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公有两张小学毕业证书。台青明林向导报记者分享,一张是日本殖民政府撤退前发的毕业证书,另一张是国民党发的毕业证书。这两张薄薄的纸,却装着一段厚重的历史,也藏着一个家族与祖国血脉相连的印记。
阿公有两张小学毕业证书。台青明林向导报记者分享,一张是日本殖民政府撤退前发的毕业证书,另一张是国民党发的毕业证书。这两张薄薄的纸,却装着一段厚重的历史,也藏着一个家族与祖国血脉相连的印记。
明林介绍,阿公小时候学的是日语,唱的是日本歌,课本里讲着“爆弹三勇士”的殖民叙事,而光复的消息传来后,没过多久,“国语讲习所”办了起来,祖父和街坊们搬着小板凳去听课,把注音符号的卡片贴在墙上,一字一句地学讲普通话,并开始知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故事。
那段新生的日子并不全是光明。明林听阿公念叨过,光复初期带着动荡与黑暗,可即便如此,老人们提起“光复”两个字,眼里始终闪着光。“那是不一样的,回到了自己人的怀抱。”阿公生前总这样强调。后来每年10月25日光复节,台湾全岛会插满旗帜,新闻里播报着抗日战争故事,上世纪90年代,还会结合综艺节目推出特别演出来庆祝光复。
而这样的记忆,却曾险些被政治斗争稀释。明林表示,民进党上台后,刻意淡化纪念光复节,用“同心圆史观”扭曲历史,妄想通过“去中国化”,完成其“精神台独”的痴梦。“他们想让岛内年轻人忘了,是海峡两岸先贤先烈同日本侵略者英勇战斗,付出无数军民的鲜血,才换来的台湾光复,重回祖国怀抱。”明林指出,好在有主流民意及蓝营政治人物、统派进步人士的坚持和努力,民进党当局才被迫恢复光复节,那些被遮蔽的历史,也得以渐渐重回公众视野。
如今,明林常把阿公的两张毕业证书拿给年轻朋友看。他说,这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见证——见证着台湾从未离开祖国的怀抱,见证着中国人血脉里那份历经苦难却始终不灭的荣光。
海峡导报记者 孙静
来源:海峡导报社
