虽使其重量降至69克拉,却让它的光泽愈发璀璨。
他还将钻石镶嵌在特制的黄金底座上,底座的设计能让钻石折射出太阳光芒般的耀眼效果。到了1749年前后,他的曾孙路易十五又将这颗 “蓝钻”镶嵌进 “金羊毛骑士团”的华丽徽章中。这一骑士团是天主教体系下的著名骑士组织。
法国王室珠宝最初由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于1530年建立,但由于王室需要资金时会变卖珠宝,这一批原始藏品的数量逐渐减少。17至18世纪法国财力充裕时期,国王路易十四与路易十五重新扩充了珠宝收藏。这一批藏品一直保存到19世纪70年代,之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决定拆分收藏,并变卖了其中多件珠宝。| 国家地理图片集
盗窃疑云与贿赂秘闻
四十年后,法国深陷大革命的漩涡。1791年,国王路易十六与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试图逃离法国时被捕。君主遭监禁后,法国皇家国库被移交至新生的革命政府手中。
1792 年 9 月中旬,巴黎爆发大规模骚乱,盗贼趁机闯入皇家宝库,在连续五个夜晚的时间里,偷走了法国王室珠宝的大部分藏品。
“摄政王钻石”是世界上罕见的无瑕钻石之一。1717年,时任法国摄政、辅佐路易十五的奥尔良公爵,将这颗钻石纳入法国王室珠宝收藏。它是1792年失窃的王室珍宝之一,但仅一年后便被成功寻回。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拿破仑・波拿巴将其镶嵌在自己的佩剑上作为装饰。如今,这颗钻石陈列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参观。| 国家地理图片集
盗贼之一卡德特・吉约・洛多内带着金羊毛骑士团的徽章逃离巴黎。他从徽章底座上取下“法国蓝钻”,同时取下的还有一颗名为 “布列塔尼之角”的尖晶石——这是一颗被雕刻成龙形的红色宝石。
抵达伦敦后,他试图将“布列塔尼之角” 卖给流亡的法国君主主义者,却未能成功,最终因债务问题锒铛入狱。后来,“布列塔尼之角” 与大部分失窃珠宝一同回归法国王室珠宝收藏,可 “法国蓝钻” 却从此没了踪影。
不过,一些编年史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认为“法国蓝钻” 并未随洛多内前往伦敦,而是在更晚的时候,以一段堪比政治惊悚片的情节重新出现。
根据这一说法,1792年奥地利与普鲁士威胁入侵法国时,法国革命军正急需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当时,由普鲁士布伦瑞克公爵率领的入侵军队,在瓦尔米被法军击退,并于9月20日撤回莱茵河对岸。至此,革命势头重新高涨,民众的革命热情也愈发浓烈。
阳光透过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阿波罗长廊,长廊内陈列着法国的王室礼器、宝石、王冠与宝冠。| 国家地理图片集
但持怀疑态度的人对此提出疑问:一位经验丰富、装备精良的普鲁士将军,为何会如此迅速地战败?
他们推测,革命领袖早在当月初就策划了那场珠宝失窃案,目的是贿赂布伦瑞克公爵——用 “法国蓝钻” 换取他在瓦尔米战役中故意 “战败”。还有理论家怀疑,多年后的 1805 年,布伦瑞克将这颗蓝钻送给了远在伦敦的女儿卡罗琳公主。
改头换面:“希望蓝钻” 的诞生
1812年,一颗比著名的 “法国蓝钻” 更小的蓝钻石,经伦敦珠宝商丹尼尔・伊莱亚森之手流转。他究竟如何获得这颗钻石,又将其卖给了谁,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伊莱亚森曾将钻石展示给珠宝商约翰・弗朗西隆,弗朗西隆不仅绘制了钻石草图,还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这是一颗45.52克拉的 “深蓝色” 钻石,且 “无任何斑点与瑕疵”。
历史学家认为,这颗钻石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罪行起诉时效” 到期两天后便立刻现身,绝非偶然 —— 或许正是时效到期,让钻石持有者敢于将其拿出来出售。
这颗“新” 蓝钻与 “法国蓝钻” 品质相当,但体积更小。它再次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直到1839年,才有记录显示它被纳入银行家亨利・菲利普・霍普的收藏,“希望蓝钻”也因此得名。
190年,霍普家族将这颗蓝钻售出;1912年,它最终被美国女继承人埃瓦林・沃尔什・麦克林收入囊中。1947年麦克林去世后,珠宝商哈里・温斯顿买下了她的全部珠宝藏品,并在1958年将 “希望蓝钻” 捐赠给史密森学会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约1920年,美国女继承人埃瓦林・沃尔什・麦克林(Evalyn Walsh McLean)佩戴着 “希望蓝钻”。1912年买下这颗钻石后,麦克林常戴着它出席上流社会的社交聚会。| 国家地理图片集
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怀疑“希望蓝钻” 与失踪的 “法国蓝钻” 本是同一颗钻石。直到 2005 年,也就是 “法国蓝钻” 失窃 213 年后,这一猜想才得以证实。史密森学会国家宝石收藏馆馆长杰弗里・波斯特(Jeffrey Post)与其他专家携手,依据17世纪的文献记载、“法国蓝钻” 的详细图纸以及 “希望蓝钻” 的扫描数据,开展了一项计算机建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两次切割后,“希望蓝钻” 正是那颗源自印度的原始蓝钻石。
目前藏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学会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 “希望蓝钻”,正是由 “法国蓝钻”切割而成。| 国家地理图片集
2007年,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发现了一个盾形钻石的铅铸模型,经鉴定,这正是 “法国蓝钻” 的模型。该博物馆馆长弗朗索瓦・法尔热(François Farges)表示,与模型一同发现的 19 世纪藏品标签,为 “法国蓝钻” 的去向提供了关键线索。标签上清晰写着 “属于伦敦的霍普先生”,这一信息暗示,亨利・菲利普・霍普在 “法国蓝钻” 被切割成小钻石之前,就已将其收入囊中。
这个铅铸模型精准记录了失踪的“法国蓝钻” 的尺寸,为计算机精准复原钻石原貌提供了可能。科学家们结合这些信息与早期研究数据,成功解开了困扰学界多年的谜团,最终证实 “希望蓝钻” 的确就是曾经的 “法国蓝钻”。
撰文:Maria Pilar Queralt del Hierro
编译:Arvin
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
点点,谢谢关注。
伸出小手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